楊朝軍(中)獲獎 山崩地裂麵前,先后他無私的垫资奉獻鋪就了生的信念,為百姓升騰起重建的百余希望,用樸實的致富行動詮釋了無私公心。 ——“身邊雷鋒 時代榜樣——2013年度感動四川十大人物”組委會在頒獎儀式上給予楊朝軍的门口評語。 多年來,先后寶興縣磽磧藏族鄉嘎日村黨支部書記楊朝軍先後墊資100餘萬元,垫资在去年修好了破損嚴重的百余村道,首次打通了村裏通往牧場的致富公路。 如今,门口這位鄉村基層幹部依然戰鬥在災後恢複重建與產業恢複發展的先后第一線。 路通了 村民戶均增收近萬元 “小時候,垫资我也曾當過放牛娃,百余能夠體會道路對偏遠鄉村脫貧致富的致富重要性。”從那時起,门口楊朝軍開始懷揣為嘎日村修通致富路的夢想。 2013年,麵對突如其來的“4·20”蘆山強烈地震,在無償提供機具疏通磽磧至寶興縣城公路、向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義務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楊朝軍再次深刻感受到了路的重要性。 去年5月,在資金缺口達40萬元的情況下,楊朝軍用自己的工程機械、施工隊、砂石場作後盾,帶領村民曆時近4個月,再次暢通了嘎日村唯一的一條“生命通道”。 但對楊朝軍來說,這僅僅是開始。 “村裏的大多數家庭在高山牧場養犛牛,因為沒有路,從村中到牧場要走一天的山路。”嘎日村村民楊銀山說,當時,收購犛牛的商販大都不願來此。 去年9月16日,嘎日村通往牧場長約10公裏的道路開工,但修路資金很快麵臨短缺。楊朝軍再次動用自己的家底,在年底前修通了這條被群眾稱為“通天路”的牧場路。 據測算,牧場路修通後,當地80多戶村民戶均增收近萬元。 “兩次修路折價墊資110餘萬元,但他做的還遠遠不止這些。”楊銀山說,作為嘎日村“領頭人”的這幾年中,楊朝軍還曾多次帶領村民投工投勞,修通了嘎日村冰豐組的3公裏通組路,並自掏腰包6萬多元,帶領村民修通了嘎日村水海子組的3公裏通組路。 謀發展 把致富路修得更長更牢固 “4·20”蘆山強烈地震後,嘎日村共有54戶需要重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戶動工,其餘20餘戶將在今年“4·20”前全部開工,並在年底前全部完工。 災後農房重建有序推進,嘎日村在重建中求發展的思路也在繼續。 嘎日村海拔2000多米,距離縣城60公裏,如何才能在重建中擺脫對傳統產業的依賴,實現更為長遠的發展?作為帶頭人,楊朝軍的思路更加清晰。 “我們還要把牧場路再延續22公裏,一直修到牧場最裏麵去。”楊朝軍說,牧場路的修通不僅僅是為了方便村民的生產生活,讓更多的牲畜賣上好價錢;更重要的是,嘎日村汙染少,有豐富的高山生態旅遊資源,這條路修通後,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將改變這裏祖祖輩輩以農業、畜牧業為主要傳統產業的局麵。 按照這一思路,楊朝軍準備在今年5月中旬啟動嘎日村牧場路二期工程,“公路長約22公裏,如果一切順利,將於2015年6月實現全線竣工,並投入使用。” 記者 孫振宇
楊朝軍(中)獲獎
山崩地裂麵前,先后他無私的垫资奉獻鋪就了生的信念,為百姓升騰起重建的百余希望,用樸實的致富行動詮釋了無私公心。
——“身邊雷鋒 時代榜樣——2013年度感動四川十大人物”組委會在頒獎儀式上給予楊朝軍的门口評語。
多年來,先后寶興縣磽磧藏族鄉嘎日村黨支部書記楊朝軍先後墊資100餘萬元,垫资在去年修好了破損嚴重的百余村道,首次打通了村裏通往牧場的致富公路。
如今,门口這位鄉村基層幹部依然戰鬥在災後恢複重建與產業恢複發展的先后第一線。
路通了
村民戶均增收近萬元
“小時候,垫资我也曾當過放牛娃,百余能夠體會道路對偏遠鄉村脫貧致富的致富重要性。”從那時起,门口楊朝軍開始懷揣為嘎日村修通致富路的夢想。
2013年,麵對突如其來的“4·20”蘆山強烈地震,在無償提供機具疏通磽磧至寶興縣城公路、向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義務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楊朝軍再次深刻感受到了路的重要性。
去年5月,在資金缺口達40萬元的情況下,楊朝軍用自己的工程機械、施工隊、砂石場作後盾,帶領村民曆時近4個月,再次暢通了嘎日村唯一的一條“生命通道”。
但對楊朝軍來說,這僅僅是開始。
“村裏的大多數家庭在高山牧場養犛牛,因為沒有路,從村中到牧場要走一天的山路。”嘎日村村民楊銀山說,當時,收購犛牛的商販大都不願來此。
去年9月16日,嘎日村通往牧場長約10公裏的道路開工,但修路資金很快麵臨短缺。楊朝軍再次動用自己的家底,在年底前修通了這條被群眾稱為“通天路”的牧場路。
據測算,牧場路修通後,當地80多戶村民戶均增收近萬元。
“兩次修路折價墊資110餘萬元,但他做的還遠遠不止這些。”楊銀山說,作為嘎日村“領頭人”的這幾年中,楊朝軍還曾多次帶領村民投工投勞,修通了嘎日村冰豐組的3公裏通組路,並自掏腰包6萬多元,帶領村民修通了嘎日村水海子組的3公裏通組路。
謀發展
把致富路修得更長更牢固
“4·20”蘆山強烈地震後,嘎日村共有54戶需要重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戶動工,其餘20餘戶將在今年“4·20”前全部開工,並在年底前全部完工。
災後農房重建有序推進,嘎日村在重建中求發展的思路也在繼續。
嘎日村海拔2000多米,距離縣城60公裏,如何才能在重建中擺脫對傳統產業的依賴,實現更為長遠的發展?作為帶頭人,楊朝軍的思路更加清晰。
“我們還要把牧場路再延續22公裏,一直修到牧場最裏麵去。”楊朝軍說,牧場路的修通不僅僅是為了方便村民的生產生活,讓更多的牲畜賣上好價錢;更重要的是,嘎日村汙染少,有豐富的高山生態旅遊資源,這條路修通後,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將改變這裏祖祖輩輩以農業、畜牧業為主要傳統產業的局麵。
按照這一思路,楊朝軍準備在今年5月中旬啟動嘎日村牧場路二期工程,“公路長約22公裏,如果一切順利,將於2015年6月實現全線竣工,並投入使用。”
記者 孫振宇
暴雨襲來 我市境內國省幹道暢通
違規操作信用卡 當心被降額封卡
冷空氣將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 陝西河北等地有霧霾天氣
漢陰縣鳳台幼兒園開展教師集體教學觀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