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好人是公益一抹晨曦的溫暖,好人是颗爱一股淡雅的花香。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公益好人,人人都希冀身邊皆為好人。颗爱 我市不斷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和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公益進一步發揮身邊道德模範的颗爱典型示範作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為全市決戰重建脫貧攻堅、颗爱實現精準脫貧,公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颗爱今年以來,公益市文明辦廣開渠道,颗爱嚴格推選模範典型,公益從“我推薦、颗爱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推薦出19名“雅安好人”。公益 雅安日報\北緯網從今日起,陸續刊登“2015年度‘雅安好人’係列報道”,與市民一起走近這些好人、分享感悟,讓我們以文明之名觸摸他們的溫度,細品他們的生活點滴,體會其所彰顯的人格魅力,感受撲麵而來的文明氣息和人與社會和諧共生之美。愛做公益 憑的是一顆愛心 在眾人眼中,90後還是孩子。但是石棉縣新棉鎮的張磊告訴我們,90後開始感動世界,90後用愛成就自己。 2013年,張磊和一些熱心公益的人士組織了一個民間公益團體——石棉愛心公益誌願組織,當年11月開始通過網絡從全國二十餘個省市自治區先後募集過冬衣物和學校用品,並將募集到的物資通過人背、車拉的方式運送至石棉縣16個鄉鎮,還去了周邊的漢源、冕寧、九龍、瀘定、甘洛等5個縣。截至2016年上半年,石棉愛心公益誌願組織累計運送各種全新和半新衣32750件,手套、襪子、帽子、圍巾5295雙(條),鞋1131雙;各式作業本、筆記本6017本,各式鉛筆8159支,書籍4090本,文具盒(袋)1194等,受益人群6000多人。 情暖人間 做好自己 90後的張磊皮膚黝黑、身體壯實。26日清晨,天剛亮,他已經在石棉縣郵政局甩開膀子,忙著把“愛心包裹”搬上卡車。包裹裝的是各地網友為貧困山村的孩子捐贈的衣物和圖書。 “公益是我的事業,蛋糕師是我的職業。”初次見麵,張磊這樣介紹自己。 初中畢業那年,張磊便背上行囊,外出打工,空閑之餘喜歡四處走走看看。 2014年年初,張磊和朋友一道外出騎行。從石棉縣城一路沿著國道108線前進,經過中高山少數民族地區時,張磊遇到正在趕往學校的小學生。凜冽寒風中,顫巍的小身影直打哆嗦,似乎瞬間就會跌倒。 “見到那些孩子那麽艱苦,我的心裏忍不住流眼淚。”張磊說,親眼目睹、真實感觸點燃了他公益的夢想。 “能為孩子們做什麽呢?”經過反複思量,張磊便將自己在當地拍攝的圖片編輯成資料,然後把這些圖片上傳到石棉公益貼吧,呼籲社會各界齊獻愛心。同時,召集身邊熱心公益的朋友組建了石棉愛心公益誌願組織QQ群,搭建起公益交流平台。 2014年1月25日,張磊和公益團隊組織第一次公益之行,前往石棉縣擦羅鄉為困難群眾和村小學生發放禦寒物資與學習用品。當看到老人、孩子領到衣服,每個人臉上都露出燦爛的笑容時,張磊和他的團隊瞬間體會到愛心的力量。 這三年張磊做公益,感覺收獲要比付出多很多。“很感謝這些奉獻愛心的人。”據介紹,這些衣物都是貼吧愛心人士捐贈的,經過整理、分類、打包、登記後,使舊衣物重生,捐贈給需要的人。 去年1月底張磊忙得連軸轉,因為要趕在藏曆新年之前,把衣物給石棉縣蟹螺鄉俄足村貧困村民送去。整個村子就像一塊羊胛骨,上窄下寬,兩邊是垂直的懸崖絕壁,村民們住在矮小的土坯房裏,生活貧困。 裝得滿滿當當的皮卡車出發了。依山開鑿的土路異常險峻,最窄處僅容一車通過,一邊是陡峭的山體,另一邊是近乎垂直的山崖。經過一個多小時提心吊膽的顛簸,皮卡車終於走到了目的地。 俄足村的村民們早已守候在這裏,有村民用藏語唱起了悠揚的山歌。藏族孩子迫不及待地隔著包裹摸著學習用品,臉上是純真的笑。放眼望去,高山頂峰的積雪依稀可見。 3年來,張磊每年要向貧困村運送捐贈物資30多次,節假日大多數時間花在了這上麵,其中約一半的村子要靠人背馬馱,有的村子去了不止一次。 一縷春風 溫暖心靈 一間僅10平方米的車庫裏,衣物、書籍和文具一包挨著一包。大小不一的袋子摞起來,幾乎要頂到天花板。其餘的空間,擠滿了印有公益Logo的旗子。這是石棉愛心公益誌願組織的倉庫。 清點衣物、安排人員、商量工作……都在這個擁擠的小倉庫裏完成。三年來,張磊沒有一分錢收入,隻要公益需要、隻要大家需要,他就時刻準備出發。 公益如一縷春風,給人春天般的希望;公益好像一束陽光,給人心靈的溫暖。張磊的公益之舉一直在前行。他說人生在世,願無愧於心,願做一個好人,公益的力量再小,也是一種能量。 “我幫助了別人,其實也幫助了自己,我體會到了從事公益的快樂,增強了一名當代90後的社會責任感。”這是張磊的真實感受。 一份簡單平凡的工作,一份彌足珍貴的收獲。多年來,他不清楚自己幫助過多少人,也沒有估量過投入了多少財物,但肯定的是,幾乎每一個見過他的人,都被他樂觀和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溫暖笑容所感染。 在張磊看來,選擇做公益,是用自己的真心在溫暖每個受助者的同時,讓這個社會刮起一股暖暖的正能量之風,溫暖自己,也溫暖別人。 “我們並沒有能力去幫助所有人,但能竭盡所能,用真心和微笑,堅持不懈做公益。”張磊說。 年少的他,就擁有如此博愛的精神。公益雖小,但是綻放的光芒卻是無限大的。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石雨川
編者按:
好人是公益一抹晨曦的溫暖,好人是颗爱一股淡雅的花香。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公益好人,人人都希冀身邊皆為好人。颗爱
我市不斷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和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公益進一步發揮身邊道德模範的颗爱典型示範作用,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為全市決戰重建脫貧攻堅、颗爱實現精準脫貧,公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颗爱今年以來,公益市文明辦廣開渠道,颗爱嚴格推選模範典型,公益從“我推薦、颗爱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推薦出19名“雅安好人”。公益
雅安日報\北緯網從今日起,陸續刊登“2015年度‘雅安好人’係列報道”,與市民一起走近這些好人、分享感悟,讓我們以文明之名觸摸他們的溫度,細品他們的生活點滴,體會其所彰顯的人格魅力,感受撲麵而來的文明氣息和人與社會和諧共生之美。
愛做公益 憑的是一顆愛心
在眾人眼中,90後還是孩子。但是石棉縣新棉鎮的張磊告訴我們,90後開始感動世界,90後用愛成就自己。
2013年,張磊和一些熱心公益的人士組織了一個民間公益團體——石棉愛心公益誌願組織,當年11月開始通過網絡從全國二十餘個省市自治區先後募集過冬衣物和學校用品,並將募集到的物資通過人背、車拉的方式運送至石棉縣16個鄉鎮,還去了周邊的漢源、冕寧、九龍、瀘定、甘洛等5個縣。截至2016年上半年,石棉愛心公益誌願組織累計運送各種全新和半新衣32750件,手套、襪子、帽子、圍巾5295雙(條),鞋1131雙;各式作業本、筆記本6017本,各式鉛筆8159支,書籍4090本,文具盒(袋)1194等,受益人群6000多人。
情暖人間 做好自己
90後的張磊皮膚黝黑、身體壯實。26日清晨,天剛亮,他已經在石棉縣郵政局甩開膀子,忙著把“愛心包裹”搬上卡車。包裹裝的是各地網友為貧困山村的孩子捐贈的衣物和圖書。
“公益是我的事業,蛋糕師是我的職業。”初次見麵,張磊這樣介紹自己。
初中畢業那年,張磊便背上行囊,外出打工,空閑之餘喜歡四處走走看看。
2014年年初,張磊和朋友一道外出騎行。從石棉縣城一路沿著國道108線前進,經過中高山少數民族地區時,張磊遇到正在趕往學校的小學生。凜冽寒風中,顫巍的小身影直打哆嗦,似乎瞬間就會跌倒。
“見到那些孩子那麽艱苦,我的心裏忍不住流眼淚。”張磊說,親眼目睹、真實感觸點燃了他公益的夢想。
“能為孩子們做什麽呢?”經過反複思量,張磊便將自己在當地拍攝的圖片編輯成資料,然後把這些圖片上傳到石棉公益貼吧,呼籲社會各界齊獻愛心。同時,召集身邊熱心公益的朋友組建了石棉愛心公益誌願組織QQ群,搭建起公益交流平台。
2014年1月25日,張磊和公益團隊組織第一次公益之行,前往石棉縣擦羅鄉為困難群眾和村小學生發放禦寒物資與學習用品。當看到老人、孩子領到衣服,每個人臉上都露出燦爛的笑容時,張磊和他的團隊瞬間體會到愛心的力量。
這三年張磊做公益,感覺收獲要比付出多很多。“很感謝這些奉獻愛心的人。”據介紹,這些衣物都是貼吧愛心人士捐贈的,經過整理、分類、打包、登記後,使舊衣物重生,捐贈給需要的人。
去年1月底張磊忙得連軸轉,因為要趕在藏曆新年之前,把衣物給石棉縣蟹螺鄉俄足村貧困村民送去。整個村子就像一塊羊胛骨,上窄下寬,兩邊是垂直的懸崖絕壁,村民們住在矮小的土坯房裏,生活貧困。
裝得滿滿當當的皮卡車出發了。依山開鑿的土路異常險峻,最窄處僅容一車通過,一邊是陡峭的山體,另一邊是近乎垂直的山崖。經過一個多小時提心吊膽的顛簸,皮卡車終於走到了目的地。
俄足村的村民們早已守候在這裏,有村民用藏語唱起了悠揚的山歌。藏族孩子迫不及待地隔著包裹摸著學習用品,臉上是純真的笑。放眼望去,高山頂峰的積雪依稀可見。
3年來,張磊每年要向貧困村運送捐贈物資30多次,節假日大多數時間花在了這上麵,其中約一半的村子要靠人背馬馱,有的村子去了不止一次。
一縷春風 溫暖心靈
一間僅10平方米的車庫裏,衣物、書籍和文具一包挨著一包。大小不一的袋子摞起來,幾乎要頂到天花板。其餘的空間,擠滿了印有公益Logo的旗子。這是石棉愛心公益誌願組織的倉庫。
清點衣物、安排人員、商量工作……都在這個擁擠的小倉庫裏完成。三年來,張磊沒有一分錢收入,隻要公益需要、隻要大家需要,他就時刻準備出發。
公益如一縷春風,給人春天般的希望;公益好像一束陽光,給人心靈的溫暖。張磊的公益之舉一直在前行。他說人生在世,願無愧於心,願做一個好人,公益的力量再小,也是一種能量。
“我幫助了別人,其實也幫助了自己,我體會到了從事公益的快樂,增強了一名當代90後的社會責任感。”這是張磊的真實感受。
一份簡單平凡的工作,一份彌足珍貴的收獲。多年來,他不清楚自己幫助過多少人,也沒有估量過投入了多少財物,但肯定的是,幾乎每一個見過他的人,都被他樂觀和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溫暖笑容所感染。
在張磊看來,選擇做公益,是用自己的真心在溫暖每個受助者的同時,讓這個社會刮起一股暖暖的正能量之風,溫暖自己,也溫暖別人。
“我們並沒有能力去幫助所有人,但能竭盡所能,用真心和微笑,堅持不懈做公益。”張磊說。
年少的他,就擁有如此博愛的精神。公益雖小,但是綻放的光芒卻是無限大的。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石雨川
泉工機械:熱烈歡迎俄羅斯阿迪加共和國邁科普市根納季
我聽見命運在瑟瑟而笑——讀楊賢斌《楊家坪紀事》
秋補正當時 老年人須防骨質疏鬆
全國水利項目投資連續3年超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