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力量为青衣江生态护航

时间:2025-04-20 23:09:30来源: 分类:探索

  8月30日,法治雨城區高家壩候鳥科學觀測與救助站,力量幾隻鴛鴦、为青赤麻鴨、衣江領角鴞正在江邊愜意地享受自然風光。生态

  “生態環境好不好,护航看看鳥兒就知道。法治”市鳥類保護與觀賞協會會長羅向冰說。力量

  作為長江上遊重要的为青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之一,青衣江也是衣江雅安的母親河。2019年1月1日起,生态全省範圍內首部流域水環境保護的护航地方性法規——《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其中涉及水電站生態流量管控的法治係統性立法在全國範圍內屬首創。

  《條例》實施5年來,力量全市上下持續推進青衣江流域河湖保護和水生態環境整體改善,为青水電站生態流量下泄管控乏力的局麵得到根本扭轉,青衣江逐步實現了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生態美景。

  生態建設倒逼立法

  雅安市河流屬長江流域岷江水係,降水豐沛,水網密集,以大相嶺為天然分水嶺,形成北部的青衣江水係和南部的大渡河水係,水能資源極為豐富,是全國十大水電基地之一。

  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梅伯鵬介紹,2018年法規立項時,青衣江流域已建電站達445個,在建電站15個。青衣江流域水電資源的開發利用,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支撐,但水電站生態流量管控乏力,也破壞了生態環境。

  “青衣江流域水電資源主要采用梯級開發模式,水電站以引流式電站和攔水式電站為主,下遊電站發電取水量受上遊電站水流泄放量影響。”梅伯鵬說,現行上位法及上級政策規定了水利水電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等一係列製度,但實際運行中存在法律和政策“空白”,缺乏具體操作性,使得實施效果有所“折扣”。

  如何守護好一江碧水?隻有變被動應對為主動管理,才能有效改變我市水電站生態流量管控乏力的局麵。

  雅安市決定通過係統的水電站生態流量下泄管控立法,化解上下遊電站發電取水矛盾,避免水電資源無序開發,維護民生利益和保護生態環境。

  市人大常委會在立法過程中深入調研,發現水電站生態流量管控乏力的原因之一,就是國家及省級層麵尚未製定較為係統的水電站生態流量下泄管控法律法規,因職責不清、法無授權、法無剛性等因素,主管部門管理於法無據,工作處於被動應對狀態。

  創設製度支撐立法

  針對調研發現的症結,《條例》的八章六十三條,從水環境保護日常監管和考核機製的搭建,河道管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河岸控製區等重點區域水汙染防治,城鄉汙水達標排放及雨汙分流管理,畜禽養殖汙染防治,水電站生態流量管控等十二個方麵對青衣江流域水環境進行保護。

  其中,《條例》在全國範圍內創製性地設置了水電站生態流量管控製度。依據2011年水利部製定的《水利水電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市人大常委會從法理上推斷出電站最小下泄流量值不得低於最小下泄生態流量值的結論,解決了長期以來電站最小下泄生態流量與電站最小下泄流量關係不清晰、概念不明確,無法實施有效監管的問題。

  “有了法理基礎後,《條例》進一步明晰相關部門責任,同步督促業主履職,補充監督整改措施及整改不到位的處置措施,細化落實監控措施,明確規定廢棄電站阻水設施的拆除責任主體、監督主體和時間規定,形成工作合力。”梅伯鵬說。

  《條例》實施後,生態環境和水行政主管部門采用“一站一策”的原則,組織完成了全市水電站最小下泄生態流量值的核定和最小下泄流量值的調整。依托“互聯網+大數據”工作,各水電站均建立了生態流量在線監管係統,並實現與監管部門聯網,總體實現生態流量監測值24小時實時更新顯示,確保監管部門“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既實現執法證據及時收集固定,又便於督促整改措施有效跟進。

  管用見效彰顯立法

  8月29日,大唐雅安電力開發有限公司大興電廠,廠長劉玲盯著監控:“44立方米/秒,是最小下泄生態流量值。”

  電廠建設之初,並沒有考慮生態流量。在《條例》正式實施前,電廠通過在閘板底板上設置限位塊、閘墩安裝視頻監控等舉措,完善了生態流量泄放設施、監控檢測設施。

  劉玲算了一筆賬,生態流量管控後,大興電廠每年少發近2500萬度電,損失利潤800餘萬元,但換來的是優良的生態環境:“這筆賬很劃算。”

  《條例》實施後,“以罰促改”的立法效果明顯。

  2019年3月,寶興縣水利局對檢查中發現的某水電站未足額下泄生態流量的行為,開出了全國首張罰單。

  2020年2月,蘆山縣水利局依據生態流量監管係統的智能預警功能,對某水電站未足額下泄生態流量立案查處,並依據法規處以罰款,成為全國首起運用在線監控係統發現和處罰的未按規定足額下泄生態流量的案件。

  市水利局統計,截至目前,全市2019年以來依據法規累計開展生態流量處罰26件,罰款90.75萬元。

  電站生態流量在線監管係統與監管部門聯網,為監管部門取證提供了技術條件;通過實施性立法落實上位法的規定,為實施行政處罰提供了法律支撐;創製性設置按日連續處罰製度,提高了電站業主的違法成本;生態調度(解網)製度,則確保了行政處罰執行高效。

  “從及時取證、實施處罰到視情節加重處罰,再到有效執行,各個環節規定明確、銜接順暢,執法工作實現閉環運行、高效推進。”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陶炳忠表示,近5年來的法規實施效果表明,我市製定的水電站生態流量管控立法成效明顯,依法監管常態執行,以罰促改、以法促保的立法效果基本實現。

  雅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