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一次听到大熊猫的脚步声

时间:2025-04-21 01:22:46来源: 分类:焦點

  【編前語】

  自法國傳教士、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在大山中與大熊貓邂逅,第次大熊大熊貓開始走進人類視線——至今,脚步大熊貓與人類的人类故事已經走過150年。

  走過150年,大熊貓的脚步傳奇故事在綠水青山間開始,精彩故事在“地球村”中激情上演,人类大戲永不落幕。第次大熊

  走過150年,大熊貓芳華依舊,人类魅力四射。第次大熊大熊貓的脚步形象走上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會旗、會徽;1990年北京亞運會、人类2008年北京奧運會,第次大熊大熊貓成為吉祥物。脚步

  走過150年,有著無與倫比的科研價值、文化價值的大熊貓從生物熊貓成為“政治熊貓”“外交熊貓”“文化熊貓”……

  走過150年,和平友好、和善堅韌、和諧相處、和氣致祥——大熊貓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日益顯現,成為中國的對外形象。大熊貓文化軟實力越來越強,大熊貓對外交往越來越廣。

  ……

  從遠古走來的大熊貓,永遠與人類在一起——共踏一方淨土,同頂一片藍天,齊飲一江碧水。

  150年,在大熊貓800萬年曆史的長河中隻是短暫的瞬間,一次次被掩埋,又一回回在塵土飛揚中被翻撿出來,重現江湖。在大熊貓的綠水青山家園中穿行,透過入眼皆綠的山川,我們能深深感受到自然的視覺盛宴和曆史的深邃力量。

  在科學發現大熊貓150周年之際,四川省大熊貓生態與文化建設促進會組建專業編寫團隊,在浩瀚的史料中打撈曆史碎片,收集到很多鮮為人知的圖片,其中不少圖片是首次公開披露。

  即日起,本報將推出“圖說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年”係列,用珍貴的圖片為讀者全麵展示大熊貓與綠水青山生死相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彩故事。




人工複原的大熊貓和小熊貓生活場景



《戴維日記》封麵,書中講述了發現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的過程



珙桐——中國鴿子花

  大熊貓在地球這個藍色星球的第一次漫步,據說是在遙遠的800萬年前。

  人類第一次聽到大熊貓的腳步聲,是在一個乍暖還寒的早春。

  時間:1869年4月4日,地點:今四川省寶興縣鄧池溝天主教堂內。

阿爾芒·戴維從法國馬賽港啟程前往中國

1880年4月4日法國《旅行畫報》介紹戴維在中國的探險過程和成果,圖為畫報插圖

  1862年2月,阿爾芒·戴維從法國馬賽港出發,遠航中國;經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上5個月的漫長航程,船到上海。1862年7月5日,戴維到達北京。

  他身披傳教士的長袍,也是一位精通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經驗豐富的博物學家。

大熊貓模式標本手繪圖

法國巴黎自然曆史博物館珍藏的大熊貓模式標本

  1869年的早春二月,阿爾芒·戴維從成都來到雅安寶興縣鄧池溝擔任鄧池溝天主教堂的神甫。“但願這塊陌生而神秘的土地,能給我帶來驚喜。”阿爾芒·戴維當時說。

  果然,1869年的3月11日,阿爾芒·戴維在一戶姓李的獵人家裏,看到了一張“從來沒見過的黑白獸皮”,當地人稱這種動物為“黑白熊”。兩個月後,阿爾芒·戴維得到一隻活的黑白熊,這隻大熊貓死後,他在鄧池溝天主教堂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具大熊貓標本,並送到巴黎,一個驚人的發現隨之震撼了世界。

“熊貓聖殿”鄧池溝天主教

紀念碑——紀念阿爾芒·戴維發現大熊貓

新中國成立之初,寶興縣縣城全貌

  阿爾芒·戴維回國後,寫下了《戴維日記》和《戴維植物誌》,他對生物界的研究十分廣泛,對一切都充滿好奇。他在中國期間,發現了189個新種,包括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麋鹿、珙桐、大葉杜鵑、報春花等。他會看看人家如何“割漆樹”,在散步的途中還會拐個彎去考察山裏的銅礦,他給法國好友寄回去了“一種用來保存魚的中國酒”……至今在鄧池溝還還流傳著阿爾芒·戴維燒石頭取寶的故事。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高富華 圖片選自《大熊貓史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