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最美網絡上各種盤點紛紛出爐。最美微信朋友圈裏,最美有人曬禮物、最美有人曬心情、最美有人曬成績、最美有人曬得失……不過還有人卻在曬公益,最美市區某高校青年誌願者協會會長薛鋒山就是最美這樣的公益人。他從“新手菜鳥”成長為公益達人,最美一路奔跑在公益路上。最美 微信曬公益 最近,最美薛鋒山又收到了一大疊貧困學生資料,最美他已經不知道這是最美第幾次收到這樣的資料了。資料中的最美一部分人即將成為他和夥伴們的資助對象,這意味著他們募捐任務更重了。最美 但是薛鋒山很高興,“因為得到資助的孩子又多了。” 習慣性地拿出手機,薛鋒山把自己的感想“曬”到微信上。 眼前19歲的薛鋒山是市區某高校青年誌願者協會會長。在該團隊,誌願者們根據自己的時間、性格等選擇不同的服務組——敬老愛幼組、義務獻血組、關愛留守兒童組……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一直想找一個像家一樣的平台,和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位普通的大二學生,說起做誌願者的初衷,顯得很平靜。 “我接觸公益活動比較晚,當時我上高中。‘5·12’汶川特大地震後,看到身處災難中的那些小夥伴們不顧自身安危,舍身救助身邊的朋友時,我猛然間意識到應該為災區的朋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從此,他心中萌發了做公益的想法。“高中做公益都是小打小鬧,直到大學才正兒八經加入公益團隊。” “把身邊的小事、好事做好,就是誌願者。”薛峰山覺得這才是重要的。 “做公益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踏踏實實做事情。誌願者的辛勤付出應該得到回報,但團隊給他們的回報並非是物質,而是鼓勵和肯定。”薛鋒山笑笑。 “加入團隊後,我們做的隻是些很平常的事,陪孤寡老人聊聊天,陪孤殘兒童做遊戲等。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盡量給老人和孩子帶去快樂。”薛鋒山告訴記者,每次參加完公益活動,他都會通過網絡讓更多的人知曉。 公益需傳播 2014年12月23日,寒風習習,看著冬天的氣溫越來越低,一想起那裏的孩子,薛鋒山和隊員就覺得應該做點什麽,他們有些是留守兒童,有些是困難家庭子女,有些是特殊兒童,都需要幫助。於是,薛鋒山集結本校青年誌願者協會成員與雅安市青年誌願者協會成員,組織動員社會力量為涼山州205名就讀於四川省檔案學校的同學送去溫暖的冬衣。“希望能夠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帶去一絲冬日的暖陽,讓這個冬天不那麽冷。” 這一天,薛鋒山直接將此次愛心活動留在微信上。 “其實不光給農村娃娃送衣捐書,還有參加無償獻血、幫助孤殘老人等公益活動,熱衷微信公益這件事會讓你感受到充實和滿足。”薛鋒山說。 去年一年的支教經曆讓他感觸良多。 “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們變身為‘小老師’,進駐多所民辦小學,為那裏的農村娃帶去英語、繪畫、書法、表演等豐富多彩的課程,同時也為孩子們插上了夢想的翅膀。”薛鋒山告訴記者,他們來到孩子中間,教孩子們一些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比如趣味英語、唱歌、繪畫、手工、表演等。希望這些知識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培養他們的興趣,激發潛力。 上完手工課,孩子們會將自己做的剪紙送給我們,還會寫下美好的祝福。”薛鋒山告訴記者,在支教過程中,他們與孩子們一同成長,學會了感恩,更提升了自身的素質。 “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老師與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上完課,孩子們都顯得依依不舍。離別時,總要叮囑我們,有機會一定再來。” 薛鋒山一直堅持將這些公益活動更新在自己的朋友圈裏。 “我覺得曬公益曬的是自己的信念和有愛的生活方式,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社會是有愛有希望的,知道年輕人是有理想、有情懷的,也希望更多人知道,社會還有很多不幸的人,需要大家的關愛。”薛峰山笑言。 現在從寢室、班級、再到整個校園,從100多名正式成員到如今1000多人的大團隊,越來越多的同學自發參與公益,什麽也不圖,完全靠熱情。這讓薛鋒山很欣慰。 做公益會上癮 “做公益會上癮,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的行列,會讓我更有滿足感。”這是薛鋒山留給記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翻看薛鋒山的微信:2013年5月,帶著滿滿的愛,我們團隊在雨城區土橋社區開展“四點半”課堂,圍繞親情陪伴、學業輔導等內容開展誌願服務活動,讓孩子們有了自己的快樂天堂;9月30日,重陽佳節來臨之際,我們誌願者一行24人前往雅安精神衛生院療養部看望老人,表演節目,和老人們一起互動、聊天,打掃院子和老人們一起共度重陽佳節;10月1日 “國慶七天都沒“著”家。團隊兵分幾路,帶上一些水果,不為別的,就是要和老人和孩子們一起過節,處得久了,越是過節心裏越是惦記;2014年,送給自己一句話,最美的風景在公益的路上…… 薛鋒山說,公益不是簡單的施與受,它是一個社會大動員,不僅要親力親為,而且要傳播。通過個人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是有限的,大家應該“盡我所能,人人公益”。 由一份愛心的觸動,到一群公益青年的集合,再到一種理念的廣泛傳播,一路走來,薛鋒山用自己的步履在公益道路上留下了一個個堅定的腳印。 記者 石雨川 記者感言: 公益不是簡單的施與受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熱衷以微信曬出公益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的內心。 他們憑借對公益之舉的不懈堅持,用平凡的善舉,讓社會正能量得以不平凡的傳遞,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大愛的存在,體會了人間真情的溫暖。 愛是一種美德,也應是一種傳承。如果曬公益能夠成為新風尚,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受社會的正能量,公益的傳播也能夠更加精準有效。 親曆公益,再傳播開去,不僅幫助別人,也培育了自己的愛心,長此以往將會提升社會大眾的素質,讓社會大眾的愛心像花兒綻放,散發出更大愛的馨香。
新年伊始,最美網絡上各種盤點紛紛出爐。最美微信朋友圈裏,最美有人曬禮物、最美有人曬心情、最美有人曬成績、最美有人曬得失……不過還有人卻在曬公益,最美市區某高校青年誌願者協會會長薛鋒山就是最美這樣的公益人。他從“新手菜鳥”成長為公益達人,最美一路奔跑在公益路上。最美
微信曬公益
最近,最美薛鋒山又收到了一大疊貧困學生資料,最美他已經不知道這是最美第幾次收到這樣的資料了。資料中的最美一部分人即將成為他和夥伴們的資助對象,這意味著他們募捐任務更重了。最美
但是薛鋒山很高興,“因為得到資助的孩子又多了。”
習慣性地拿出手機,薛鋒山把自己的感想“曬”到微信上。
眼前19歲的薛鋒山是市區某高校青年誌願者協會會長。在該團隊,誌願者們根據自己的時間、性格等選擇不同的服務組——敬老愛幼組、義務獻血組、關愛留守兒童組……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一直想找一個像家一樣的平台,和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位普通的大二學生,說起做誌願者的初衷,顯得很平靜。
“我接觸公益活動比較晚,當時我上高中。‘5·12’汶川特大地震後,看到身處災難中的那些小夥伴們不顧自身安危,舍身救助身邊的朋友時,我猛然間意識到應該為災區的朋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從此,他心中萌發了做公益的想法。“高中做公益都是小打小鬧,直到大學才正兒八經加入公益團隊。”
“把身邊的小事、好事做好,就是誌願者。”薛峰山覺得這才是重要的。
“做公益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踏踏實實做事情。誌願者的辛勤付出應該得到回報,但團隊給他們的回報並非是物質,而是鼓勵和肯定。”薛鋒山笑笑。
“加入團隊後,我們做的隻是些很平常的事,陪孤寡老人聊聊天,陪孤殘兒童做遊戲等。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盡量給老人和孩子帶去快樂。”薛鋒山告訴記者,每次參加完公益活動,他都會通過網絡讓更多的人知曉。
公益需傳播
2014年12月23日,寒風習習,看著冬天的氣溫越來越低,一想起那裏的孩子,薛鋒山和隊員就覺得應該做點什麽,他們有些是留守兒童,有些是困難家庭子女,有些是特殊兒童,都需要幫助。於是,薛鋒山集結本校青年誌願者協會成員與雅安市青年誌願者協會成員,組織動員社會力量為涼山州205名就讀於四川省檔案學校的同學送去溫暖的冬衣。“希望能夠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帶去一絲冬日的暖陽,讓這個冬天不那麽冷。”
這一天,薛鋒山直接將此次愛心活動留在微信上。
“其實不光給農村娃娃送衣捐書,還有參加無償獻血、幫助孤殘老人等公益活動,熱衷微信公益這件事會讓你感受到充實和滿足。”薛鋒山說。
去年一年的支教經曆讓他感觸良多。
“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們變身為‘小老師’,進駐多所民辦小學,為那裏的農村娃帶去英語、繪畫、書法、表演等豐富多彩的課程,同時也為孩子們插上了夢想的翅膀。”薛鋒山告訴記者,他們來到孩子中間,教孩子們一些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比如趣味英語、唱歌、繪畫、手工、表演等。希望這些知識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培養他們的興趣,激發潛力。
上完手工課,孩子們會將自己做的剪紙送給我們,還會寫下美好的祝福。”薛鋒山告訴記者,在支教過程中,他們與孩子們一同成長,學會了感恩,更提升了自身的素質。
“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老師與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上完課,孩子們都顯得依依不舍。離別時,總要叮囑我們,有機會一定再來。”
薛鋒山一直堅持將這些公益活動更新在自己的朋友圈裏。
“我覺得曬公益曬的是自己的信念和有愛的生活方式,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社會是有愛有希望的,知道年輕人是有理想、有情懷的,也希望更多人知道,社會還有很多不幸的人,需要大家的關愛。”薛峰山笑言。
現在從寢室、班級、再到整個校園,從100多名正式成員到如今1000多人的大團隊,越來越多的同學自發參與公益,什麽也不圖,完全靠熱情。這讓薛鋒山很欣慰。
做公益會上癮
“做公益會上癮,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的行列,會讓我更有滿足感。”這是薛鋒山留給記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翻看薛鋒山的微信:2013年5月,帶著滿滿的愛,我們團隊在雨城區土橋社區開展“四點半”課堂,圍繞親情陪伴、學業輔導等內容開展誌願服務活動,讓孩子們有了自己的快樂天堂;9月30日,重陽佳節來臨之際,我們誌願者一行24人前往雅安精神衛生院療養部看望老人,表演節目,和老人們一起互動、聊天,打掃院子和老人們一起共度重陽佳節;10月1日 “國慶七天都沒“著”家。團隊兵分幾路,帶上一些水果,不為別的,就是要和老人和孩子們一起過節,處得久了,越是過節心裏越是惦記;2014年,送給自己一句話,最美的風景在公益的路上……
薛鋒山說,公益不是簡單的施與受,它是一個社會大動員,不僅要親力親為,而且要傳播。通過個人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是有限的,大家應該“盡我所能,人人公益”。
由一份愛心的觸動,到一群公益青年的集合,再到一種理念的廣泛傳播,一路走來,薛鋒山用自己的步履在公益道路上留下了一個個堅定的腳印。
記者 石雨川
記者感言:
公益不是簡單的施與受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熱衷以微信曬出公益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的內心。
他們憑借對公益之舉的不懈堅持,用平凡的善舉,讓社會正能量得以不平凡的傳遞,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大愛的存在,體會了人間真情的溫暖。
愛是一種美德,也應是一種傳承。如果曬公益能夠成為新風尚,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受社會的正能量,公益的傳播也能夠更加精準有效。
親曆公益,再傳播開去,不僅幫助別人,也培育了自己的愛心,長此以往將會提升社會大眾的素質,讓社會大眾的愛心像花兒綻放,散發出更大愛的馨香。
蒙頂山人臉出現姊妹圖
認真學習深入領會 全麵貫徹全會精神
漢陰縣民政局開展“黨建引領促振興·消費幫扶暖民心”主題黨日活動
天天最新:拒收現金支付停車費?兩家物業公司及相關責任人被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