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培养由農業部、有文营职业农水利部、化懂会经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組織實施九年之久的技术“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轉型為“民生工程農民培訓”,培訓對象主要為新型職業農民。培养 9月起,有文营职业农我市啟動2014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化懂会经各縣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技术製定了相應的培养培育方案。10月起,有文营职业农各縣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進入培育階段,化懂会经目前,技术石棉縣已率先完成相關培育內容,培养滎經縣已結束公共科目培訓內容,有文营职业农其餘縣區均已全麵鋪開。化懂会经 什麽是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如何進行培育?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就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向相關部門進行了了解。 培育人員: 現代農業從業者 10月25日,滎經縣舉行2014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啟動儀式,拉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大幕。當日,該縣500名新型職業農民對象參加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等公共科目培訓。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生產為職業、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且達到一定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啟動儀式上,滎經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型職業農民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三類。其中,生產經營型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等;專業技能型主要指上述人員以外,穩定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並有一定的種養規模和一定示範帶動作用的人員;社會服務型主要指長期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農機服務人員、統防統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農村信息員、農村經紀人、土地仲裁調解員、測土配方施肥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 根據部、省農業、財政部門相關要求,結合縣區基層農技推廣體係建設項目和災後重建、產業發展的需要,今年滎經縣組織生產經營型人員100人,專業技能型人員400人,共計500人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市農業局科技教育科科長徐鞠珊介紹,今年中央財政安排我市農民培育補助資金252萬元,計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050人。培育結束後將進行考核,經考核合格者,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 培育模式: 分段式 重實訓 參與式 10月12日至18日,石棉縣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技協骨幹、種植大戶、農業龍頭企業代表等共60人,委托四川農業大學在成都校區開設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訓班。 在為期7天的培訓中,石棉縣采取集中授課和基地參觀考察學習相結合教學方式,主要圍繞農村金融與現代農業發展、專合組織建設發展政策解讀、產業基地建設與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農業合作組織的財務製度建設與財務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品牌建設等內容進行培訓。培訓期間還組織參觀學習了溫江幸福田園、崇州“1+4”共營製、都江堰崇義現代農業園區、郫縣唐呂香草園區等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區。 雖然這次培訓已經結束,但卻給不少石棉縣現代農業從業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往參加過的培訓,往往是聽別人講,這一次則是走出去,看別人怎麽做。”石棉縣黃金果業專業聯合社理事長劉江國說,通過培訓,不僅學習了成都周邊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區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也更新了傳統的生產管理觀念,提升了合作社經營管理技能。 “川農大商學院院長吳秀敏教授講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品牌建設’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吳教授所講的內容正是我當前迫切想要了解的。”時至今日,石棉縣美羅鄉種植大戶張天華仍對此次培訓記憶猶新。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並不僅僅靠單純的培訓,它更是一個係統的培育。”徐鞠珊介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育模式,將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和農時季節分段安排課程,強化分類指導,對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分類分產業開展培訓,注重實踐技能操作,大力推行農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考察學習等培訓模式,提高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 培訓目標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係 新型農業經營體係,是指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係。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深化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重大舉措,也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係的關鍵環節。”徐鞠珊介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將著力為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元服務主體,加快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係提供人才隊伍保障,促進現代農業健康發展。 作為陽光工程的轉型升級,今年,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主要圍繞探索建立培育製度、開展示範培育、建立健全培訓體係三大任務進行。正值我市災後恢複重建關鍵時期,2014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緊扣災後恢複重建產業發展這一主題,著力培養一批以農業生產為職業、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且達到一定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著力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問題,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力爭通過培育,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全市災後恢複重建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今年,培养由農業部、有文营职业农水利部、化懂会经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組織實施九年之久的技术“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轉型為“民生工程農民培訓”,培訓對象主要為新型職業農民。培养
9月起,有文营职业农我市啟動2014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化懂会经各縣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技术製定了相應的培养培育方案。10月起,有文营职业农各縣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進入培育階段,化懂会经目前,技术石棉縣已率先完成相關培育內容,培养滎經縣已結束公共科目培訓內容,有文营职业农其餘縣區均已全麵鋪開。化懂会经
什麽是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如何進行培育?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就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向相關部門進行了了解。
培育人員:
現代農業從業者
10月25日,滎經縣舉行2014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啟動儀式,拉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大幕。當日,該縣500名新型職業農民對象參加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等公共科目培訓。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生產為職業、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且達到一定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啟動儀式上,滎經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型職業農民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三類。其中,生產經營型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等;專業技能型主要指上述人員以外,穩定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並有一定的種養規模和一定示範帶動作用的人員;社會服務型主要指長期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農機服務人員、統防統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農村信息員、農村經紀人、土地仲裁調解員、測土配方施肥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
根據部、省農業、財政部門相關要求,結合縣區基層農技推廣體係建設項目和災後重建、產業發展的需要,今年滎經縣組織生產經營型人員100人,專業技能型人員400人,共計500人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市農業局科技教育科科長徐鞠珊介紹,今年中央財政安排我市農民培育補助資金252萬元,計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050人。培育結束後將進行考核,經考核合格者,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
培育模式:
分段式 重實訓 參與式
10月12日至18日,石棉縣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技協骨幹、種植大戶、農業龍頭企業代表等共60人,委托四川農業大學在成都校區開設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訓班。
在為期7天的培訓中,石棉縣采取集中授課和基地參觀考察學習相結合教學方式,主要圍繞農村金融與現代農業發展、專合組織建設發展政策解讀、產業基地建設與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農業合作組織的財務製度建設與財務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品牌建設等內容進行培訓。培訓期間還組織參觀學習了溫江幸福田園、崇州“1+4”共營製、都江堰崇義現代農業園區、郫縣唐呂香草園區等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區。
雖然這次培訓已經結束,但卻給不少石棉縣現代農業從業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往參加過的培訓,往往是聽別人講,這一次則是走出去,看別人怎麽做。”石棉縣黃金果業專業聯合社理事長劉江國說,通過培訓,不僅學習了成都周邊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區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也更新了傳統的生產管理觀念,提升了合作社經營管理技能。
“川農大商學院院長吳秀敏教授講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品牌建設’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吳教授所講的內容正是我當前迫切想要了解的。”時至今日,石棉縣美羅鄉種植大戶張天華仍對此次培訓記憶猶新。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並不僅僅靠單純的培訓,它更是一個係統的培育。”徐鞠珊介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育模式,將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和農時季節分段安排課程,強化分類指導,對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分類分產業開展培訓,注重實踐技能操作,大力推行農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考察學習等培訓模式,提高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
培訓目標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係
新型農業經營體係,是指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係。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深化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重大舉措,也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係的關鍵環節。”徐鞠珊介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將著力為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元服務主體,加快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係提供人才隊伍保障,促進現代農業健康發展。
作為陽光工程的轉型升級,今年,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主要圍繞探索建立培育製度、開展示範培育、建立健全培訓體係三大任務進行。正值我市災後恢複重建關鍵時期,2014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緊扣災後恢複重建產業發展這一主題,著力培養一批以農業生產為職業、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且達到一定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著力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問題,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力爭通過培育,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全市災後恢複重建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出租房屋請到派出所備案
中交西築與中交二公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當前播報:央行調查:未來三個月居民購房比例大幅下降 61.8%居民傾向於更多儲蓄
市政協召開黨組(擴大)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