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對於孩子們來說是青少期乐最快樂的日子。這個假期,家青雅安的少年孩子們過得怎樣? “青少年之家”作為青少年校外活動陣地,在青少年的青少期乐暑期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4·20”蘆山強烈地震後,家青為了關愛青少年的少年心理健康,幫助他們快樂成長,青少期乐許多慈善機構和誌願者組織與各級團委一起成立了“青少年之家”,家青“青少年之家”如雨後春筍般遍布在我市各區縣。少年 場景一:蘆山縣體育館板房安置小區 關鍵詞:青少年的青少期乐興趣課堂 8月上旬的一天,楊瑩被爸爸送到了蘆山縣體育館板房安置小區門口,家青楊瑩走向位於小區裏麵的少年“青少年之家”,這個暑期裏她的青少期乐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裏度過。 “姐姐,家青我來了。少年”楊瑩向青少年之家的誌願者程錦打招呼。 在這個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裏,已經來了很多小朋友,大家蹲坐在地板上,有的玩積木,有的玩玩具,有的完折紙遊戲……楊瑩快速脫掉鞋子,和小朋友們玩了起來。 牆壁上是一個書櫃,上麵放著兒童讀物和玩具,還有孩子們折紙和繪畫的成果,房間裏還有一台電視機,正在放動畫片,電視機旁邊的角落裏用簾子隔著一個小小的空間,放著兩條凳子和一張小桌子,是專門為孩子們做心裏撫慰用的。 正在陪孩子們玩兒的除了程錦還有另外兩位誌願者,他們都來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專門對地震中心理創傷的青少年作心理撫慰和幹預。 “大部分地震中心理受創的孩子是不願意直接給你講的,所以我們通過活動、遊戲等方式,讓他們參與進來,在活動中觀察他們的心理狀態。” 程錦介紹說:“這些小朋友雖然都住在附近,但彼此也有不認識的,我們主要是幫助他們表達情感,同時也會進行一些道德和文明的教育。” 11歲的李佳和小夥伴們玩著積木,靦腆文靜的她認為“青少年之家”是暑期生活的樂園,“我就住在旁邊,每天都會來,這裏很好玩,每天早上老師都會教我們跳舞,還要學英語、畫畫、折紙,我喜歡折紙。” 場景二:蘆山縣電影院板房安置小區 關鍵詞:社區文化活動課堂 和往常一樣,7歲的周潔宇拿著暑假作業來到小區內的青少年之家,看書、做作業,有什麽不懂的,誌願者會對他進行輔導。 蘆山縣電影院內的青少年之家,布置簡單大方,沒有玩具沒有圖書,但是多了許多體育用品,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 這就是這個青少年之家的特色,是社區文化活動課堂。誌願者張雪說:“平時我們都是幫小朋友輔導功課,早晨和晚上會組織附近居民進行體育鍛煉,陪老人下棋、聊天,教阿姨們跳舞。” 傍晚,吃過晚飯,居民們陸續來到青少年之家外的壩子裏。不一會,誌願者們帶著音響設備和體育用品出來,居民們有的打球,有的下棋,張雪則組織大家跳起了壩壩舞。 “有了青少年之家,我們的活動也變得豐富起來,這不僅僅是青少年的家園,也是我們的文化活動家園。”跳舞的陳阿姨說道。 “一、二、三、四”,另一邊,一名誌願者正在組織社區孩子們跳繩,孩子們興趣十足地和老師跳繩,笑聲回蕩在夜幕下。 場景三:市區老中醫院門診部 關鍵詞:學習玩樂好去處 八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位於市區老中醫院的青少年活動空間,許多小朋友坐在一起聽課。這是一堂特殊的課,因為老師是和他們年齡相仿的小朋友。 “現在我們學習怎樣把字體放大,大家仔細看,注意紀律!”小老師趙心宇講起課來有模有樣。 青少年活動空間的誌願者李鳳蓮介紹,這是專門為孩子們開設的“網上衝浪”活動,把願意學習的小朋友組織起來,選擇小朋友當老師,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主要是學習上網,學會從網上獲取知識,嚐試一些簡單的電腦操作。 趙心宇說:“我每天都會過來這裏玩,老師教我,然後我來教他們。”趙心宇指著胸前的徽章說,他也是名誌願者。 另一個房間裏,還有些家長正在陪孩子畫畫、玩積木。李奶奶每天都會帶孫女過來,“暑假小朋友就是應該耍,這裏有很多小朋友,大家一起玩、一起學習很好。” 青少年活動空間的誌願者介紹,自從活動空間開展後,每天都會有很多小朋友來,有的小朋友每天都會按時來報到。 “我們每天都會組織不同的活動,希望通過活動讓小朋友在學習、交友、興趣等方麵都有發展。”李鳳蓮說。 記者 王敏子
假期對於孩子們來說是青少期乐最快樂的日子。這個假期,家青雅安的少年孩子們過得怎樣?
“青少年之家”作為青少年校外活動陣地,在青少年的青少期乐暑期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4·20”蘆山強烈地震後,家青為了關愛青少年的少年心理健康,幫助他們快樂成長,青少期乐許多慈善機構和誌願者組織與各級團委一起成立了“青少年之家”,家青“青少年之家”如雨後春筍般遍布在我市各區縣。少年
場景一:蘆山縣體育館板房安置小區
關鍵詞:青少年的青少期乐興趣課堂
8月上旬的一天,楊瑩被爸爸送到了蘆山縣體育館板房安置小區門口,家青楊瑩走向位於小區裏麵的少年“青少年之家”,這個暑期裏她的青少期乐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裏度過。
“姐姐,家青我來了。少年”楊瑩向青少年之家的誌願者程錦打招呼。
在這個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裏,已經來了很多小朋友,大家蹲坐在地板上,有的玩積木,有的玩玩具,有的完折紙遊戲……楊瑩快速脫掉鞋子,和小朋友們玩了起來。
牆壁上是一個書櫃,上麵放著兒童讀物和玩具,還有孩子們折紙和繪畫的成果,房間裏還有一台電視機,正在放動畫片,電視機旁邊的角落裏用簾子隔著一個小小的空間,放著兩條凳子和一張小桌子,是專門為孩子們做心裏撫慰用的。
正在陪孩子們玩兒的除了程錦還有另外兩位誌願者,他們都來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專門對地震中心理創傷的青少年作心理撫慰和幹預。
“大部分地震中心理受創的孩子是不願意直接給你講的,所以我們通過活動、遊戲等方式,讓他們參與進來,在活動中觀察他們的心理狀態。”
程錦介紹說:“這些小朋友雖然都住在附近,但彼此也有不認識的,我們主要是幫助他們表達情感,同時也會進行一些道德和文明的教育。”
11歲的李佳和小夥伴們玩著積木,靦腆文靜的她認為“青少年之家”是暑期生活的樂園,“我就住在旁邊,每天都會來,這裏很好玩,每天早上老師都會教我們跳舞,還要學英語、畫畫、折紙,我喜歡折紙。”
場景二:蘆山縣電影院板房安置小區
關鍵詞:社區文化活動課堂
和往常一樣,7歲的周潔宇拿著暑假作業來到小區內的青少年之家,看書、做作業,有什麽不懂的,誌願者會對他進行輔導。
蘆山縣電影院內的青少年之家,布置簡單大方,沒有玩具沒有圖書,但是多了許多體育用品,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
這就是這個青少年之家的特色,是社區文化活動課堂。誌願者張雪說:“平時我們都是幫小朋友輔導功課,早晨和晚上會組織附近居民進行體育鍛煉,陪老人下棋、聊天,教阿姨們跳舞。”
傍晚,吃過晚飯,居民們陸續來到青少年之家外的壩子裏。不一會,誌願者們帶著音響設備和體育用品出來,居民們有的打球,有的下棋,張雪則組織大家跳起了壩壩舞。
“有了青少年之家,我們的活動也變得豐富起來,這不僅僅是青少年的家園,也是我們的文化活動家園。”跳舞的陳阿姨說道。
“一、二、三、四”,另一邊,一名誌願者正在組織社區孩子們跳繩,孩子們興趣十足地和老師跳繩,笑聲回蕩在夜幕下。
場景三:市區老中醫院門診部
關鍵詞:學習玩樂好去處
八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位於市區老中醫院的青少年活動空間,許多小朋友坐在一起聽課。這是一堂特殊的課,因為老師是和他們年齡相仿的小朋友。
“現在我們學習怎樣把字體放大,大家仔細看,注意紀律!”小老師趙心宇講起課來有模有樣。
青少年活動空間的誌願者李鳳蓮介紹,這是專門為孩子們開設的“網上衝浪”活動,把願意學習的小朋友組織起來,選擇小朋友當老師,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主要是學習上網,學會從網上獲取知識,嚐試一些簡單的電腦操作。
趙心宇說:“我每天都會過來這裏玩,老師教我,然後我來教他們。”趙心宇指著胸前的徽章說,他也是名誌願者。
另一個房間裏,還有些家長正在陪孩子畫畫、玩積木。李奶奶每天都會帶孫女過來,“暑假小朋友就是應該耍,這裏有很多小朋友,大家一起玩、一起學習很好。”
青少年活動空間的誌願者介紹,自從活動空間開展後,每天都會有很多小朋友來,有的小朋友每天都會按時來報到。
“我們每天都會組織不同的活動,希望通過活動讓小朋友在學習、交友、興趣等方麵都有發展。”李鳳蓮說。 記者 王敏子
滎經縣長效機製治理環境
三一江山SE588:電池質保“隻換不修”,六大亮點領航高效運輸!
在這大院生活 “幸福指數”高
聯合國機構評估美貿易保護主義將重創最脆弱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