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 用好家风诠释幸福真谛

时间:2025-04-20 22:49:47来源: 分类:時尚

  編前語:

  “天下之本在家”。文明家庭家庭是用好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风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诠释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幸福

  為促進城市發展,真谛提高家庭成員素質、文明家庭提高家庭文明程度,用好今年以來,家风我市在廣大農村、诠释社區、幸福學校相繼開展“愛國守法,真谛熱心公益好;學習進取,文明家庭愛崗敬業好;男女平等,用好尊老愛幼好”等為內容的家风家庭文明創建活動。在活動中湧現出一批“文明家庭”,他們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和傳播者,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凝心聚力,為我市的“雙創”工作添磚加瓦。

  他們或孝親敬老、傳承孝道,或熱心公益、積極助人,或愛崗敬業、甘於奉獻,或睦鄰友善、尚德尚廉……

  這些家風良好的家庭如一麵麵引領社會文明風尚的“鮮紅旗幟”,在雅安大地激發出一股崇德向善的強大正能量。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好家風,始於百姓屋簷下。

  一個個熱心於公益事業的家庭,讓我們學有榜樣、做有標尺、幹有方向。

  “接力棒”接續好家風

  好家風,需要言傳身教,從娃娃抓起。

  雅安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李婧是學校青年誌願者協會的輔導老師,參與公益服務有5年時間。耳濡目染母親的公益善舉,8歲的女兒心裏裝滿了愛。

  2018年的一天,李婧帶上誌願者學生和女兒給山區貧困學生捐贈學習用品。李婧告訴女兒,這是媽媽為貧困小朋友做的有意義的事,一本書、一支筆,就能讓他們開心一個冬天。

  女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這種自然而然、其樂融融的家庭公益,還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之後,每逢寒暑假,女兒都會加入到媽媽組織的公益活動中。

  “讓孩子隨著我們一起活躍在各項公益活動現場,在耳濡目染中、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在自己的親身體驗裏深受教育;我們要更好地把公益融入家庭、融入生活,更好地為孩子做好表率,讓他們健康成長、勇於擔當。”李婧說道。

  如今,女兒經常跟隨父母活躍在各項愛心公益活動之中。

  在李婧看來,家庭的和美與幸福,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於是無論是助學、助老、助殘、助醫、助困、還是救急的公益路上,到處都能看到李婧一家“相扶相攜齊上陣、全家老小總動員”的身影。

  “比翼鳥”比出好家風

  夫唱婦隨,婦唱夫隨,舉案齊眉,心心相印,是好家風的共同特征,也是好家風的必備條件。

  在漢源縣三交鄉三交村,駱天強和妻子王淑英最能體會到困難時有人拉一把的溫暖。於是他們用愛心傳遞溫暖。 

  他們經常幫助鄰裏鄉親打家具、修房子,帶領大家使用沼氣;親戚鄰裏有矛盾糾紛,總會上門向王淑英“求救”,因為她是孝媳,有威信、懂道理,是當地有名的“人民調解員”。

  有一年,一群外地人準備翻山越嶺到甘孜州打工,到三交鄉天就黑了,王淑英熱心地收留了這群陌生人,在堂屋給他們打好地鋪,燒水做飯。其實,當年他們一家生活都很困難。

  好家風,不是一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全家幾代人齊心協力的結晶。

  2006年,剛到上海工作的大女兒駱素珍回家過年,聽說三交鄉漢恩村的董錢美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但因家庭困難要輟學。駱素珍馬上與董家聯係,並資助女孩完成高中學業。那時,駱素珍在上海剛剛貸款買房,自己一人承擔董錢美的學費有困難,於是她找了幾個熱心的同事,用集體的力量來幫助董錢美,直至她考上大學。董錢美沒辜負駱素珍的關愛,順利考取了醫學院。

  現在,駱素珍雖然成了“上海人”,但從來不忘生養她的漢源,她時刻牽掛著家鄉的發展,牽掛著身邊的鄰裏鄉親。 

  得知三交村貧困戶駱素香的丈夫生病離世,家裏困難時,她又伸出了援手,送錢、送物,送上關愛。 

  駱天強的二兒子也是一個受人歡迎的小夥,常幫留守老人買東西、背柴火、做農活;三兒子是單位的“愛心大使”,留守兒童(學生)新春圓夢活動、賑災捐款中他都積極參加。駱家的三個孩子不僅成人成才,還互相關愛,大兒子把采草藥賣的錢給上學的姐姐用,大女兒把獎學金給弟弟買運動服……大兒子常叮囑姐姐和弟弟:在外好好工作,不要擔心父母,有我在,你們放心。這些濃濃的親情都源於駱家父母的言傳身教。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石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