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峥嵘岁月 重叙战友情谊

时间:2025-04-21 01:32:03来源: 分类:百科

戰友聚會

共敘戰友情

回憶軍營生活

  “背上那個行裝,缅怀扛起那個槍,峥嵘重叙战友雄壯的岁月那個隊伍浩浩蕩蕩,同誌們呀,情谊 你要問我們哪裏去呀,缅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峥嵘重叙战友地方……”雄渾的歌聲響徹在碧峰峽景區的夜空,這是岁月一群退伍或轉業30多年的鐵道兵老兵們聚會時大合唱的《鐵道兵之歌》。

  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情谊來自四川地區的缅怀鐵道兵們齊聚雅安,共訴30多年的峥嵘重叙战友戰友情誼,共緬鐵道兵的岁月崢嶸歲月,暢敘過去那段激情燃燒的情谊歲月。

  昔日鐵骨錚錚 重逢淚流滿麵

  近日,缅怀原鐵道兵八師40團及部分四川地區鐵道兵戰友們身穿綠色的峥嵘重叙战友軍裝,胸前戴著醒目的岁月獎章,從四川各地趕到雅安碧峰峽。

  光陰荏苒,彈指一揮間。30多年前,他們還是一群青澀的小子,應征入伍成為一名鐵道兵戰士;30多年過去了,這些當年的小夥子如今已經頭發花白,但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久別重逢的喜悅。風雨鑄就戰友情,他們經曆了生死,感情愈發深厚,相互擁抱,相互哭泣、相互歡笑。

  昔日鐵骨錚錚,而今卻淚流滿麵。

  闊別多年,他們有的已經認不出麵目,但一提名字,淚珠一下子迸出。

  “這是激動、高興的淚!”老兵趙文躍和大家一道,不顧旅途勞累,下車稍做休息,就趕來聚會。

  “羅耀軍、金仕勇……”他一個一個念著老戰友的名字,笑容堆上眉梢。“想當年我們都年輕,在部隊修鐵路時不分晝夜,累得別提了。‘兵改工’那年,我們全哭得不行……”

  頭發花白的老人們,提起往事,眼眶仍舊泛紅。

  “我們這些人曾經都是一批熱血青年。”雅安籍鐵道兵王建國仔細地辨認著彼此, 回憶著他們過去的團隊。”一起生活了3年,又分別了34年,時間讓我們忘記了彼此的容顏,但是記憶卻鐫刻了我們之間的情誼。”王建國說。

  57歲的王建國1978年入伍鐵道兵,先後參與成昆線、襄渝線、沙通線等鐵路的修建。

  “成昆鐵路沿線山高穀深川大流急,線路迂回重疊,橋隧相連,平均每 1.7公裏有一座橋梁,每2.5公裏有一座隧道,每2.5公裏就有一名戰士犧牲。”王建國告訴記者,當時國家太困難了,每人每天的夥食標準是一 兩重的饅頭,油也限量,不限量的隻有土豆和白菜。

  與艱苦夥食不成正比的,是艱巨的工作量。“當時沒有機械化作業,全部用肩膀抬筐、人工鋪鐵軌。正趕上學雷鋒的時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回憶起當鐵道兵的辛酸經曆,王建國坦言“自己都要掉淚了”。

  經曆了生死 更懂得珍惜幸福

  戰友們為祖國獻身,親人為祖國犧牲,共和國的史冊上鐫刻著他們的功績;鐵道兵的軍旗上有他們血染的風彩。

  為了這次迎接抗戰勝利70周年,慶祝老戰友相聚,鐵道老兵陳清華專門組織了此次戰友會。他告訴記者,組織本次戰友會是為了共同回味 軍旅曆程,重溫友情,再話當年;為了搭建互通互動互助的平台,整合戰友信息資源,共創共享美好未來。他介紹,為了傳承深厚的戰友情,讓各位代表在雅安碧峰峽景區度過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歡聚時光,作為此次盛會的東道主,組委會安排了包括著軍裝行軍禮活動,以及戰友聯誼晚會等。

  說起為何選址雅安作為聚點,陳清華告訴記者,天氣炎熱,很多老兵更喜歡雅安生態好,既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又能滿足夏季休閑避暑。

  正如陳清華的初衷,不少老兵、望著藍天白雲,呼吸著新鮮空氣,感慨萬分:“還是雅安的空氣新鮮。”

  “這裏的空氣太好了!”、“昨天下了雨,今天的景色看起來格外美麗!”、“等下我要在這裏拍照留念!”在乘坐旅遊觀光車參觀碧峰峽景區的路上,看到路邊的景色,不少老兵發出了陣陣讚歎聲。

  當晚9時,景區溫馨的大廳內裏飄蕩著經典歌曲,精美的PPT一遍遍上映著鐵道兵光榮曆史和各位老鐵兵們年輕時的剪影。老鐵道兵們在鏡頭前回顧自己當兵生涯中最難忘的事,大家都紅了眼圈。

  這是過去老鐵道兵用汗水和心血凝成的曆史,真實再現了當年鐵道兵的工作和生活。

  “當兵的時候自己還是個毛頭小夥子,現在幾十年過去了,記憶最深刻的事還是當兵的時候,那時為了完成任務經常幾天幾夜不睡覺,工作圓滿結束時候激動地千言萬語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回顧我這一生,酸甜苦辣都經曆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可要是總結的話,用兩個字就能概括了,那就是——無悔!”“雖然我們現在老了,但老鐵道兵的奮鬥精神還在,也希望現在的人們能記住那段曆史,記住老鐵道兵的貢獻,傳承他們不畏堅險、勇於奉獻的精神。”

  ……

  聯誼會上老兵們眼含熱淚暢所欲言,他們感謝鐵道兵生涯,鐵道兵的軍隊生活鍛煉了身體,磨練了意誌,讓他們勇敢麵對困難,藐視艱辛。

  采訪中,不少戰友表示對現在的生活比較滿意。“經曆了生死,我們更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戰友們有空就會聚聚,自己也會去鍛煉身體,希望晚年生活能夠繼續順利。

  戰友們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更多是希望下一代能夠知道我們這個群體,也很希望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給孩子們更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記者 石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