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饮酒保暖御寒不可取

时间:2025-04-21 02:45:18来源: 分类:焦點

  深秋早晚溫差大,错误氣溫轉涼感冒患者增多,饮酒御寒許多男性習慣性地喝上幾杯白酒、保暖泡酒,错误認為這樣能舒筋活血,饮酒御寒還能起到保暖禦寒的保暖作用,更有甚者說喝酒殺毒治感冒,错误感冒了喝兩杯就好了。饮酒御寒對此,保暖醫生表示,错误喝酒禦寒是饮酒御寒不科學的觀點,在秋冬季節喝高度酒更容易誘發疾病。保暖

  喝酒暖身誘發哮喘

  最近,错误70歲的饮酒御寒魏大爺老愛咳嗽,且常咳個不停,保暖上氣不接下氣。後來在老伴的陪同下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哮喘發作。醫生告知,哮喘發作最直接原因可能是喝度數高的藥酒。

  10月15日,家住市區上壩路的張先生在夜間被家人送進醫院,確診後為心肌梗塞,病情令他和家人感到意外,因為之前不到50歲的他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現象。經了解發現,張先生和朋友聚餐時,有朋友說最近氣溫下降,多喝幾杯白酒可以防感冒,便多喝了幾杯。沒想到本想暖身的白酒卻成為誘發心肌梗塞的禍根。

  記者在市區賣酒商家處獲悉,白酒等酒類入冬後便進入銷售高峰,除瓶裝白酒外,還有很多市民購買散裝酒釀製泡酒。與此同時,從市區各家醫院接診情況來看,秋冬季節因為飲酒誘發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的病人比其他季節也有所增加。據了解,不少中老年人喜歡飲高濃度白酒驅寒,甚至有人在冬天早上起床後或者臨睡前喝上幾口的習慣,他們認為,幾杯酒下肚,身體一下子感覺熱乎乎的,就是酒驅除了寒氣。

  喝酒驅寒活血是誤區

  “不少人認為,適當飲酒可以舒筋活血起到禦寒的作用,其實這是大眾認識的誤區。”據市中醫院中醫主任醫師王明全介紹,人在飲酒後,會感到全身溫暖、發熱,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酒中的乙醇經過消化道進入血液後,一方麵使人體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使熱量加快散發到體表,因而使人感到溫暖發熱;另一方麵,乙醇隨著血液循環進入中樞神經係統,對中樞神經係統起著麻醉作用,使人體對外界環境寒冷的刺激感覺不敏感,所以對寒冷的感覺就會降低。

  “喝酒取暖有短暫的舒服感覺,但隨著血管擴張,熱量大量流失後,反而會感到寒冷。”王明全指出,近來天氣寒冷、氣溫下降很快,酒精的刺激加上天氣寒冷導致體質下降,如果喝酒過量還會導致急性胃粘膜病變、中風、腦出血、肺部感染等多種疾病的發生。

  飲酒要把握好度

  “用酒來浸泡藥材,在寒冷的季節裏適量飲用,確實能促進血液循環,但關鍵要把握好一個度。”王明全建議,喝酒時不能空腹,且喝酒不能過量,更不能一日三餐都喝,以免產生酒精性依賴。此外,建議肝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營養不良患者、消化係統疾病患者和孕婦不要飲酒。

  王明全表示,通過飲酒方式禦寒的想法不可取,冬季禦寒的最好辦法是營養均衡,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並注意穿衣保暖,可根據身體情況適當運動鍛煉、增強體質。冬天可多吃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品,如蝦米、蝦皮、豬肝、香蕉等,這些熱量相對較高的食物可提高禦寒性。 記者 高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