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枝条变生产原料 循环发展铺增收之路

时间:2025-04-21 01:07:59来源: 分类:百科

薑佳奇(右)查看食用菌生長情況

  15日,位於石棉縣永和鄉白馬村的枝条展铺增收之路一處食用菌種植基地裏,工人們正忙著將一袋袋食用菌打包裝車。变生

  “這個季節主要以生產袖珍菇、产原喇叭菇、料循榆黃菇等食用菌為主,废弃一天銷量150多公斤,枝条展铺增收之路石棉縣內就能銷售完。变生”石棉縣崔家坪香菇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薑佳奇說,产原這些食用菌菌棒原料都是料循自家果園修枝整形產生的廢棄枝條,原生態、废弃無汙染。枝条展铺增收之路

  今春,变生為科學探索農業疫情綜合防控,产原解決自家果園廢棄枝條處理難問題,料循薑佳奇突發奇想將廢棄枝條變廢為寶。他購置安裝一台電動碎枝機,將自家500餘畝果園冬春整形修剪產生的30餘噸枝條收集整理,集中破碎成食用菌菌棒原料,用於生產香菇、平菇、珍珠菇等食用菌。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疫情防控期間從外地調運食用菌菌棒原料難的問題,還節約成本開支約13.5萬元。

  “我家果園種植鹽源早核桃和優質紅富士蘋果示範基地260畝,種植歐洲大櫻桃、花椒、青脆李等140多畝。雖已產生一定效益,但每年冬春季修剪的數十噸廢棄枝條不能焚燒,堆放在果園中又影響生產。”薑佳奇說,他返鄉創業就是為了能有更好的發展,果樹修剪下來的枝條,可作為生產食用菌原料,讓產業循環發展起來。

  早在7年前,薑佳奇就通過摸索學習,掌握了食用菌生產、種植、管理的全套技術,有著較為豐富的食用菌種植經驗。尤其是在對野生菌的開發利用上,他還獨創一門技術,種植收益得到提高。

  薑佳奇介紹,為保障合作社食用菌產品綠色無公害,在生產菌棒的過程中,栽培菌料始終保持原木加工、五穀雜糧粉碎而成,生產的菌菇鮮嫩、味純、價高,單食用菌年收入約30萬元,成功拓展“菌業”成“主業”。

  如今,石棉縣崔家坪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嚐試探索的“農場+合作社+香菇+貧困戶”模式,給周邊鄉鎮群眾發展食用菌產業做出樣板。

  目前,石棉縣共有果蔬種植麵積約30萬畝,每年可產生廢棄枝條、秸稈至少5萬噸,薑佳奇將廢棄枝條集中破碎用於食用菌菌棒的做法,為該縣農業廢棄枝條、秸稈變廢為寶、綜合利用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王春濤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