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期货港交所首批追蹤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的后中国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上市。三隻全新的现货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ETF今明兩天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設有港元、也港美元及人民幣櫃台。首批数E上市
香港交易所市場聯席主管姚嘉仁表示:“熱烈歡迎三隻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ETF在香港上市。联互它們的期货上市促進了香港市場互聯互通產品生態圈的不斷壯大,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更豐富的后中国選擇,也為尋求中國投資機遇的现货人士提供了新的工具。香港交易所期朌與客戶及市場繼續攜手,也港進一步提高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首批数E上市國際投融資中心及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联互吸引力。”
據港交所介紹,期货自2014年推出以來,后中国連接香港和中國內地股票市場的现货滬深港通已成為國際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的主要渠道,並促成了中國A股納入全球主要指數。目前,外資持有的A股超過70%是通過滬深港通投資。
今年10月,港交所成功推出其A股指數期貨——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為投資者提供了在香港有效管理其滬深港通A股投資風險的工具。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推出後首月,未平倉合約名義價值已超過20億美元,11月份的日均成交量達11927張合約。
公開資料顯示,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涵蓋中國內地A股大型股中最大的50隻股票,並在每個行業納入最少兩隻股票,以全麵反映中國的經濟狀況。該指數包含50隻合資格滬深港通交易的股票,並與主要MSCIA股指數的曆史表現高度相關。
此前MSCI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營運決策委員會主席吳佳青向界麵新聞記者介紹稱,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跟同類的寬基相比,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指數采用行業中性策略,追蹤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所涵蓋的11個行業,能覆蓋非常廣泛的行業,以確保不存在行業板塊偏差,反映中國經濟廣泛多元化的特質。另一方麵,基本上指數中每個行業的比重都沒有超過20%。
港交所ETF市場表現強勁,今年前11個月的日均成交額為7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65億港元增加20%。ETF市場上與中國經濟相關的基金不斷增長、覆蓋的範圍亦更廣泛。截至今年11月,以中國為投資重點的ETF的資產管理總值占整體香港ETF市場的約25%。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向界麵新聞表示,之前MSCI中國A50指數期貨本身是一個金融衍生品,主要用於對現貨指數進行套期保值,發揮風險對衝作用,當然也是一種金融衍生品投資工具。而MSCI中國A50ETF本身是一個被動的跟蹤A50指數的現貨投資產品,通常是機構用於進行資產組合的中的重要資產配置方式,屬於現貨範疇。
王紅英指出,無論是A50指數期貨還是A50ETF,能夠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實際上進一步豐富了香港市場金融產品的供給範圍。對於全球投資者來說,進一步擴大了他們的投資範圍。與此同時,對於中國滬深兩市前50位優質公司,國內A股市場的股民可以分享這些資產的成長紅利。
在王紅英看來,在市場投資工具越來越多的背景下,可以進一步提升香港證券交易所的全球競爭力。之前無論是現貨還是股指期貨,A50隻有新加坡有,而現在A50的股市期貨和ETF在港交所上市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內地監管機構對於上市公司的嚴格監管,也能夠對整個資本市場起到非常好的風險防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