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饮用水标准乱象有望遏制

时间:2025-04-21 00:46:11来源: 分类:娛樂

  “礦泉水、瓶装純淨水礦物質水、饮用蘇打水……到底選哪種好呢?水标”麵對超市貨架上打著各種名稱、概念的准乱制瓶裝水,不少市民,望遏甚至包括商家都“傻傻地分不清楚”。瓶装

  近日,饮用國家衛計委辦公廳發布了包括《包裝飲用水》等1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水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准乱制其擬對包裝飲用水、望遏飲用純淨水、瓶装自然來源飲用水和其他飲用水進行了定義,饮用在原料、水标水質、准乱制標簽標識等方麵設定了統一的望遏標準,“飲用礦物質水”名稱將被叫停。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部分超市、商店發現,市場上銷售的瓶裝飲用水名目繁多,大部分消費者難以分辨各種瓶裝飲用水的區別,購買時一般隻關注口感、價格等因素。

  瓶裝水標準五花八門

  市民、商家難以分辨

  “是選礦泉水好呢?還是純淨水?”市區某超市內,一位市民正在瓶裝飲用水貨架前踟躕。在幾分鍾的猶豫後,該市民最終選擇了某知名品牌的礦泉水。

  記者在超市裏的瓶裝飲用水區看見,飲用純淨水、天然礦泉水、蒸餾水、蘇打水等都被擺在了貨架上,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而各品牌所標注的產品標準號也是五花八門,甚至同一品牌不同係列產品所標示的產品標準號也呈現很大差別。

  記者注意到,某品牌550ml裝的飲用礦物質水的單價在1元左右,而天然礦泉水單價2元至3元左右,350ml小蘇打飲用水一般在3元左右,一些進口品牌的飲用水則更貴,單價從6元到十多元不等,幾乎是普通飲用水的幾倍之多。

  “我一般都隻看看品牌和生產日期,至於各種水有什麽區別,我還真不清楚。”一位正在選購瓶裝水的市民說。

  “隻要口感好,沒過期,應該就沒問題吧。”另一位市民張先生說,不管是純淨水還是礦泉水,喝起來都沒有味道,也很難分清它們的區別,因而平常買瓶裝水時也就隻看生產日期,有時候也會看看品牌,但盡量選擇名氣大的牌子。

  “純淨水和礦泉水具體有什麽區別不知道,反正天然的應該要好一些。”當記者向超市導購員詢問純淨水和礦泉水的區別時,超市的導購員如是回答。

  此外記者還發現,這些瓶裝飲用水,單從水的顏色和口味上根本分辨不出有什麽區別,唯一能區分它們的就隻有包裝瓶上的標簽。飲用礦物質水的包裝上一般標注的配料為水和硫酸鎂、氯化鉀兩種物質,但飲用天然礦泉水的配料表上則隻有天然水,並無其他的物質。

  市民呼籲

  盡快統一標準

  記者從瓶裝飲用水的外包裝上的產品標準號上發現,礦物質水的產品標準號多以“Q”開頭,而礦泉水、純淨水的產品標準號是以“GB”或“DB”開頭。在網上查閱資料才知道,以“GB”開頭的為國家標準,以“DB”開頭的為地方標準,以“Q”開頭的則是企業標準。

  目前我國的礦物質水添加劑種類比較混亂,還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主要由行業依照《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07)的規定與限量添加,衛生上則按照《瓶(桶)裝水衛生標準》(GB19298-2003)確保其飲用安全性。

  而“意見”的發布,就是考慮到“礦物質水”名稱易使消費者誤認為該產品具有補充礦物質的營養功能,因此,新標準實施後,企業不得再使用“飲用礦物質水”名稱。

  “大部分消費者對產品標準的認識隻是‘字母數字’,並不懂得其中的含義。製定標準的最終目的無非就是要讓消費者信得過。”對於市場上瓶裝飲用水標準亂象的情況,市民李自濤認為,包裝飲用水產品不管執行何種標準,都應有監管部門統一的認證圖標,讓消費者能夠一目了然地知道這是放心產品,不然標準再多也沒什麽價值。

  “每次看到那些瓶裝飲用水的名字就眼花繚亂,也不知道有什麽區別,就隻能按著品牌來選。”市民胡雪芬說,希望瓶裝飲用水能盡快統一標準,這樣也能讓消費者喝得放心。

  記者 蔣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