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纱线的“向新”之路

时间:2025-04-20 22:44:20来源: 分类:百科

工人在全自動打包區查看

  開欄語

  黨的向新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根纱中國改革開放之路上矗立起新的向新裏程碑。

  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找到了四川改革發展的根纱“突破點”,抓住了四川現代化建設的向新“關鍵處”。

  本報即日起開設“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專欄,根纱聚焦黨的向新二十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在雅州大地落地生根的根纱生動實踐,以微觀視角報道改革開放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向新獲得感,展現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奮發有為、根纱積極投身改革開放事業的向新精神麵貌。

  10月12日下午,根纱雅安市聖善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善紡織)外,向新停放著幾輛滿載新疆棉花的根纱貨車。

  工作人員迅速卸貨,向新一朵朵棉花進入全自動生產線後,被吸入梳棉機轉化為棉條,再送進儲存桶,經過末並、絡筒等工序,高品質的筒紗源源不斷地從生產線上“誕生”,由AGV無人叉車高效地運送出來。

  生產線的另一“端”——聖善紡織三廠廠長李宏通過“數字化紡紗工廠生產管理係統(MES)”,實時查看各類智能設備的開機數量、維護保養情況,以及產品的實時產量、產量分析等關鍵信息。

  從原棉到筒紗,一根根紗線在數字化、智能化賦能下,實現了“智”造。通過“智改數轉”,我市傳統紡織業擁抱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

  降本

  萬錠用工20人

  聖善紡織二廠生產車間內,智能化紡紗生產線高效運轉,紡錘發出“沙沙”的聲音,紡好的線自動纏繞在紡軸上,偌大的生產車間隻有數名擋車工人,騎著電瓶車有序管理機器。

  今年2月,第一次來廠裏時,擋車工人何瑞英覺得車間“太大了”。在這裏,看不到傳統紡紗廠人頭攢動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由自動化機械臂等高端智能製造設備構成的“智能方陣”。她所在的二廠車間麵積達到5萬平方米,如果靠步行工作,將增加工作難度。

  讓何瑞英沒想到的是,車間配備了電瓶車代步。她可以騎著車子在車間靈活穿梭,為機器擋紗接線。

  在聖善紡織工作兩年的趙麗,已習慣紗線的“智”造。從2021年12月一期投產,到今年8月二期投產,工廠所有關鍵流程都實現了自動化,不再是“千人紗、萬人布”的場景。依托“數字化紡紗工廠生產管理係統(MES)”,工人可以通過手機了解工廠的實時生產狀態,發生故障也會有係統提示:“落紗環節也實現了自動化,紗線完成纏繞後,紗管能自動新舊移位,這在傳統生產線上需要依靠人工不停操作。”

  作為省重點項目,聖善紡織總占地麵積462畝,分兩期投資20億元,建設45萬錠數智化棉紡項目。目前,三個生產廠全線配備國內一流智能化設備及先進的數字化管理係統,有效解決了傳統紡織業在生產效率、環保節能和質量控製等方麵的短板,萬錠用工僅20人,對比傳統紡紗廠減少50%的人員;在生產效率上,相較過去提高了30%。

  智慧

  “織出”新未來

  隨著機器不斷運轉,經過清花、梳棉、預並、末並、絡筒等工序後,紗線進入全自動打包區。經過筒紗外形檢測係統,合格的產品自動套內膜、裝袋、碼垛。AGV無人叉車在收到信號後,沿預設路線搬運成品。

  “智能紡紗設備的使用,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為精細化管理和生產決策提供數據。”李宏介紹,傳統生產模式中,原料、輔料需要靠人工盤點,而智能係統能監控能耗、物料消耗等關鍵指標,減少浪費;另一方麵,智能化設備能夠及時發現並糾正產品質量問題,增強市場競爭力。

  製造業“智改數轉”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實際上,不隻是紡織產業,近年來,我市深入推進製造業“智改數轉”,目前已對全市285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線上評估診斷,積極爭取資金支持企業開展數據上雲、工廠智能化改造、生產數字化應用等項目。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持續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及園區數字化建設工作,推動產業鏈及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供給服務能力,積極指導重點企業爭創全國、全省數字化轉型標杆示範,引領帶動其他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紡織業向‘新’之路前景廣闊,我們將進一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力爭實現設備‘自糾’、細紗車間夜班無人值守,不斷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李宏表示。

  本報記者  張婧

  市融媒體中心  張天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