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9个隐患点威胁19万群众 3014人昼夜不停紧盯保安全

时间:2025-04-20 22:21:09来源: 分类:焦點

  受“4·20”蘆山強烈地震的个隐影響,原本就屬於地質災害較多發地區的患点雅安更是雪上加霜,全市已知排查確認的威胁万群地質災害隱患點,從震前的众人昼夜1544個猛增至震後的2871個,威脅著19萬群眾的不停保安生命財產安全。隨著主汛期的紧盯到來,紛至遝來的个隐強降雨,讓雅安於本月9日發出了今年入汛以來的患点首個紅色預警,而凶猛的威胁万群雨勢也無疑給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帶來了嚴峻考驗。

  形勢嚴峻

  進入地質災害頻發高發期

  對已在市國土資源局從事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多年,众人昼夜目前在地環科任科長的不停保安王亞軍來說,每年汛期和主汛期的紧盯到來,不僅意味著雨量猛增,个隐也意味著一年中最繁忙時節的患点到來。因為從那一刻起,威胁万群加班、熬夜就會成為他的家常便飯,而每逢大雨天,他也會難以入眠,因為大雨極有可能誘發地質災害。

  9日下午5時許,記者見到了剛從蘆山縣蘆陽鎮火炬村趕回來的王亞軍。就在這一天早晨,由於強降雨,火炬村發生了崩塌性滑坡,形成了一個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從早上8點出發到下午5點返回,經過現場勘查,王亞軍和同行的省廳地質災害專家共同給出了意見:安排專職監測員,做好應急避險預案。

  這次地質災害成為全市震後兩個多月以來,200多起地質災害中的一個,與去年全市共計58起相比,這一數據幾乎翻了4倍,並且還在持續增長中。

  相似的事例還有很多,按照早已形成的汛期監測防範機製,一直與氣象部門緊密合作的國土資源部門,一旦收到可能出現強降雨、暴雨的天氣預報,就會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信息立即傳送至所有專職地質災害監測員手中,並立即著手展開監測工作。這一工作,去年市國土資源局截至9月汛期結束,共計發送了25期。而在今年,自“4·20”蘆山強烈地震至今,市國土資源局已發出了30多期。

  嚴密監控

  三支力量保萬千群眾安全

  雨城區大興鎮高家村黨支部書記張玉洪是目前全市3014名專職地質災害監測員中的一名,其所監測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位於該村3組背後的山上,名為張家槽泥石流地質災害隱患監測點。

  從2011年擔任專職地質災害監測員至今,通過近3年的工作,張玉洪總結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地質災害監測經驗:一聽二看。

  一聽即為:溝內的水聲聽上去如果是平常的嘩嘩聲,那麽一切正常,而一旦水流中聽見石頭碰撞的聲音,則必須立即著手轉移群眾;二看則為:看水的渾濁程度,如果溝內的水和平常時的顏色相似則無大礙,如果水變成了渾黃色,那麽就意味著可能有山洪到來。

  此外,為進一步完善震後災區地質災害監測防治的技術力量,省國土資源廳不僅向雅安派出了由4人組成的地質災害督導組,對全市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的開展進行督導並協助防災,而且在經過審批後,為我市的8個縣區共計配備了24名地質災害監測防治技術人員。目前所有人員均已全部到位,其中寶興、蘆山、天全各配備4名。

  我市地質災害監測防治的第三支力量,由曾經在相關崗位上工作過的退休返聘技術人員組成。今年剛從省國土資源廳退休的魏大均就是其中一個。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雅安人和有著豐富經驗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高級工程師,市國土資源局在魏大均退休之前就搶先與他約定:退休後返聘至市國土資源局工作。

  5月27日,正式退休的魏大均即刻奔赴新的工作崗位,為震後雅安的地質災害防治發揮預熱。

  工程治理

  安全馴服地質災害隱患點

  根據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市的2879個地質災害隱患點中,滑坡類型的有1293個、泥石流類型的有311個、崩塌類型的有736個、不穩定斜坡514個、其他類型25個。

  在王亞軍看來,這一個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猶如一隻隻沉睡的“老虎”,一旦得不到及時治理,在發生持續降雨後就極有可能誘發地質災害,進而威脅到萬千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國家、省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早在4月28日,我市就已展開應急排危除險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229處。由於降雨和地質影響,這一工程的數量沒有固定範圍,因此采取了動態治理的方式。在工程治理方麵,目前正在開展的有12處,其中寶興縣9處、蘆山縣3處,目前主體工程中的應急工程部分已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

  此外,在地質災害應急勘查項目中,全市共有29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被納入這一範圍。其中寶興縣22處、蘆山縣4處、天全縣3處。目前,該類所有項目均已在6月中旬全部完成設計,預計主汛期結束後即可進行施工。

  “在治理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同時,全市各個地質災害應急避險場所也已全部投入使用。”王亞軍介紹,當前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地質災害應急避險場所共有35個,可為上萬名群眾提供避險幫助。 記者 孫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