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重担 为汉源美好明天添光彩

时间:2025-04-19 12:34:01来源: 分类:焦點

忙碌的勇挑源美建築工人

 

  在來自全國各地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的艱辛付出中,漢源新縣城條條大道、重担幢幢大樓從無到有。为汉10月,好明漢源新縣城將迎來大規模搬遷高峰。天添近日,光彩記者來到蘿卜崗,勇挑源美走近建設者,重担聆聽他們在“前線”的为汉故事。
  
  “我們的好明目標,是天添建設市級優質工程,爭創省級‘天府杯’,光彩讓文化大廈不僅成為漢源新縣城的勇挑源美標誌性工程,還要成為質量過硬的重担樣板工程!”——代征朝
  
  代征朝是为汉漢源縣文化大廈建設項目的副經理,大廈自2009年6月26日正式動工。高達40.2米的大樓,夜間璀璨的燈光將其勾勒出壯美輪廓……漢源文化大廈的效果圖早已深深地印在59歲的代征朝心底。
  “文化大廈主樓共8層,總建築麵積為16847平方米。文化大廈將是漢源新縣城標誌性建築。”代征朝說,“站在文化大廈,碧波蕩漾的湖麵美景一覽無遺,大樹大橋和流沙河大橋盡收眼底。要在新縣城同時看到兩座大橋,這裏是唯一的地方。”
  誠如孕育孩子充滿艱辛一樣,代征朝將他全部精力傾注到文化大廈的建設中。自工程動工,他就沒有回過湖北老家。
  作為一名有著28年黨齡的老黨員,代征朝做事認真。每天,他都要將工作安排和實際完成的情況寫在記錄本上,並在小黑板上公布出來。施工時段,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代征朝都與工人一起奮戰在工地上,一直工作到深夜12點以後。次日淩晨4點左右,他又起床查崗,沒有一天例外。
  施工場地較大,代征朝專門借來兩隻高音喇叭。從早上6點半一直到下午7點半,代征朝略顯沙啞的聲音時時回蕩在工地上。通過這種頗有“文化”特色的方式,代征朝指揮著整個工地的施工組織、材料調配。
  為了搶工期,代征朝和所有施工人員一起,搶晴天,戰夜間,平麵施工與立體施工交叉,實行分段施工流水作業法。
  目前,文化大廈已經進入主體施工第二層。“我們有信心明年5月之前將一份滿意的答卷交到漢源人民手中。”代征朝滿懷信心。
  “過幾年,我還會到漢源,看看我們建設的文化大廈。”參與文化大廈建設的工程項目總監談金元說。
  
  “越是任務艱巨,越要迎難而上;越是形勢嚴峻,越要勇於擔當。”——餘長耘
  
  總有一個身影,每天來回奔波在漢源縣供銷社組團的施工現場。他就是漢源縣供銷社主任、供銷社組團的業主代表餘長耘。
  2009年初,漢源縣供銷係統職工新縣城房建工程即將上馬,一本賬擺在了餘長耘麵前:因瀑電建設,全係統1000多人將在新縣城安置,涉及19幢401套住房建設、1幢辦公樓與310個商業門麵的建設任務。
  餘長耘和同事一道奮戰在施工現場。他告訴記者,當時的唯一想法就是,不管再難,千方百計也要為職工建好房。
  “房建工作,隨著工程的深入推進,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麵對已經出現或者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勇敢麵對,不能將問題簡單上交。隻有克服‘等、靠、要’的消極思想,以主人翁態度,以堅定不移的決心,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有效推進房建工作。”餘長耘說。
  “餘主任很敬業,每次遇到需要協調的問題,哪怕是深夜,打一個電話,他肯定會趕到。不協調好,他們是不會下蘿卜崗的。走南闖北幹了幾十年建築,這麽熱心的業主還是頭一回遇到。”負責承建供銷社組團房建工程的新七建設集團援建漢源項目部經理吳會春感歎。
  如今,供銷社組團的招商引資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已有100多個門麵被商家租下。餘長耘告訴記者,9月30日,供銷社組團將完成90%的搬遷入住目標;10月30日將實現全部搬遷入住。
  “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渴望住在舒適的環境中。”——建設者們
  
  伴隨著鋼筋拉直機略顯刺耳的響聲,一圈圈鋼筋眨眼就變直。23日早上,記者穿行在各建築工地,映入眼簾的是工人們有條不紊忙碌的身影。
  在文化大廈施工現場,幾個工人正在綁軋鋼筋。“白天我們把鋼筋按標準定型,晚上進行綁紮。”工人小邱說,“鋼筋的定型要求較高,要做到精確,這個必須白天完成,而鋼筋的綁紮就是將成型的鋼筋綁紮起來做成樁冒,這個可以利用晚上完成。”
  “移民工程要求高,這些我們都知道。”來自廣安的建設者老劉說,“這些活做不好的話,給老板交不了差,給監理交不了差,也對不起那些出錢建房子的房屋業主。”老劉認真地說。
  和老劉的想法一樣,來自內江的餘誌雙、張彩雲夫婦也把質量看得很重。餘誌雙年近50歲,從20多歲開始做泥水工,已在工地上度過了20多年寒暑春秋。他有一手精湛的手藝,現在他的主要工作是貼瓷磚。“漢源人民為了支持國家重點工程建設,舍小家,顧大家,這種精神很可貴。”餘誌雙說,他要求自己在貼瓷磚時,要更加細心。
  “我們加緊趕工,讓漢源人民早日搬遷入住,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渴望住在舒適的環境中。”建設者們如是說。記者 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