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播报:全国首批试点启动,苏浙皖各一城入围!

时间:2025-04-20 23:09:38来源: 分类:探索

在工信部確定的世界首批试点苏首批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係建設試點城市中,長三角占據1/4席位。播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全国启动工信部確定首批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係建設試點,皖各围包括杭州、城入武漢、世界首批试点苏成都、播报寧德、全国启动南通、皖各围濰坊、城入合肥、世界首批试点苏株洲、播报廣州、全国启动深圳、皖各围包頭、城入齊齊哈爾等12個城市入圍。

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受國際國內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遭受衝擊,很多製造業企業都感受到了來自供應鏈的壓力。今年以來,國家先後部署出台多輪穩外貿、促進產業供應鏈穩定政策。而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係建設試點,被認為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創新能力、增強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據介紹,試點城市要通過機製創新、要素集聚、平台搭建、數智賦能和政策支持,推動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係迭代升級,形成龍頭企業、配套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平台、金融機構等協同聯動、競合共生的生態發展格局。同時,通過試點,探索形成“遴選試點-加強指導-資源傾斜-滾動評估-持續優化-推廣應用”的工作推進模式,樹立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標杆,推廣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在入圍首批試點城市中占據1/4席位,長三角有何優勢?

“長三角地區實體經濟製造業強大、科教資源與科技人才富集、創新創業營商環境較為完善。”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何建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尤其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觀念形態、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公共服務等各方麵深入推進全方位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係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和發展前景。

“江浙滬皖區域合作應進一步強化產業協同,實現更大範圍的資源整合共享,基於製造業結構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形成區域性的專業化優勢產業發展格局。”何建華進一步指出,當前,長三角區域合作進入了以上海為龍頭的一體化創新突破全麵深化的新階段,“當務之急,就是促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與先進製造業發力發展,重構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人才鏈、創新鏈、服務鏈。同時,結合國際產業發展趨勢,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加快形成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促進製造業不斷躍上新台階”。

三座城市各具稟賦

就具體城市而言,何建華認為,浙江經濟的最大特色和優勢是民營經濟與數字經濟,創造了全省56%稅收、65%生產總值、77%外貿出口、80%就業崗位。

“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占比近1/4,連續19年居全國第一,尤其是杭州誕生了阿裏巴巴、華三通信、海康威視、聚光科技等世界知名的獨角獸龍頭企業。”何建華說。

合肥則在人工智能產業持續發力,圍繞“屏—芯—終端”主導產業新生態係統,著力構建“一核、兩地、多點”的布局,重點打造特色集群。

公開資料顯示,合肥人工智能產業鏈已集聚人工智能企業1500家,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初步構建了從基礎應用技術、底層硬件、數據計算到智能終端及行業應用的全產業生態體係。今年以來,該產業繼續保持強勁勢頭,70多個項目接連落地,總投資近138億元。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大潮中,合肥先後獲批國家人工智能戰新產業集群、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還有全國首個定位於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中國聲穀’。”何建華說,“依托這些突出優勢,合肥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未來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南通是三座城市中唯一一座非省會城市。

“近年來,南通經濟增長後來居上,在江蘇乃至全國地市級城市中處於前列,產業結構合理、城市布局優化、生態環境良好、資金實力明顯、發展後勁充足,具有產業發展所需的良好綜合優勢。”何建華指出,同時,南通素有“教育之鄉”美譽,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母教育”傳統使南通人受到良好教育,走出了大量人才。

“此外,南通的地理區位亦有優勢。隨著跨江交通設施的建設,南通已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圈,具有承接上海經濟、文化、技術、人才各方麵溢出效應的明顯區位優勢。”何建華強調,南通應該采取切實措施,營造適宜人才集聚集成、創新創業、成長成才的生態圈。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