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錘煉,奋进五年沉澱。展激 多少風雨耕耘,流勇幾度春華秋實。进谱 苦累、新篇汗水、奋进收獲、展激喜悅…… 五年來,流勇我們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进谱促進農業增效、新篇農民增收; 五年來,奋进我們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展激加大優勢產業基地建設; 五年來,流勇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發展,进谱努力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生態化、新篇綠色化…… 告別輝煌的過去,展望下一個五年。 我們又站在起跑線上,迎接燦爛的明天! 調結構重基礎顯成效 五年來,區農業局著力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截至2010年底,全區茶園麵積達16.1萬畝,年均增加1.24萬畝;年產量達1.19萬噸,年均增加0.13萬噸;茶葉總收入27280萬元,年均增加3950萬元。蔬菜種植麵積8.54萬畝,年均增加0.48萬畝;年產量達21.27萬噸,年均增加1.07萬噸;蔬菜總收入17013萬元,年均增加1926萬元。以獼猴桃為主的水果種植麵積2.25萬畝,年均增加0.27萬畝。2010年種植業收入6.53億元,年均增加0.76億元;農民種植業人均純收入達1684元,年均增加190元。 五年來,該局探索推進土地流轉,加大優勢產業基地建設。堅持“麵向市場、依靠科技、因地製宜、發揮優勢”的原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探索推進土地流轉,擴大集約化規模經營,引導建立種植業專合組織14個、引進農業產業化企業5個、扶持專業大戶28個,累計流轉土地7.4萬畝,建立茶葉、蔬菜和獼猴桃等種植基地,為發展特色效益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該局紮實抓好沼氣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到2010年,完成國家和省市區投資974.02萬元,修建沼氣池1.23萬口,建設沼氣服務網點18個,累計培訓沼氣生產工266人,為加快農村沼氣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 五年來,該局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組織科技人員進村入社,開展糧油、茶葉、蔬菜、食用菌、蠶桑、果樹、農村沼氣池建設與安全使用等實用技術培訓2340餘期,培訓農民27萬人次;推廣優質新品種200餘個、推廣麵達98%以上,推廣以無公害技術為主的新技術30餘項、推廣麵達95%以上。 五年來,該局堅持農產品質量安全體係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是抓好基地和產品申報認證,取得了14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個有機茶認證、5個乳產品綠色食品認證;二是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農業行政執法,完善和提高執法手段,組織開展農資經營人員培訓600餘人次、查獲違法經營農資案件90餘件、調解處理種子質量糾紛50餘起。同時,認真抓好以蔬菜為主的農殘快速檢測,有效遏製了違法違規經營農資行為,確保農產品的安全。 五年來,該局狠抓防疫保障,優化畜牧業布局,實現助農增收。以良種擴繁建設、基地建設、畜產品加工、疫病防控、畜牧業標準化為五大重點,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五年來,該局堅持富民惠民,強化農機“軟硬件”建設,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新建、改建、硬化村道1100公裏,維修改造吊橋22座,修建提灌站426座。同時,加大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力度,確保了連續19年無農機重特大事故發生。 基地強產業興農民富 五年奮戰,亮點多多,可圈可點。在這“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雨城區農業局獲得了全市農業係統2010年度綜合考評一等獎。 亮點一: 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引進業主發展產業。在新農村示範片內分段、連片規模發展特色效益產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上裏蔬菜集中發展區”、“中裏獼猴桃產業示範區”、“碧峰峽茶葉和蔬菜示範區”。通過土地流轉吸引業主投資示範片,促進茶葉、蔬菜、獼猴桃等產業發展。全區新發展茶園2.5萬畝、蔬菜種植0.72萬畝、獼猴桃種植0.71萬畝。 亮點二: 以項目建設為依托,提升農業產業水平。圍繞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培育縣建設,大力發展以茶葉為主的特色效益產業。整合項目資金800餘萬元,修建作業便道82.83公裏、山糞池1300口。完成了合江鎮10個村建設1萬畝核心示範茶園和茶葉與蔬菜萬畝核心示範區的建設。同時在合江鎮、碧峰峽創建了3000畝全國標準茶園。 亮點三: 開展高產創建示範,實施農民科技培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認真開展“大培訓、大示範、大推廣”行動,全麵提升農業產業整體效益。創建玉米高產示範片1000畝、水稻高產示範片500畝;開展油菜肥效試驗15個、水稻和玉米肥效試驗15個、玉米新品種篩選試驗296個,推廣玉米加密配套技術2萬畝、推廣“旱育保姆”育秧配套技術麵積5000畝;結合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項目,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4.53萬人、新型農民培訓1800人,編寫印發技術資料13.56萬份。 亮點四: 提升綠色防控能力,加大農資市場監管,確保農產品安全。以“綠色植保”為落腳點,示範推廣應用生物農藥和綠色防控新技術,全年完成綠色防控麵積2.7萬畝。同時,在全區實行“五統一”模式加強農資市場管理,全年立案查處違法違規案件2件,現場教育責令改正21件。 亮點五: 依托項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升土地整體效益。在全區19個鄉鎮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麵積18萬畝;完成“3415”試驗10個、肥料校正試驗10個。建立配方肥定點銷售門市,保障農民群眾的利益。 亮點六: 狠抓“民生工程”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大農村沼氣池的建設,投入項目資金322.5萬元,完成沼氣池建設2110口;新建和改建機耕道163.6公裏、機耕道硬化71.5公裏;健全項目管理、確保建設質量,累計完成標準農田建設1.45萬畝。 規劃明措施當事業興 奮進跨越促發展,激流勇進譜新篇。今後五年,雨城區農業局將以創建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為抓手,實現全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依托項目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加快探索推進土地流轉,擴大集約化規模經營,引導和幫助專合組織、企業和專業大戶,通過土地流轉,建立、擴大種植業生產基地。以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建設為重點,整合涉農資金,發揮整體效益,重點在示範區內繼續發展茶園、蔬菜、果樹等產業,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發展示範基地,實現特色產業的產量增加、質量提高、農民增收。預計到“十二五”末,茶園麵積發展到22.02萬畝,比“十一五”末增加5.83萬畝;茶葉產量達到1.612萬噸,比“十一五”末增加0.436萬噸。蔬菜麵積達到10.2萬畝,比“十一五”末增加1.7萬畝;蔬菜總產26.12萬噸,比“十一五”末增加4.29萬噸。以獼猴桃為主的果園麵積達到2.76萬畝,比“十一五”末增加0.91萬畝;水果總產1.62萬噸,比“十一五”末增加0.81萬噸。桑園麵積1.33萬畝,養蠶1萬張;蠶繭產量380噸,比“十一五”末增加60噸。 扶持龍頭企業打造農業品牌 一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以核心基地建設為基礎,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建立穩定的產銷協作關係和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製,打造雨城農業品牌。二是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產業服務、行業自律等方麵的作用,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進一步推進產業化進程。 加強沼氣池及服務網點建設 建立和完善“建前抓規劃、建中抓質量、建後抓維護”的“三抓製度”,保證建池質量;加大沼氣服務網點建設力度。“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沼氣池8000口,新建沼氣服務網點30個。 因地製宜抓優勢畜產品生產 通過改良畜禽品種、改善養殖環境、改變飼養管理、改革經營流通,建立一套功能完善,運行良好的畜牧業健康養殖體係,達到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規範化、經營產業化、畜禽產品安全化,構建現代畜牧經濟強區。建成一批畜禽標準化飼養基地;初步形成包括動物保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資源與生態保護、畜禽良種、市場信息等在內的較為完善的畜牧業支持和保護體係;培育一批畜牧業龍頭企業及優勢突出、飼養管理規範、產品安全的畜禽養殖小區;生豬的工廠化屠宰加工達70%以上。 強化村道基礎設施建設 與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老區建設等項目及資源利用等相結合,與綜合運輸、幹線公路、城鎮體係等發展規劃相協調。堅持建養並重,強化村道和提灌站建設。到2015年,全區村道總裏程達到1470公裏,其中硬化道路達到743公裏,總投資14310萬元,通村率達100%,硬化率達50.05%以上;新建骨幹機電提灌站73個,新增裝機1181千瓦。
科學組織 加速新縣城城鎮居民住房建設
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開始申報
小耳畸形困擾家長 矯正重塑帶來希望
漢陰縣開展第五期“坐窗口、走流程、跟執法、強作風+政務服務體驗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