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筑牢我市將進入主汛期,山体生命滎經縣境內多山,保护地震後,群众山體鬆動,财产滑坡、安全泥石流、筑牢崩塌等地質災害易發。山体生命滎經縣境內國道108線和雅西高速公路,保护以及人口聚集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群众地質災害隱患。 災後重建中,财产滎經縣共有23個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被納入先期治理工程範圍。安全今年春節前,筑牢位於國道108線旁的山体生命滎河鄉楠木村冷家山滑坡地段和青龍鄉桂花村地質災害治理點率先開工,拉開了滎經縣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建設的保护序幕。幾個月過去了,滎經縣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情況如何? 概況 23個地質災害點 嵌入抗滑樁、修建擋牆固定山體 青龍鄉桂花村滑坡治理點采用嵌入混凝土抗滑樁和重力式擋牆來固定山體,整個工程一共要嵌入17根抗滑柱。 位於滎河鄉楠木村1組的冷家山滑坡治理點是滎經縣最大的地質災害治理點。上世紀90年代,這裏曾發生滑坡,一度阻斷國道108線。近年來,每遇汛期,山體堆積層都有輕微滑動跡象。冷家山滑坡治理點主要采用嵌入混凝土抗滑樁、錨固危岩、修建滲水盲溝等措施。 據了解,滎經縣23個地質災害點主要采取嵌入抗滑樁,修建擋牆、排水溝、蓋板等方法,固定山體,將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現場 打樁孔 灌混凝土 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運載水泥、傾倒砂石……在青龍鄉桂花村滑坡治理點,20多名工人各司其職;在冷家山滑坡治理點,方形樁孔邊,施工人員操作小型鐵臂機器,將混凝土倒入樁孔。 “要先把樁孔打好,再往裏麵灌混凝土。”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有的樁孔已經做好了雛形,隻等後期灌滿水泥。 就在施工人員上方,以前的危岩已經被鋼索固定住。 進度 6月30日前基本完工 滎經縣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於今年春節前正式啟動,目前,最大的冷家山滑坡治理點75%的工程已經完工,部分還未澆築混凝土的樁孔正在澆灌混凝土。為排除地下水修建的滲水盲溝也已基本完成。預計到6月底就將全部完工。 按照計劃,滎經縣全部23個地質災害治理點工程建設項目將在6月30日前全部完工。 展望 築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的防護牆 滎經縣位於長江中上遊,是重要的綠色生態保護區,該縣的地質災害分布地點,主要集中在了國道108線、雅西高速和人口集中區。這些線路是滎經縣通往雅安城區、西昌、攀枝花、昆明、成都等城市的主要通道,也是連接雲南、西藏等省區的重要交通幹線。隨著縣、市內旅遊資源的開發,滎經已成為旅遊熱線上的重要節點。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建成後,將進一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沿線旅遊產業的發展。從2015年開始,全縣將從工程防治轉化為生態治理為主、工程治理與生態治理相結合的綜合性治理,減少水土流失,在減少地質災害發生頻率和損失量的同時,也讓滎經成為長江中上遊地區的重要綠色屏障。 故事 施工情況一一記錄 確保治理工程質量 從5月開始,滎經縣滎河鄉楠木村1組的地質災害監測員張國輝每天巡查冷家山地質災害點的次數從3次增加到了5次。除了每天要監測山體是否存在地質災害隱患外,張國輝還多了一項任務:監測冷家山地質災害治理點防治工程的建設情況。 “看施工人員是不是都到場了,看使用的建築材料是不是合格,操作方法對不對。”張國輝擔任地質監測員已有7年,掌握了大量地質災害知識,災後恢複重建後,又參加了縣裏、鄉裏組織的培訓,了解了一些關於工程建設的知識。 在張國輝的考勤表上,記錄著不同工種人員的出勤情況和建材使用情況。“監理、技術人員、工人是否到場,水泥使用是不是合格都要記錄在案。”張國輝說,冷家山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關係著他和鄉親們以後的生活是否安全,因此,他也格外用心。 “開始治理後,每天都要到工地上來好幾次,就盼望趕快修好,大家以後的生活才更安全,更有保障。”張國輝說。 餘曉東記者張敏
7月,筑牢我市將進入主汛期,山体生命滎經縣境內多山,保护地震後,群众山體鬆動,财产滑坡、安全泥石流、筑牢崩塌等地質災害易發。山体生命滎經縣境內國道108線和雅西高速公路,保护以及人口聚集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群众地質災害隱患。
災後重建中,财产滎經縣共有23個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被納入先期治理工程範圍。安全今年春節前,筑牢位於國道108線旁的山体生命滎河鄉楠木村冷家山滑坡地段和青龍鄉桂花村地質災害治理點率先開工,拉開了滎經縣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建設的保护序幕。幾個月過去了,滎經縣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情況如何?
概況
23個地質災害點
嵌入抗滑樁、修建擋牆固定山體
青龍鄉桂花村滑坡治理點采用嵌入混凝土抗滑樁和重力式擋牆來固定山體,整個工程一共要嵌入17根抗滑柱。
位於滎河鄉楠木村1組的冷家山滑坡治理點是滎經縣最大的地質災害治理點。上世紀90年代,這裏曾發生滑坡,一度阻斷國道108線。近年來,每遇汛期,山體堆積層都有輕微滑動跡象。冷家山滑坡治理點主要采用嵌入混凝土抗滑樁、錨固危岩、修建滲水盲溝等措施。
據了解,滎經縣23個地質災害點主要采取嵌入抗滑樁,修建擋牆、排水溝、蓋板等方法,固定山體,將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現場
打樁孔 灌混凝土
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運載水泥、傾倒砂石……在青龍鄉桂花村滑坡治理點,20多名工人各司其職;在冷家山滑坡治理點,方形樁孔邊,施工人員操作小型鐵臂機器,將混凝土倒入樁孔。
“要先把樁孔打好,再往裏麵灌混凝土。”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有的樁孔已經做好了雛形,隻等後期灌滿水泥。
就在施工人員上方,以前的危岩已經被鋼索固定住。
進度
6月30日前基本完工
滎經縣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於今年春節前正式啟動,目前,最大的冷家山滑坡治理點75%的工程已經完工,部分還未澆築混凝土的樁孔正在澆灌混凝土。為排除地下水修建的滲水盲溝也已基本完成。預計到6月底就將全部完工。
按照計劃,滎經縣全部23個地質災害治理點工程建設項目將在6月30日前全部完工。
展望
築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的防護牆
滎經縣位於長江中上遊,是重要的綠色生態保護區,該縣的地質災害分布地點,主要集中在了國道108線、雅西高速和人口集中區。這些線路是滎經縣通往雅安城區、西昌、攀枝花、昆明、成都等城市的主要通道,也是連接雲南、西藏等省區的重要交通幹線。隨著縣、市內旅遊資源的開發,滎經已成為旅遊熱線上的重要節點。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建成後,將進一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沿線旅遊產業的發展。從2015年開始,全縣將從工程防治轉化為生態治理為主、工程治理與生態治理相結合的綜合性治理,減少水土流失,在減少地質災害發生頻率和損失量的同時,也讓滎經成為長江中上遊地區的重要綠色屏障。
故事
施工情況一一記錄
確保治理工程質量
從5月開始,滎經縣滎河鄉楠木村1組的地質災害監測員張國輝每天巡查冷家山地質災害點的次數從3次增加到了5次。除了每天要監測山體是否存在地質災害隱患外,張國輝還多了一項任務:監測冷家山地質災害治理點防治工程的建設情況。
“看施工人員是不是都到場了,看使用的建築材料是不是合格,操作方法對不對。”張國輝擔任地質監測員已有7年,掌握了大量地質災害知識,災後恢複重建後,又參加了縣裏、鄉裏組織的培訓,了解了一些關於工程建設的知識。
在張國輝的考勤表上,記錄著不同工種人員的出勤情況和建材使用情況。“監理、技術人員、工人是否到場,水泥使用是不是合格都要記錄在案。”張國輝說,冷家山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關係著他和鄉親們以後的生活是否安全,因此,他也格外用心。
“開始治理後,每天都要到工地上來好幾次,就盼望趕快修好,大家以後的生活才更安全,更有保障。”張國輝說。
餘曉東記者張敏
11.5天!我國超深水鑽井周期紀錄刷新
漢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為退役軍人就業提供無縫對接服務
漢陰縣人民醫院開展醫共體支醫人員下派工作
送證上門“小服務” 優化營商“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