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回头路” 居民自治共创文明院落

时间:2025-04-20 23:12:10来源: 分类:娛樂

  “下個月該發購物券了,回头路今年剩下的不走錢比較多,可以發70元。居民”11日,自治在市區挺進路84號大院裏,共创大院管委會主任吳平與管委會成員姚良本商量。文明

  “行,院落過幾天我把通知寫在小黑板上。回头路”姚良本說。不走

  去年,居民結合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自治我市開展了文明院落打造工作,共创市級115個幫扶單位和雨城區共聯係幫扶282個院落(含居民點),文明實現城區院落全覆蓋,院落投入資金近億元,回头路8萬餘人從中受益。

  新裝監控設備

  連破兩起偷盜案

  2001年,吳平擔任大院管委會主任,與管委會其他成員一起,負責管理大院的公共秩序,及時更換損壞的公共設施、清理下水道和化糞池。

  “大院居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意願很強烈。”吳平說,2011年7月,居民主動捐款2000餘元,在院內增設了一套監控設備,安裝了4個攝像頭。去年,文明大院打造工作開始後,在市紀委的幫扶下,大院又增添了7個攝像頭。

  “你看,現在大院實現了無死角監控。”坐在大院的門衛室,吳平指著監控屏幕說,攝像頭的安裝,保障了安全。

  今年9月,一名居民將電動自行車停放在大院門口後,沒有上鎖便上樓取東西,導致車輛丟失;去年,大院內一戶居民家電腦被盜。民警通過查看監控錄像,順藤摸瓜,很快破案。

  當然,居民在文明院落的打造過程中,獲得的實惠遠不止這些。

  吳平表示,院壩內的停車線、牆角的花壇和大院門口的健身器材,都是打造文明院落的結果。

  77歲的鄒仁碧在大院居住了11年,見證了大院一點一滴的變化。

  “管委會的同誌都比較負責任,門衛堅守崗位,現在大院比以前安全得多。”鄒仁碧經常坐在大院入口處休息,翻閱值班室訂閱的《參考消息》等報紙,“看看花壇裏的花,翻翻報紙,在這裏住很舒服。”

  在文明院落打造之前,入院的左側是一個用石棉瓦搭建的摩托車、自行車停車棚,由於修建時間較長,外觀不美觀,也影響一樓住戶的采光。在了解居民心聲後,去年車棚轉移至入院的右側,采用彩鋼棚搭建,供居民免費停車。

  “現在院內的摩托車、自行車數量越來越多,停車棚都有點停不下了。”吳平說。

  創新工作方式

  破解經費難題

  挺進路84號大院共有75戶居民、230餘人。盡管居民人數不算多,但用於門衛室值班人員的工資,以及日常管理費用等開銷,每年算下來是一筆不少的費用。那麽,大院是通過何種辦法籌集資金的呢?

  大院管委會成員劉永洪介紹,目前大院每家每戶每年交納120元衛生費。除此之外,院內居民的機動車按照每年220元的標準收取,如果居民家有兩輛車,第二輛車則按照每年600元的對外停車標準收取。

  “公平公正,一視同仁。”采取這種方式收取費用後,劉永洪表示,年底往往會有一筆結餘,屆時管委會便采購50元的大米返還給居民,“這既調動了居民交納費用的積極性,去年開始采取了返還購物券的方式,這樣更方便了,居民想買什麽就買什麽。”

  像挺進路84號大院這樣的居民院落,在市區還有不少。目前,我市已經形成了市(區)領導聯係社區、市(區)部門聯係院落、街道社區主體負責的工作模式,市區各居民大院通過發揮居民自治作用,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繼續深化文明院落打造工作,確保打造後不走“回頭路”。

  在深化文明院落打造工作的同時,大院管委會已經開始醞釀培養“接班人”的事宜。

  “目前大院管委會的5名成員,我是最大的,已經76歲了。”姚良本認為,大院管委會管理的雖然都是“雞毛蒜皮”小事,但事關居民的日常生活,“現在馬上要換屆了,應該把熱心的年輕人選出來,我們這些老的該退下來了,把‘接力棒’繼續往下傳,共同創建和諧文明大院。” 記者 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