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骨手術 華佗驚歎 妙手回春 走路夢圓”、弯腰“關節置換 醫術精湛 造福百姓 功德無限”。驼背12日,年今兩麵承載著4位患者及其家屬濃濃感激之情的朝挺錦旗,由患者代表黃建雄親手交到了市中醫醫院黨支部書記、直笑骨科專家王宏的开颜手上。 “太感謝了!要不是弯腰你們,我都沒法走路!”黃建雄緊緊握著王宏的驼背手,激動地說,年今“算起來,朝挺今天是直笑我70歲生日啊!沒想到機緣巧合,竟然過了這樣一個有意義的开颜生日。” 40年無法挺身走路 今朝行走活動自如 當天來醫院的弯腰患者中,有一位叫彭友貴的驼背,是年今他介紹黃建雄來中醫院治療的。 今年69歲的彭友貴行走自如,表麵上無法將他同強直性脊柱炎聯係起來。但其實,早在40年前,彭友貴就有了強直性脊柱炎的毛病,而且越來越嚴重,隻能弓著背走路,無法挺身像正常人一般行走,就連睡覺也隻能趴在桌子上勉強入睡。 限於當時的生活和醫療條件,彭友貴本來已經打算就此過一輩子了。直到2013年,他看到同村朋友的嶽父竟然從需要拐杖走路到行動自如,這讓他頓時產生了好奇心。 “都80多歲的人了,走路竟然看不出來以前是不正常的。”彭友貴說,經過詢問,才得知是在市中醫醫院做的手術,效果很好。 彭友貴驚喜萬分,弓著背來到了醫院,找到了朋友口中的專家王宏。 40多年的老毛病,患者肌肉已經萎縮,要做雙側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風險很大。 但看著彭友貴急切和期待的神情,王宏立刻召集骨一科、骨二科、康複科專家進行術前討論。經過反複研究,專家們認為,為彭友貴手術雖然具有很大的風險,但可以進行手術,醫院也有能力為其完成手術。 於是,彭友貴分別在2013年10月和2014年4月做了雙側髖關節置換術,效果很好。 如今,彭友貴再也不用弓著背生活了,不論是睡覺、走路、坐下都和正常人沒兩樣。 曾因疾病不敢外出 如今聚會談笑風生 同是滎經縣的黃建雄,看著原本和自己同病相憐的彭友貴自從手術後,竟然和正常人一般,趕緊向他問明經過。 和彭友貴弓著身子走路不一樣的是,黃建雄走路呈“S”形狀,而且並不是形容一個人身材好的前後“S”形狀,而是左右“S”形狀,一走路整個人從頭到腳都是“歪”著的。 正因為數十載的這種狀態,多年來,黃建雄甚至不敢輕易外出。 “大小便不方便啊。”黃建雄說,自打結婚這麽多年,他連媳婦的娘家都沒去過,因為太遠,而且要爬山,沒有辦法上去。 同學聚會更是不敢參加,因為不便外出,而且吃飯的時候他必須得站起來,實在不敢去。 就連在家裏,也很少烤火。“爐子在一邊,我坐著的時候腳已經伸到很遠的地方了,沒辦法。”黃建雄說。 在彭友貴的引薦下,黃建雄在2014年4月來到了市中醫醫院。 相比彭友貴,黃建雄的病情更為嚴重,是結核性化膿髖關節感染,而且肌肉已經基本廢了。 經仔細查體,醫護人員發現黃建雄還有一線治愈的希望。為著這一線希望,醫護人員做好了充分準備。 巧的是,在黃建雄手術前夕,恰逢“人工關節置換規範化培訓班”在市中醫醫院舉辦。骨科醫護人員將黃建雄的病案讓省內外多名知名專家進行會診,還和北京專家進行了遠程會診,確定了最佳的手術方案。 2014年6月7日,黃建雄完成了雙側髖關節置換術,並在術後20天順利出院。 現在,黃建雄雖然還在康複期,但走路已經沒大問題了,絲毫看不出原來的“S”形狀,坐著也和正常人一樣。 “前不久,走了幾公裏去開同學會,大家都驚訝了。”黃建雄說,而且他還第一次回到了媳婦的娘家。 打造“親情醫院”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陳孃孃,你好!我回來看大家!” 當天,黃建雄一走進醫院骨科,就像回到熟悉的家裏一般,和看到的所有醫護人員打招呼。 “他們都是和親人一樣的。”黃建雄說,在中醫院住院幾個月,醫護人員把他當親人一般照顧,手術後還經常打電話問他恢複情況。 正如黃建雄所說,長期以來,市中醫醫院都把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作為醫院建設的重要一環。 就拿骨科來說,從2012年起,醫院就邀集曾經做過關節手術的患者來醫院開病友座談會。2015年1月開始,醫院還組織醫護人員走進患者所在地,方便患者前來谘詢和交流。 1月8日,在滎經縣組織的一場病友會,邀集了近2年來做過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前來。近20名患者聚在一起談心,和醫護人員交流保健常識。 據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醫院把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放在重要位置,把打造“親情醫院”作為重要工作,嚴格規範診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解決醫療服務供需矛盾。 相關鏈接 市中醫醫院開展關節置換術已有10多年,近年來更是迅速發展。一方麵,醫院擁有目前我市唯一的百級層流手術室,相應設備也配備齊全;另一方麵,醫院有目前我市唯一擁有衛生部門認證的髖膝關節置換手術資質的3名醫生。中醫院也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家髖膝關節置換術的定點醫院,擁有強大的專家團隊。 據王宏透露,2015年,醫院將進行重點專科建設,骨科將創國家重點專科。 記者 王丹
“換骨手術 華佗驚歎 妙手回春 走路夢圓”、弯腰“關節置換 醫術精湛 造福百姓 功德無限”。驼背12日,年今兩麵承載著4位患者及其家屬濃濃感激之情的朝挺錦旗,由患者代表黃建雄親手交到了市中醫醫院黨支部書記、直笑骨科專家王宏的开颜手上。
“太感謝了!要不是弯腰你們,我都沒法走路!”黃建雄緊緊握著王宏的驼背手,激動地說,年今“算起來,朝挺今天是直笑我70歲生日啊!沒想到機緣巧合,竟然過了這樣一個有意義的开颜生日。”
40年無法挺身走路
今朝行走活動自如
當天來醫院的弯腰患者中,有一位叫彭友貴的驼背,是年今他介紹黃建雄來中醫院治療的。
今年69歲的彭友貴行走自如,表麵上無法將他同強直性脊柱炎聯係起來。但其實,早在40年前,彭友貴就有了強直性脊柱炎的毛病,而且越來越嚴重,隻能弓著背走路,無法挺身像正常人一般行走,就連睡覺也隻能趴在桌子上勉強入睡。
限於當時的生活和醫療條件,彭友貴本來已經打算就此過一輩子了。直到2013年,他看到同村朋友的嶽父竟然從需要拐杖走路到行動自如,這讓他頓時產生了好奇心。
“都80多歲的人了,走路竟然看不出來以前是不正常的。”彭友貴說,經過詢問,才得知是在市中醫醫院做的手術,效果很好。
彭友貴驚喜萬分,弓著背來到了醫院,找到了朋友口中的專家王宏。
40多年的老毛病,患者肌肉已經萎縮,要做雙側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風險很大。
但看著彭友貴急切和期待的神情,王宏立刻召集骨一科、骨二科、康複科專家進行術前討論。經過反複研究,專家們認為,為彭友貴手術雖然具有很大的風險,但可以進行手術,醫院也有能力為其完成手術。
於是,彭友貴分別在2013年10月和2014年4月做了雙側髖關節置換術,效果很好。
如今,彭友貴再也不用弓著背生活了,不論是睡覺、走路、坐下都和正常人沒兩樣。
曾因疾病不敢外出
如今聚會談笑風生
同是滎經縣的黃建雄,看著原本和自己同病相憐的彭友貴自從手術後,竟然和正常人一般,趕緊向他問明經過。
和彭友貴弓著身子走路不一樣的是,黃建雄走路呈“S”形狀,而且並不是形容一個人身材好的前後“S”形狀,而是左右“S”形狀,一走路整個人從頭到腳都是“歪”著的。
正因為數十載的這種狀態,多年來,黃建雄甚至不敢輕易外出。
“大小便不方便啊。”黃建雄說,自打結婚這麽多年,他連媳婦的娘家都沒去過,因為太遠,而且要爬山,沒有辦法上去。
同學聚會更是不敢參加,因為不便外出,而且吃飯的時候他必須得站起來,實在不敢去。
就連在家裏,也很少烤火。“爐子在一邊,我坐著的時候腳已經伸到很遠的地方了,沒辦法。”黃建雄說。
在彭友貴的引薦下,黃建雄在2014年4月來到了市中醫醫院。
相比彭友貴,黃建雄的病情更為嚴重,是結核性化膿髖關節感染,而且肌肉已經基本廢了。
經仔細查體,醫護人員發現黃建雄還有一線治愈的希望。為著這一線希望,醫護人員做好了充分準備。
巧的是,在黃建雄手術前夕,恰逢“人工關節置換規範化培訓班”在市中醫醫院舉辦。骨科醫護人員將黃建雄的病案讓省內外多名知名專家進行會診,還和北京專家進行了遠程會診,確定了最佳的手術方案。
2014年6月7日,黃建雄完成了雙側髖關節置換術,並在術後20天順利出院。
現在,黃建雄雖然還在康複期,但走路已經沒大問題了,絲毫看不出原來的“S”形狀,坐著也和正常人一樣。
“前不久,走了幾公裏去開同學會,大家都驚訝了。”黃建雄說,而且他還第一次回到了媳婦的娘家。
打造“親情醫院”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陳孃孃,你好!我回來看大家!”
當天,黃建雄一走進醫院骨科,就像回到熟悉的家裏一般,和看到的所有醫護人員打招呼。
“他們都是和親人一樣的。”黃建雄說,在中醫院住院幾個月,醫護人員把他當親人一般照顧,手術後還經常打電話問他恢複情況。
正如黃建雄所說,長期以來,市中醫醫院都把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作為醫院建設的重要一環。
就拿骨科來說,從2012年起,醫院就邀集曾經做過關節手術的患者來醫院開病友座談會。2015年1月開始,醫院還組織醫護人員走進患者所在地,方便患者前來谘詢和交流。
1月8日,在滎經縣組織的一場病友會,邀集了近2年來做過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前來。近20名患者聚在一起談心,和醫護人員交流保健常識。
據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醫院把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放在重要位置,把打造“親情醫院”作為重要工作,嚴格規範診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解決醫療服務供需矛盾。
相關鏈接
市中醫醫院開展關節置換術已有10多年,近年來更是迅速發展。一方麵,醫院擁有目前我市唯一的百級層流手術室,相應設備也配備齊全;另一方麵,醫院有目前我市唯一擁有衛生部門認證的髖膝關節置換手術資質的3名醫生。中醫院也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家髖膝關節置換術的定點醫院,擁有強大的專家團隊。
據王宏透露,2015年,醫院將進行重點專科建設,骨科將創國家重點專科。
記者 王丹
戈壁深處的工業交響:雷沃礦山裝備與新疆露天礦山的世紀對話
全市對養老機構進行消防安全排查
小記者參觀藏茶博物館
創意畢業照 雅安元素留住青春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