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 雌性大熊猫“张想”在雅放归大自然

时间:2025-04-20 18:21:32来源: 分类:探索

“張想”走出放歸籠走進大自然

 

  雅安日報訊雌性大熊貓“張想”和去年首次放歸的张想雄性大熊貓“淘淘”在野外相遇的幾率很大,因先後放歸的全球兩隻大熊貓沒有血緣關係,具有組建家庭的首例可能性。昨(6)日,雌性全球首隻被放歸自然的大熊大自人工繁育雌性大熊貓“張想”在我市石棉縣栗子坪自然保護區走出放歸籠,走進大自然後,猫雅專家作出這樣的放归預測。

  當日,张想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全球四川省林業廳在我市石棉縣栗子坪自然保護區聯合舉辦“小相嶺大熊貓放歸基地”揭牌和大熊貓“張想”放歸活動。首例

  當飼養員將籠門打開,雌性2歲零2個月的大熊大自雌性大熊貓“張想”跨出籠門,邁著優雅的猫雅貓步向著叢林深處走去。隨後,放归栗子坪保護區相關工作人員立即開展大熊貓放歸後的张想監測工作,將經過兩周以上的觀察,待“張想”適應放歸地大熊貓食用竹、水源、植被等環境後,開啟適應圈大門,由其自然進入野生環境。

  “小相嶺大熊貓放歸基地”位於我市石棉縣栗子坪自然保護區內,是世界上第一個大熊貓放歸自然研究基地,並在這次放歸活動中首次啟用;放歸自然的大熊貓“張想”是目前放歸野外的第一隻人工繁育雌性大熊貓,它於2011年在臥龍自然保護區模仿自然環境建立的“野外放歸培訓圈”中出生,在其母親“張卡”的帶領下,接受了為期2年的野外生存技能培訓,大熊貓“張想”野化培訓期間,研究中心科研人員采取與大熊貓“淘淘”相似的野化培訓模式,利用母獸帶著幼獸在野化培訓圈中生活,使幼獸學習野化生存的本領以適應野生環境,最大程度加大成功放歸的可能性。

  由於“張想”是目前放歸野外的第一隻人工繁育的雌性大熊貓,專家從大熊貓野外繁殖特點上推測,其參與野外種群繁育的幾率更高;由於雌性大熊貓“張想”和去年首次放歸的雄性大熊貓“淘淘”都在栗子坪自然保護區,放歸地相隔很近,兩隻大熊貓在野外相遇的幾率很大,先後放歸的兩隻大熊貓沒有血緣關係,有可能會組建家庭。

  眾所皆知,四川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和現今分布中心,但由於諸多曆史因素,四川野生大熊貓種群被分割成二十餘個相互隔離的群體,相互之間遺傳交流困難,其中尤以大相嶺、小相嶺等群體最為孤立,因栗子坪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大熊貓“淘淘”和“張想”相繼在此放歸自然,二者放歸自然對小相嶺種群大熊貓複壯有著重要意義,並標誌著我國大熊貓保護已經從“擴繁保種”發展到“野外小種群複壯”的新階段,開辟了大熊貓保護事業的新紀元。

  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司長張希武,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副司長賈建生,四川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降初,副市長廖磊等出席“小相嶺大熊貓放歸基地”揭牌儀式,並於儀式前前往公益海保護站,對保護區進行調研,看望保護站職工、聽取大熊貓放歸自然進展及“張想”放歸準備工作。

  記者 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