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斌在搶救傷員 辦醫院不是中医為了更多賺錢,而是郎山更多回饋患者、回報社會,精神在國家遭遇災害之時,中医挺身而出充分發揮應有的郎山正能量。作為傳統中醫,精神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中医一定要淘汰,有特色優勢的郎山一定要傳承、創新,精神保持傳統中醫旺盛的中医生命力。 ——陳懷斌 5月13日,郎山“4·20”蘆山強烈地震已經過去了23天,精神在天全縣中醫院地震病區,中医之前做過手法複位的郎山10多名骨傷病人經過複查,錯位骨頭基本複位,精神原本計劃準備的手術也被取消。拿到這樣一個複查結果,天全縣中醫院院長陳懷斌終於舒了口氣。 著急 10分鍾趕到醫院 4月20日,周期六,陳懷斌終於盼到了一個休息日,早上起床比平時晚了差不多半小時。吃過早飯後,他關掉了手機,準備用一天時間來梳理一下全院第一季度財務工作。 8時02分,房屋開始劇烈搖晃,放在高處的東西掉落一地。陳懷斌三次試圖打開房門都沒有成功,透過窗戶他看到對麵一棟房屋的房脊瞬間坍塌,重重摔在街麵上發出巨大聲響。 北城街門診情況怎樣?正在熬製的膏藥是否起火?陳懷斌焦急萬分,衝出房門之後直奔北城街門診。“到北城街門診時,門診上的病員已經全部轉移到了安全地帶,無人員傷亡。8時04分,門診醫生張福平已經接診了第一例地震病人,起火的膏藥也被他撲滅。”看到北城街門診一切正常,陳懷斌接著往中醫院趕。 在路上,驚慌失措的市民開始湧上街頭,頭部受傷的傷員抱著頭往醫院跑,街道很快就陷入擁堵狀態。陳懷斌兩次下車急救地震病人,一個已經停止了呼吸,一個是受驚嚇暈倒在地。“我拍了拍倒地的男子,他扭過頭說沒受傷不用管他。一個太婆倒在地上,我摸了摸她的鼻子,已經停止了呼吸。”陳懷斌說。 從北城街門診趕到中醫院,陳懷斌用了不到10分鍾。 幹練 3分鍾安排完全院工作 8時20分左右,在中醫院門口,陳懷斌召集全院中層以上幹部安排抗震救災工作。沒有議程、沒有記錄、大家站立著進行,短短幾分鍾時間後整個醫院秩序井然,全院開始進入住院部清場和病員安置等工作之中。 地震發生當天,中醫院有6名科室主任和技術骨幹被派到成都參加培訓會和學術研討會,在轉移病員過程中中層骨幹力量明顯薄弱。組建地震科、搭建臨時手術室、調配骨幹人員三大項工作,陳懷斌用了不到3分鍾時間。“在應對大型災害事件急診救治方麵,我們全院之前就有完整的應急預案,通過平時的情況掌握,在調配人員時將真正能夠發揮作用的人員放到合適的崗位上。”陳懷斌說。 通過簡短會議,醫院中堅力量迅速形成。9時30分左右,臨時手術室搭建完成並立即就投入使用,當天就完成了4例手術,使4位重傷病人得到及時救治。“剛剛搭建完,就有一個病人需要進行支架固定,便立即投入使用。”陳懷斌說。 地震之後,醫院X光暫時處於癱瘓狀態,由於X光不能使用,陳懷斌指導醫護人員對傷勢較輕的地震病人采取手法複位進行治療,從而大大降低了地震病人致殘率和感染率。“目前,最初準備要進行手術的10多例地震病人,通過前期的手法複位,現在骨頭恢複比較好,基本上不需要再進行手術。”陳懷斌說。 5月13日,天全縣中醫院護理部主任高述瓊在回憶那次中層幹部會議時,用“簡短重要、作用巨大”8個字來形容。 忙碌 震後14個小時吃第一頓飯 4月20日9時左右,天全縣城廂鎮民兵應急分隊到達醫院幫助搭建帳篷,縣武警中隊官兵也陸續趕來增援。 這時,地震病人湧入醫院也出現高峰期,一個病人還沒完、另外一個病人已經排隊等候,僅骨傷科就接診病人300多例。“城廂鎮黨委書記高月剛看到我們忙不過來,也投入到救治傷員的工作中,把病人從車上轉移到急診室。這時,社會各界的援助力量也開始行動。”陳懷斌說。 為了接診源源不斷的傷員,陳懷斌在檢查完全院情況之後,也迅速加入到給傷病員換藥治療的工作之中。從早上一直忙到晚上,許多醫護人員幾乎未進一粒米。晚上8時左右,陳懷斌在巡查時發現,由於大家忙於救治傷員無法抽身吃飯,好心人士為醫護人員煮好的一大桶湯圓也粘在了一起。 晚上9時20分左右,送到醫院的地震病人人數慢慢趨於平穩,“閑”下來的陳懷斌這時才發現自己從早上7點半吃完早飯之後一直沒有進食。“早上,張福平醫生從醫院返回門診時一下就買了幾十個包子發給醫護人員和醫生吃,為後期的接診奠定了基礎。”陳懷斌說。 在醫護人員相當緊張的情況下,陳懷斌還整合社會資源,先後派出兩個醫療隊進入蘆山,出色完成救治和接診任務。 堅守 48小時睡了10分鍾 在地震科組建之後,地震病人得到有效的安置和治療,除擔負院長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之外,陳懷斌又積極承擔起地震科病人的救治任務。21日淩晨5點左右,巡視完全院每一個角落之後,陳懷斌看到老院長陳懷炯早早來到醫院,有了老院長坐鎮,他心裏才踏實了許多。當他帶著一身疲倦回到辦公室準備休息一會的時間,最強烈的一次餘震襲來,他又立即開始在病區巡查。在最初的48小時期間,陳懷斌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僅僅坐下休息了10分鍾時間。 回憶抗震救災的每一個場景,陳懷斌對全院醫護人員的表現都非常滿意,在大災麵前中醫院沒有一個醫務人員離開崗位。在逃生的關鍵時候,醫護人員首先想到的是病員的安全。“一個醫院需要一種精神,這次抗震救災中,每個醫護人員在災難麵前,臨危不懼,忠實履行了‘救死扶傷’的天職。”陳懷斌說。 記者周代慶
陳懷斌在搶救傷員
辦醫院不是中医為了更多賺錢,而是郎山更多回饋患者、回報社會,精神在國家遭遇災害之時,中医挺身而出充分發揮應有的郎山正能量。作為傳統中醫,精神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中医一定要淘汰,有特色優勢的郎山一定要傳承、創新,精神保持傳統中醫旺盛的中医生命力。 ——陳懷斌
5月13日,郎山“4·20”蘆山強烈地震已經過去了23天,精神在天全縣中醫院地震病區,中医之前做過手法複位的郎山10多名骨傷病人經過複查,錯位骨頭基本複位,精神原本計劃準備的手術也被取消。拿到這樣一個複查結果,天全縣中醫院院長陳懷斌終於舒了口氣。
著急
10分鍾趕到醫院
4月20日,周期六,陳懷斌終於盼到了一個休息日,早上起床比平時晚了差不多半小時。吃過早飯後,他關掉了手機,準備用一天時間來梳理一下全院第一季度財務工作。
8時02分,房屋開始劇烈搖晃,放在高處的東西掉落一地。陳懷斌三次試圖打開房門都沒有成功,透過窗戶他看到對麵一棟房屋的房脊瞬間坍塌,重重摔在街麵上發出巨大聲響。
北城街門診情況怎樣?正在熬製的膏藥是否起火?陳懷斌焦急萬分,衝出房門之後直奔北城街門診。“到北城街門診時,門診上的病員已經全部轉移到了安全地帶,無人員傷亡。8時04分,門診醫生張福平已經接診了第一例地震病人,起火的膏藥也被他撲滅。”看到北城街門診一切正常,陳懷斌接著往中醫院趕。
在路上,驚慌失措的市民開始湧上街頭,頭部受傷的傷員抱著頭往醫院跑,街道很快就陷入擁堵狀態。陳懷斌兩次下車急救地震病人,一個已經停止了呼吸,一個是受驚嚇暈倒在地。“我拍了拍倒地的男子,他扭過頭說沒受傷不用管他。一個太婆倒在地上,我摸了摸她的鼻子,已經停止了呼吸。”陳懷斌說。
從北城街門診趕到中醫院,陳懷斌用了不到10分鍾。
幹練
3分鍾安排完全院工作
8時20分左右,在中醫院門口,陳懷斌召集全院中層以上幹部安排抗震救災工作。沒有議程、沒有記錄、大家站立著進行,短短幾分鍾時間後整個醫院秩序井然,全院開始進入住院部清場和病員安置等工作之中。
地震發生當天,中醫院有6名科室主任和技術骨幹被派到成都參加培訓會和學術研討會,在轉移病員過程中中層骨幹力量明顯薄弱。組建地震科、搭建臨時手術室、調配骨幹人員三大項工作,陳懷斌用了不到3分鍾時間。“在應對大型災害事件急診救治方麵,我們全院之前就有完整的應急預案,通過平時的情況掌握,在調配人員時將真正能夠發揮作用的人員放到合適的崗位上。”陳懷斌說。
通過簡短會議,醫院中堅力量迅速形成。9時30分左右,臨時手術室搭建完成並立即就投入使用,當天就完成了4例手術,使4位重傷病人得到及時救治。“剛剛搭建完,就有一個病人需要進行支架固定,便立即投入使用。”陳懷斌說。
地震之後,醫院X光暫時處於癱瘓狀態,由於X光不能使用,陳懷斌指導醫護人員對傷勢較輕的地震病人采取手法複位進行治療,從而大大降低了地震病人致殘率和感染率。“目前,最初準備要進行手術的10多例地震病人,通過前期的手法複位,現在骨頭恢複比較好,基本上不需要再進行手術。”陳懷斌說。
5月13日,天全縣中醫院護理部主任高述瓊在回憶那次中層幹部會議時,用“簡短重要、作用巨大”8個字來形容。
忙碌
震後14個小時吃第一頓飯
4月20日9時左右,天全縣城廂鎮民兵應急分隊到達醫院幫助搭建帳篷,縣武警中隊官兵也陸續趕來增援。
這時,地震病人湧入醫院也出現高峰期,一個病人還沒完、另外一個病人已經排隊等候,僅骨傷科就接診病人300多例。“城廂鎮黨委書記高月剛看到我們忙不過來,也投入到救治傷員的工作中,把病人從車上轉移到急診室。這時,社會各界的援助力量也開始行動。”陳懷斌說。
為了接診源源不斷的傷員,陳懷斌在檢查完全院情況之後,也迅速加入到給傷病員換藥治療的工作之中。從早上一直忙到晚上,許多醫護人員幾乎未進一粒米。晚上8時左右,陳懷斌在巡查時發現,由於大家忙於救治傷員無法抽身吃飯,好心人士為醫護人員煮好的一大桶湯圓也粘在了一起。
晚上9時20分左右,送到醫院的地震病人人數慢慢趨於平穩,“閑”下來的陳懷斌這時才發現自己從早上7點半吃完早飯之後一直沒有進食。“早上,張福平醫生從醫院返回門診時一下就買了幾十個包子發給醫護人員和醫生吃,為後期的接診奠定了基礎。”陳懷斌說。
在醫護人員相當緊張的情況下,陳懷斌還整合社會資源,先後派出兩個醫療隊進入蘆山,出色完成救治和接診任務。
堅守
48小時睡了10分鍾
在地震科組建之後,地震病人得到有效的安置和治療,除擔負院長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之外,陳懷斌又積極承擔起地震科病人的救治任務。21日淩晨5點左右,巡視完全院每一個角落之後,陳懷斌看到老院長陳懷炯早早來到醫院,有了老院長坐鎮,他心裏才踏實了許多。當他帶著一身疲倦回到辦公室準備休息一會的時間,最強烈的一次餘震襲來,他又立即開始在病區巡查。在最初的48小時期間,陳懷斌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僅僅坐下休息了10分鍾時間。
回憶抗震救災的每一個場景,陳懷斌對全院醫護人員的表現都非常滿意,在大災麵前中醫院沒有一個醫務人員離開崗位。在逃生的關鍵時候,醫護人員首先想到的是病員的安全。“一個醫院需要一種精神,這次抗震救災中,每個醫護人員在災難麵前,臨危不懼,忠實履行了‘救死扶傷’的天職。”陳懷斌說。
記者周代慶
3天任務30小時完成
勇士計劃輪休庫裏1場 讓他在麥迪遜加冕三分王
生鮮雜貨配送商Instacart總裁入職僅三個月後宣布離職
曼聯有意菲利克斯 朗尼克視其為重建計劃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