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棟新房子、新家希望一座座新堤壩、园新一條條生產線……重建一年多來,芦山蘆山地震災區攻堅克難,地震農房重建基本完成、灾区重建產業重建加速發展、回访地災防治順利推進,新家希望一個幸福美麗的园新新家園正在崛起。 住上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沒想過能住上這麽好的芦山房子,又漂亮又舒適。地震”搬進新家的灾区重建蘆山縣龍門鄉青龍場村白夥新村聚居點村民鄧主文笑得合不攏嘴。 2013年4月20日,回访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家希望地震讓震中龍門鄉變得滿目瘡痍。鄧主文家的园新房子在震中損毀,無法住人。芦山現在,一家4口搬進了200多平方米的小樓房。樓上住人,樓下開店,今年元旦節當天,鄧主文家經營的“鄧氏牛雜火鍋”正式開張。“現在生意不錯,希望以後越做越紅火。”鄧主文開心地說。 記者在白夥新村看到,一棟棟木製新房整齊排列,黃牆紅瓦,典雅古樸。新村聚居點負責人王宗元說,2013年11月,白夥新村建設開始征地,2014年1月22日,第一棟木架房立起,目前,全村71棟房屋裝飾已完工。房前花園,屋後茶園,建成後的新村將依靠當地特色旅遊優勢,集居住、觀光、休閑、旅遊為一體。 蘆山地震災後重建堅持民生優先,城鄉住房重建被擺在了重建任務的首位。早在去年春節前,蘆山災區600多名特殊困難群眾就住進了保障房,4400多名需要幫扶的困難群眾建房也在去年4月20日前全部完工並入住。今年春節前,蘆山災區農房重建將基本完成。 地災防治加速 “生命工程”保平安 雅安地質條件複雜脆弱,震後,2752處地災隱患點廣泛分布於各個縣區,威脅著19萬多災區群眾的生命安全。如何避免“二次傷害”成為一道難題。 位於寶興縣的冷木溝泥石流應急綜合治理工程就是地災防治重點工程之一。該工程不僅是震後雅安市最大的地災治理工程,更被納入了國家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工程序列。 記者在現場看到,10道“兩個50年”一遇的攔渣壩拔地而起,數十個用作保護溝內邊坡、溝底河床的潛坎、潛壩已全部建成,一次可攔阻約50萬立方米物源量。 作為“生命工程”,地災防治一直是災後重建的重點。387處應急排危除險工程和107處受損工程修複項,全部在2014年5月31日竣工;235處需治理的重大地災項目,也全部在主汛期前的2014年6月30日實現主體竣工。 震後,雅安還試點開展了28個“重點場鎮、小流域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項目”。這些項目集“防”“治”於一體,將過去以隱患點為重點防治點,過渡到對50平方公裏內的小流域進行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目前,已消除或減緩受威脅對象14349戶56001人,提供了5599平方公裏的地質環境安全保障,完成了1.48萬畝嚴重毀損農用地和48.38萬畝輕微毀損農業用地整理複墾……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底,雅安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已實現100%開工,完工率超過了63%。其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實現了三年重建任務一年內完成。 不出遠門,家門口把錢賺 挖掘機轟隆隆響,工人正在打樁。走進蘆天寶飛地園區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四川建安300萬套車橋擴能項目工地,一派熱鬧的施工景象。該項目達產後,預計將實現年產值30億元,解決2000多人就業。 雅安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存在明顯的“欠賬”。震後,產業振興成了一項重要內容,還專門設立了50億元專項資金。 李國華是蘆山縣飛仙關鎮鳳凰新村村民。地震前,他一直在外打工掙錢。震後,鳳凰新村按照農旅結合、一二三產業發展的思路,打造萬畝竹林、千畝茶園、百畝葡萄,著力發展特色農業與鄉村旅遊。 如今,李國華一家種著茶葉、開起農家樂,不僅住進了新房子,還找到了一條致富新路子。“不用出門,家門口就能賺錢了。”李國華說。 震後,雅安還立足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積極推進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並成功納入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 數據顯示,災後重建以來,雅安市累計簽約項目130個、總投資930多億元,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四川建安300萬套車橋擴能項目、王老吉雅安基地、重慶英馬電動車、德陽騏達製衣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雅安,產業重建加快推進。 新華社記者董小紅 楊舟
一棟棟新房子、新家希望一座座新堤壩、园新一條條生產線……重建一年多來,芦山蘆山地震災區攻堅克難,地震農房重建基本完成、灾区重建產業重建加速發展、回访地災防治順利推進,新家希望一個幸福美麗的园新新家園正在崛起。
住上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沒想過能住上這麽好的芦山房子,又漂亮又舒適。地震”搬進新家的灾区重建蘆山縣龍門鄉青龍場村白夥新村聚居點村民鄧主文笑得合不攏嘴。
2013年4月20日,回访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家希望地震讓震中龍門鄉變得滿目瘡痍。鄧主文家的园新房子在震中損毀,無法住人。芦山現在,一家4口搬進了200多平方米的小樓房。樓上住人,樓下開店,今年元旦節當天,鄧主文家經營的“鄧氏牛雜火鍋”正式開張。“現在生意不錯,希望以後越做越紅火。”鄧主文開心地說。
記者在白夥新村看到,一棟棟木製新房整齊排列,黃牆紅瓦,典雅古樸。新村聚居點負責人王宗元說,2013年11月,白夥新村建設開始征地,2014年1月22日,第一棟木架房立起,目前,全村71棟房屋裝飾已完工。房前花園,屋後茶園,建成後的新村將依靠當地特色旅遊優勢,集居住、觀光、休閑、旅遊為一體。
蘆山地震災後重建堅持民生優先,城鄉住房重建被擺在了重建任務的首位。早在去年春節前,蘆山災區600多名特殊困難群眾就住進了保障房,4400多名需要幫扶的困難群眾建房也在去年4月20日前全部完工並入住。今年春節前,蘆山災區農房重建將基本完成。
地災防治加速
“生命工程”保平安
雅安地質條件複雜脆弱,震後,2752處地災隱患點廣泛分布於各個縣區,威脅著19萬多災區群眾的生命安全。如何避免“二次傷害”成為一道難題。
位於寶興縣的冷木溝泥石流應急綜合治理工程就是地災防治重點工程之一。該工程不僅是震後雅安市最大的地災治理工程,更被納入了國家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工程序列。
記者在現場看到,10道“兩個50年”一遇的攔渣壩拔地而起,數十個用作保護溝內邊坡、溝底河床的潛坎、潛壩已全部建成,一次可攔阻約50萬立方米物源量。
作為“生命工程”,地災防治一直是災後重建的重點。387處應急排危除險工程和107處受損工程修複項,全部在2014年5月31日竣工;235處需治理的重大地災項目,也全部在主汛期前的2014年6月30日實現主體竣工。
震後,雅安還試點開展了28個“重點場鎮、小流域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項目”。這些項目集“防”“治”於一體,將過去以隱患點為重點防治點,過渡到對50平方公裏內的小流域進行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目前,已消除或減緩受威脅對象14349戶56001人,提供了5599平方公裏的地質環境安全保障,完成了1.48萬畝嚴重毀損農用地和48.38萬畝輕微毀損農業用地整理複墾……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底,雅安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已實現100%開工,完工率超過了63%。其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實現了三年重建任務一年內完成。
不出遠門,家門口把錢賺
挖掘機轟隆隆響,工人正在打樁。走進蘆天寶飛地園區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四川建安300萬套車橋擴能項目工地,一派熱鬧的施工景象。該項目達產後,預計將實現年產值30億元,解決2000多人就業。
雅安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存在明顯的“欠賬”。震後,產業振興成了一項重要內容,還專門設立了50億元專項資金。
李國華是蘆山縣飛仙關鎮鳳凰新村村民。地震前,他一直在外打工掙錢。震後,鳳凰新村按照農旅結合、一二三產業發展的思路,打造萬畝竹林、千畝茶園、百畝葡萄,著力發展特色農業與鄉村旅遊。
如今,李國華一家種著茶葉、開起農家樂,不僅住進了新房子,還找到了一條致富新路子。“不用出門,家門口就能賺錢了。”李國華說。
震後,雅安還立足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積極推進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並成功納入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
數據顯示,災後重建以來,雅安市累計簽約項目130個、總投資930多億元,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四川建安300萬套車橋擴能項目、王老吉雅安基地、重慶英馬電動車、德陽騏達製衣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雅安,產業重建加快推進。
新華社記者董小紅 楊舟
瀑電移民工作:再鼓幹勁 奮力衝刺100天
彈棉花漸行漸遠 傳統手藝恐失傳
雅安中學選派教師赴山東“取經”
康明斯:壯韻響八桂 芯動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