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 从生活中开始

时间:2025-04-20 22:41:33来源: 分类:休閑

  近年來,勤俭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节约節儉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沒有必要。从生然而,活中作為一種長期存在的开始生活價值觀,節儉更有其長存不息的勤俭積極意義。

  珍惜紙張 節儉成習慣

  家住市區沙灣路的节约吳棠兵71歲,是从生工廠退休職工。平日裏喜歡看書看報的活中他,幾十年來有一個不曾更改的开始習慣,那就是勤俭珍惜紙張,絕不浪費。节约

  10月29日上午,从生吳棠兵從門衛室裏取出一天要看的活中報紙,然後徑直回到自己家中。开始隻見他小心地翻開報紙,仔細地閱讀起來,不時地拿出鉛筆,在一本本子上記錄著。

  “在報紙上看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後,我往往會將它們記錄下來,而這些用於記錄的小本子,每一頁都被我寫得滿滿的。” 吳棠兵說,自己小時候因為家裏貧困,讀書不易,一本小小的練習本,往往需要家裏從口糧中擠出錢來購買,所以這麽多年來他對紙張一直很珍惜。

  吳棠兵節約用紙的竅門有很多。第一,不輕易扔掉白紙,充分利用其空白處;其次,用過一麵的紙,還可以翻過來做草稿紙,以使其效用最大化;最後,就連平時家裏用不著的掛曆、傳單等,他也回收起來,用來包書皮等。

  “珍惜紙張的行為,我保持了幾十年,現在雖然生活好了,早已用不著再那麽節約了,但是這些節儉的行為,已經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難以改變了。” 吳棠兵說。

  傳承品德 不忘節儉精神

  “我的孫子今年剛上小學二年級,平時住在我這裏,我也要把這種勤儉節約的精神傳給他。” 吳棠兵說。

  近年來,國家不斷提倡“綠色出行”和“光盤行動”,並且還要打造“節約型社會”。吳棠兵認為,作為普通人,我們一方麵要以身作則,主動踐行節儉精神;另一方麵,還要把這種節儉的精神傳遞給身邊的人,尤其是青少年。

  記者 楊青

  采訪後記: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已經忘記了節儉的意義,更有甚者簡單地認為節儉就是寒酸,就是沒有麵子的事。其實不然,節儉作為一種品德在我國已存在了數千年,它流傳至今,已然形成了一種文明的力量。所以,我們厲行節儉,減少浪費,既是一種科學、理性的生活態度,也是一個擁有健全人生觀的人有品位、懂生活的一個縮影和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