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說,绿色银行在“綠色經濟”發展進程中,向效益通過加大林區道路建設,绿色银行形成林區環形路網是向效益增強森林管護、促進林農增收的绿色银行先決條件,那麽,向效益緊跟市場經濟發展,绿色银行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向效益優化林業產業項目,绿色银行則是向效益促進林業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绿色银行“加速器”。 雨城區是向效益全省林業產業大區,竹產業“扛大頭”。绿色银行近年來,向效益受多種因素影響,绿色银行竹子銷售不暢,影響了竹農管護積極性。麵對現實,雨城林業人緊緊抓住林業災後重建機遇,加大林區公路網建設同時,以生態建設為主線,以“林農增收、林地增產、林業增效”為中心,以基地為平台,以項目為支撐,多元化發展林竹產業。 林業產業重建中,雨城區針對區位優勢,重點對木質工業原料林、竹林、木本藥材三類基地建設。在木質工業原料林建設上,著力發展以楨楠、銀杏、紅豆樹等為主的珍稀珍貴林木,培育以杉木、柳杉等為主的速生木質原料林。 在竹林建設上,改造以慈竹、楠竹、麻竹等為主的低效竹林24萬畝,覆蓋全區18個鄉鎮,通過施肥等管護,讓低效竹林達到速生豐產效果。 在林下產業發展上,發展中藥材重樓、金銀花、杜仲以及魔芋、藍莓等林下經濟作物。通過林業產業的培植與發展,實現天藍地綠家園美,生態發展惠民生。新發展的珍稀樹種紅豆杉長勢喜人,林場主舒越勝笑得合不攏嘴劉秀蓉在林下種植的魔芋長勢喜人,當地村民正在為魔芋施肥、除草桑作淑發展的高山藍莓已經掛滿果實 發展才是硬道理。雨城區多措並舉做好生態這篇大文章,實行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經濟建設兼容發展,堅持“以林為主,林下種養結合”形式發展立體林業,采取“林+禽”“林+藥”“林+蔬”多元發展的立體林業模式,提高林分質量,增加林地效益,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在林下種植以重樓為主的中藥材,以藍莓、魔芋為主的林下果蔬,培養林下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重點發展楨楠、銀杏、紅豆杉等珍稀珍貴樹木,以此調整林種結構,增加林業效益,促進林業良性發展。 目前,雨城區各林業產業重建項目正穩步推進,已栽植楨楠、銀杏、紅豆杉等珍稀珍貴苗木1萬畝,占兩年完成計劃總麵積70%。全區已利用林地3萬畝發展立體林業,新發展藍莓、魔芋、重樓等林下種植3200多畝,實現林下種植“零”的突破。6月27日,雨城區林業部門在合江、草壩啟動竹林管護肥料發放,揭開了24萬餘畝低效竹林升級改造的帷幕。 連日來,記者走進雨城區多個鄉鎮林區,目擊林業產業重建的新發展、新亮點。 記者直擊 發展綠色產業 各家有道 鏡頭一 地點:北郊鎮 6月30日,在雨城區北郊鎮福坪村海拔近千米、小地名關山上,幾名林木管護人員正在山坡上除草,一棵棵綠樹隨風搖曳……一名中年男子指著綠樹說,這是新發展的珍稀樹木紅豆杉,它成長周期雖長,但比傳統樹木效益好……這名中年男子就是林場主舒越勝。 舒越勝說,他流轉了北郊鎮兩個村上千畝山林,原本想栽植傳統樹木柳杉,經過市場前景預測和林業部門推薦,決定走“高端路線”,發展珍稀珍貴林木。舒越勝算了一筆柳杉與紅豆杉相比較的賬,按生長20年出售算,紅豆杉經濟收入至少是柳杉的10倍以上。去年和今年,舒越勝栽植200多畝紅豆杉,又栽植了數十畝香樟等經濟效益較高的速生樹木。 為解決珍稀珍貴樹木生長周期較長的問題,舒越勝采取“以短養長”措施,在珍稀珍貴樹木林地裏套種重樓等短期高效藥材,增加林地經濟效益。 鏡頭二 地點:孔坪鄉 在雨城區孔坪鄉河坎村龍拖溝山上,有一片800畝的珍稀珍貴樹木也是長勢良好。林場主劉秀蓉告訴記者,她在此處流轉數千畝林地,因地製宜發展林業產業。她根據未來林木市場走向,製定遠景規劃,發展紅豆杉、楨楠、香樟等高端林木。 在增加林地收入上,劉秀蓉同樣采取“以短養長”辦法,不過,劉秀蓉林下種植的是市場前景好的魔芋。目前,她在林下套種魔芋達到200多畝,她還在繼續擴大“短、平、快”增收項目的發展,彌補“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的問題。記者在現場看到,劉秀蓉套種的魔芋,有的魔芋苗剛露出土層,有的魔芋苗已長到三四十厘米高,很是喜人,當地30多名村民,正在林地裏為魔芋除草,促進樹苗和魔芋茁壯成長。 鏡頭三 地點:八步鄉 6月30日下午,在雨城區八步鄉海拔1100多米高山上,一片掛滿果實的果樹吸引眾人眼球,幾名來自市區的婦女正在埋頭摘果實,她們邊摘邊吃邊讚:味道比超市裏賣的好,安逸!林場主桑作淑介紹,這些果實名叫藍莓,是一種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高檔水果,被譽為“水果皇後”。藍莓屬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起源於北美,多年生灌木小漿果果樹。 桑作淑說,在流轉的林地裏,有成片竹林開花,必須淘汰。竹林被淘汰後種什麽?經過市場調研,選擇發展投產快,暢銷又高效的藍莓。去年開始陸續種植,現已發展600畝計12萬窩藍莓,今年有3萬窩藍莓掛果。藍莓樹是灌木,它個頭雖不高,但枝繁葉茂,遠遠看去,青綠一片,枝頭掛滿了果實。桑作淑的丈夫算了筆賬,明年,所有藍莓投產,畝產量在500公斤左右,後年盛果期,畝產量將達1000公斤左右,按市場最低價每公斤60元算,產值將是筆不小數目。 桑作淑說,藍莓產業既保護了生態,又增加了收入,目前,成立了鑫昌林業合作社,已發展社員50多人,大興鎮楊維健已發展藍莓200畝。 群眾聲音 林下產業促發展 生態經濟雙豐收 在林區采訪,青山碧水,空氣清新,優美生態環境,無不讓人流連忘返。 “產業發展了,我們這些閑著無事的老年人也有地方掙錢了。”在孔坪鄉河坎村林下種植魔芋基地,5組村民65歲的李玉叔感慨萬千。他說,因歲數大,打工沒人要,隻能在家做家務,手邊常缺錢。自劉秀蓉開始林下種植魔芋後,下種、除草、施肥等每個環節都需人手,每天都有幾十名當地村民去務工,因大都是手上活,六七十歲的老年人都參與,每天能掙七八十元。河坎村8組李加林說,他同兒子每年在林地打工,能掙兩三萬元。 發展林業產業,除為當地農民帶去就地掙錢機會外,也給林場老板帶去較好的經濟效益。發展珍稀珍貴林木的舒越勝感慨:珍稀林木產值高,在林下種植短期項目互補,大大提升了林地經濟效益。 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許多城市人都到山區避暑,享受生態帶給的清爽與安逸。正如在八步鄉石龍村高山藍莓林采摘藍莓果實的市民說,沒想到,高山上還有這麽漂亮優質的果園,他們將帶朋友去避暑、品鮮果。發展特色高效經果項目,既保護了生態,又發展了產業,也增加了經濟收入,一舉多得。 部門措施 責任落實到人 監管不留死角 林業產業重建,關乎生態經濟是否可持續發展,林農收入是否可持續增長,在確定發展項目上,既要順應市場,又要有前瞻性,向“綠色銀行”要效益。 在組織領導上,雨城區林業局成立災後恢複重建委員會,上至一把手,下到科室正副主任各有責任分工,層層落實,環環緊扣,做到每個項目有牽頭、有督辦、有落實,見成效。 在現場管理上,多措並舉。雨城區林業局實行“一單兩賬”(監督檢查記錄單,監督檢查台賬和整改台賬)管理舉措,對開工項目,負責人員每天到現場督查進度和質量,填寫“一單兩賬”,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質量安全。 在產業布局上,嚴把設計關。區林業部門根據各鄉鎮不同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勢,因地製宜,發展最適合的產業,不搞一刀切。聘請有資質的專業設計單位,從發展品種,發展方式,管護方法,地點選擇等實施專業規劃和設計,確保項目能發展壯大。 在苗木選擇上,嚴把種苗關。所發展的種苗,必需經種苗檢測機構檢測,指數達標方能訂購、栽植,確保種苗品質安全。 在施工進程中,嚴把質量關。對林業產業基地、種植區域,區林業部門在聘請專業監理機構派員全程監理的基礎上,還安排林業技術人員現場督導,負責技術指導和栽植質量的監管。並根據種植業特點,將林木種植質量和成活率與補助掛鉤,如發現質量不合格,成活率不達標,在問責的同時,停止相關補助,立即整改。 達到效果 生態明顯改善 產業不斷壯大 雨城區嚴格按照“區域生態明顯改善、人居環境顯著提升”的目標和全麵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因地製宜、科學重建的要求。以生態建設為主線,以增加林竹經濟效益為重點,做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良性發展,通過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讓青山更美,讓碧水更甜,讓林農收入更高。 木本藥材產業項目完成後,項目區內的植被將得到有效恢複,為全區製藥企業提供豐富的木本藥材原料,促進區域林產品不斷發展、壯大。 隨著木質工業原料林不斷擴大和發展,強化木材加工對原料林項目建設的帶動作用,不但可有效增加木材供給,緩解木材供需矛盾,穩定和提高企業生產能力,促進規模擴張,而且能實現原料定向培育和近距離供應,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綜合成本。同時,通過重點培育楨楠、銀杏等經濟價值較高的珍稀珍貴樹木和杉木、柳杉等速生木質原料樹種,有效改善雨城林種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增加林地單產,提高林地效益,增加林農收入,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培養林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竹林基地建設項目覆蓋全區18個鄉鎮,通過施肥等集約化管護,讓低效竹林達到速生豐產效果。該項目的實施,水土流失將得到有效控製,改善工程區生態狀況,有利於物種的進化和數量的增加,促進生態環境穩定。經測算,低產竹林通過施肥等管護,竹林單位麵積產量和產值可提高30%以上,對增加竹農收入,提升全區竹產業質量等,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記者彭加權
前言
如果說,绿色银行在“綠色經濟”發展進程中,向效益通過加大林區道路建設,绿色银行形成林區環形路網是向效益增強森林管護、促進林農增收的绿色银行先決條件,那麽,向效益緊跟市場經濟發展,绿色银行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向效益優化林業產業項目,绿色银行則是向效益促進林業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绿色银行“加速器”。
雨城區是向效益全省林業產業大區,竹產業“扛大頭”。绿色银行近年來,向效益受多種因素影響,绿色银行竹子銷售不暢,影響了竹農管護積極性。麵對現實,雨城林業人緊緊抓住林業災後重建機遇,加大林區公路網建設同時,以生態建設為主線,以“林農增收、林地增產、林業增效”為中心,以基地為平台,以項目為支撐,多元化發展林竹產業。
林業產業重建中,雨城區針對區位優勢,重點對木質工業原料林、竹林、木本藥材三類基地建設。在木質工業原料林建設上,著力發展以楨楠、銀杏、紅豆樹等為主的珍稀珍貴林木,培育以杉木、柳杉等為主的速生木質原料林。
在竹林建設上,改造以慈竹、楠竹、麻竹等為主的低效竹林24萬畝,覆蓋全區18個鄉鎮,通過施肥等管護,讓低效竹林達到速生豐產效果。
在林下產業發展上,發展中藥材重樓、金銀花、杜仲以及魔芋、藍莓等林下經濟作物。通過林業產業的培植與發展,實現天藍地綠家園美,生態發展惠民生。
新發展的珍稀樹種紅豆杉長勢喜人,林場主舒越勝笑得合不攏嘴
劉秀蓉在林下種植的魔芋長勢喜人,當地村民正在為魔芋施肥、除草
桑作淑發展的高山藍莓已經掛滿果實
發展才是硬道理。雨城區多措並舉做好生態這篇大文章,實行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經濟建設兼容發展,堅持“以林為主,林下種養結合”形式發展立體林業,采取“林+禽”“林+藥”“林+蔬”多元發展的立體林業模式,提高林分質量,增加林地效益,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在林下種植以重樓為主的中藥材,以藍莓、魔芋為主的林下果蔬,培養林下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重點發展楨楠、銀杏、紅豆杉等珍稀珍貴樹木,以此調整林種結構,增加林業效益,促進林業良性發展。
目前,雨城區各林業產業重建項目正穩步推進,已栽植楨楠、銀杏、紅豆杉等珍稀珍貴苗木1萬畝,占兩年完成計劃總麵積70%。全區已利用林地3萬畝發展立體林業,新發展藍莓、魔芋、重樓等林下種植3200多畝,實現林下種植“零”的突破。6月27日,雨城區林業部門在合江、草壩啟動竹林管護肥料發放,揭開了24萬餘畝低效竹林升級改造的帷幕。
連日來,記者走進雨城區多個鄉鎮林區,目擊林業產業重建的新發展、新亮點。
記者直擊
發展綠色產業 各家有道
鏡頭一
地點:北郊鎮
6月30日,在雨城區北郊鎮福坪村海拔近千米、小地名關山上,幾名林木管護人員正在山坡上除草,一棵棵綠樹隨風搖曳……一名中年男子指著綠樹說,這是新發展的珍稀樹木紅豆杉,它成長周期雖長,但比傳統樹木效益好……這名中年男子就是林場主舒越勝。
舒越勝說,他流轉了北郊鎮兩個村上千畝山林,原本想栽植傳統樹木柳杉,經過市場前景預測和林業部門推薦,決定走“高端路線”,發展珍稀珍貴林木。舒越勝算了一筆柳杉與紅豆杉相比較的賬,按生長20年出售算,紅豆杉經濟收入至少是柳杉的10倍以上。去年和今年,舒越勝栽植200多畝紅豆杉,又栽植了數十畝香樟等經濟效益較高的速生樹木。
為解決珍稀珍貴樹木生長周期較長的問題,舒越勝采取“以短養長”措施,在珍稀珍貴樹木林地裏套種重樓等短期高效藥材,增加林地經濟效益。
鏡頭二
地點:孔坪鄉
在雨城區孔坪鄉河坎村龍拖溝山上,有一片800畝的珍稀珍貴樹木也是長勢良好。林場主劉秀蓉告訴記者,她在此處流轉數千畝林地,因地製宜發展林業產業。她根據未來林木市場走向,製定遠景規劃,發展紅豆杉、楨楠、香樟等高端林木。
在增加林地收入上,劉秀蓉同樣采取“以短養長”辦法,不過,劉秀蓉林下種植的是市場前景好的魔芋。目前,她在林下套種魔芋達到200多畝,她還在繼續擴大“短、平、快”增收項目的發展,彌補“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的問題。記者在現場看到,劉秀蓉套種的魔芋,有的魔芋苗剛露出土層,有的魔芋苗已長到三四十厘米高,很是喜人,當地30多名村民,正在林地裏為魔芋除草,促進樹苗和魔芋茁壯成長。
鏡頭三
地點:八步鄉
6月30日下午,在雨城區八步鄉海拔1100多米高山上,一片掛滿果實的果樹吸引眾人眼球,幾名來自市區的婦女正在埋頭摘果實,她們邊摘邊吃邊讚:味道比超市裏賣的好,安逸!林場主桑作淑介紹,這些果實名叫藍莓,是一種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高檔水果,被譽為“水果皇後”。藍莓屬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起源於北美,多年生灌木小漿果果樹。
桑作淑說,在流轉的林地裏,有成片竹林開花,必須淘汰。竹林被淘汰後種什麽?經過市場調研,選擇發展投產快,暢銷又高效的藍莓。去年開始陸續種植,現已發展600畝計12萬窩藍莓,今年有3萬窩藍莓掛果。藍莓樹是灌木,它個頭雖不高,但枝繁葉茂,遠遠看去,青綠一片,枝頭掛滿了果實。桑作淑的丈夫算了筆賬,明年,所有藍莓投產,畝產量在500公斤左右,後年盛果期,畝產量將達1000公斤左右,按市場最低價每公斤60元算,產值將是筆不小數目。
桑作淑說,藍莓產業既保護了生態,又增加了收入,目前,成立了鑫昌林業合作社,已發展社員50多人,大興鎮楊維健已發展藍莓200畝。
群眾聲音
林下產業促發展
生態經濟雙豐收
在林區采訪,青山碧水,空氣清新,優美生態環境,無不讓人流連忘返。
“產業發展了,我們這些閑著無事的老年人也有地方掙錢了。”在孔坪鄉河坎村林下種植魔芋基地,5組村民65歲的李玉叔感慨萬千。他說,因歲數大,打工沒人要,隻能在家做家務,手邊常缺錢。自劉秀蓉開始林下種植魔芋後,下種、除草、施肥等每個環節都需人手,每天都有幾十名當地村民去務工,因大都是手上活,六七十歲的老年人都參與,每天能掙七八十元。河坎村8組李加林說,他同兒子每年在林地打工,能掙兩三萬元。
發展林業產業,除為當地農民帶去就地掙錢機會外,也給林場老板帶去較好的經濟效益。發展珍稀珍貴林木的舒越勝感慨:珍稀林木產值高,在林下種植短期項目互補,大大提升了林地經濟效益。
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許多城市人都到山區避暑,享受生態帶給的清爽與安逸。正如在八步鄉石龍村高山藍莓林采摘藍莓果實的市民說,沒想到,高山上還有這麽漂亮優質的果園,他們將帶朋友去避暑、品鮮果。發展特色高效經果項目,既保護了生態,又發展了產業,也增加了經濟收入,一舉多得。
部門措施
責任落實到人
監管不留死角
林業產業重建,關乎生態經濟是否可持續發展,林農收入是否可持續增長,在確定發展項目上,既要順應市場,又要有前瞻性,向“綠色銀行”要效益。
在組織領導上,雨城區林業局成立災後恢複重建委員會,上至一把手,下到科室正副主任各有責任分工,層層落實,環環緊扣,做到每個項目有牽頭、有督辦、有落實,見成效。
在現場管理上,多措並舉。雨城區林業局實行“一單兩賬”(監督檢查記錄單,監督檢查台賬和整改台賬)管理舉措,對開工項目,負責人員每天到現場督查進度和質量,填寫“一單兩賬”,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質量安全。
在產業布局上,嚴把設計關。區林業部門根據各鄉鎮不同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勢,因地製宜,發展最適合的產業,不搞一刀切。聘請有資質的專業設計單位,從發展品種,發展方式,管護方法,地點選擇等實施專業規劃和設計,確保項目能發展壯大。
在苗木選擇上,嚴把種苗關。所發展的種苗,必需經種苗檢測機構檢測,指數達標方能訂購、栽植,確保種苗品質安全。
在施工進程中,嚴把質量關。對林業產業基地、種植區域,區林業部門在聘請專業監理機構派員全程監理的基礎上,還安排林業技術人員現場督導,負責技術指導和栽植質量的監管。並根據種植業特點,將林木種植質量和成活率與補助掛鉤,如發現質量不合格,成活率不達標,在問責的同時,停止相關補助,立即整改。
達到效果
生態明顯改善
產業不斷壯大
雨城區嚴格按照“區域生態明顯改善、人居環境顯著提升”的目標和全麵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因地製宜、科學重建的要求。以生態建設為主線,以增加林竹經濟效益為重點,做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良性發展,通過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讓青山更美,讓碧水更甜,讓林農收入更高。
木本藥材產業項目完成後,項目區內的植被將得到有效恢複,為全區製藥企業提供豐富的木本藥材原料,促進區域林產品不斷發展、壯大。
隨著木質工業原料林不斷擴大和發展,強化木材加工對原料林項目建設的帶動作用,不但可有效增加木材供給,緩解木材供需矛盾,穩定和提高企業生產能力,促進規模擴張,而且能實現原料定向培育和近距離供應,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綜合成本。同時,通過重點培育楨楠、銀杏等經濟價值較高的珍稀珍貴樹木和杉木、柳杉等速生木質原料樹種,有效改善雨城林種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增加林地單產,提高林地效益,增加林農收入,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培養林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竹林基地建設項目覆蓋全區18個鄉鎮,通過施肥等集約化管護,讓低效竹林達到速生豐產效果。該項目的實施,水土流失將得到有效控製,改善工程區生態狀況,有利於物種的進化和數量的增加,促進生態環境穩定。經測算,低產竹林通過施肥等管護,竹林單位麵積產量和產值可提高30%以上,對增加竹農收入,提升全區竹產業質量等,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記者彭加權
駕駛員自備鐵錘 逃生通道不再封閉
卡特彼勒:WA!配件界“隱藏身份”大揭秘
倒計時5天!利勃海爾誠邀您參加機床行業兩年一度的“智創盛宴”
收官不落幕!徐工服務萬裏行,時刻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