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 城市“卫士”才下班

时间:2025-04-21 01:45:01来源: 分类:探索

張連鳳正在倒垃圾

 

  晚上7點過,卫士匆匆用過晚餐,凌晨雨城區環衛處的点城環衛工人張連鳳騎上自行車,從位於姚橋的下班家出發——她要在8點前趕到市區新民街,開始夜班的卫士工作。

  在市區245萬平方米的凌晨街道保潔麵上,活躍著400多名環衛工人。点城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下班我市延長了環衛工人的卫士工作時間,晚班推遲至淩晨一點下班。凌晨正是点城這些城市“衛士”起早貪黑地工作,換來了城市環境的下班整潔。

  工作雖簡單

  蘊含“技術含量”

  左手拿掃把,卫士右手拿撮箕,凌晨張連鳳在少年宮路與新民街交叉路口至小廊橋的点城區域,來回“巡邏”。無論是地上的白色垃圾,人行道和馬路之間的排水溝的淤泥,還是綠化帶裏隱藏的煙頭,都逃不過張連鳳的“火眼金睛”;碰到市民隨手扔的竹簽,她需要用手掰斷,再扔進撮箕。

  晚上9點,是張連鳳夜班時喜歡的一個時間點——此後,臨街店鋪陸續關門,街上的行人漸漸減少,路麵的垃圾也會變少。

  來回掃了幾圈,張連鳳發現最初清掃的垃圾桶旁,又堆了幾袋生活垃圾,旁邊還有散落的食物殘渣。

  張連鳳拉出垃圾桶的內膽,手和掃把並用,把垃圾裝進垃圾桶;又一手扶著垃圾桶,一手拿著掃把,仔細把散落在箱底的垃圾掃出來。

  環衛工作看似簡單,卻也蘊含著“技術含量”。

  一輛車疾馳而過,車窗裏扔出一個塑料袋,掉在了道路中間。張連鳳左右看了下,趁著車流量不大時,快步走上前,將垃圾收走。

  “眼睛要尖兩頭看,腳尖還要跳得快,這樣才不會出意外。”這是張連鳳總結的經驗。

  每次倒垃圾時,張連鳳要將撮箕內的泥沙石頭清理幹淨。這樣做一是為了減輕重量,二來保護撮箕減少磨損,“撮箕用不好的話,兩個月就被磨壞。而我的,可以用三個多月。”

  夫妻同為環衛工人

  最“盼”熱天雨天

  時間指向夜晚11點,街上的行人不多,張連鳳坐在路邊休息,“走一天腳很痛,用鹽巴水泡一下,第二天就沒事了。”

  與常人不同,張連鳳最喜歡的是兩種極端天氣:大熱天和大雨天,因為“下雨天可以緩一口氣,太陽大一點曬得人不出門”,這兩種天氣情況下,她的工作量會少一些。

  由於目前城區環衛工人尚有100餘名的缺口,不少環衛工人以頂班、代班的方式,確保城區環衛工作的順利開展。張連鳳也不例外,和另外一名環衛工人在每個月共代一個班。

  張連鳳不介意向別人說起她的工作,讓她難過的是部分市民對自己工作的不尊重。一次,一位市民在市區小廊橋,把瓜子殼扔了一地,張連鳳上前勸導,得到的卻是白眼和辱罵。

  “這活雖然髒點累點,其實沒什麽。”12年前的6月,33歲的張連鳳走上街頭,至今曆經了不少這份工作帶來的酸甜苦辣,但在2009年和2011年,她兩次獲得雨城區“優秀環衛工人”稱號。

  談及家人,張連鳳很欣慰:女兒大學畢業後已經參加工作;去年,在她的鼓勵下,丈夫車黎軍從我市某工廠辭職,當上了一名環衛清運工人。

  車黎軍每天淩晨兩點過開始上班。如果張連鳳上夜班,她回家洗漱後,車黎軍差不多就要起床了。

  淩晨12點過,市區華興街路口還有不少吃夜宵的市民。

  “忙得怎麽樣了?”隔著馬路,張連鳳的同事陸元香問道。

  “還行,沒什麽特別的事。”工作閑暇時,張連鳳經常和同事交流當天工作的所見所聞,“再堅持堅持,馬上就可以下班了。”

  淩晨一點,張連鳳所在組的組長何文全走了過來:“今天辛苦了,回家騎車注意安全。”

  “我得趕緊回家,明天早上還要上早班。”張連鳳將工具放在一處居民樓下,騎上自行車,消失在夜幕中——等待她的,除了全新的一天,還有6個小時的早班。

  記者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