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漸去蒙茶出 胡伶攝中峰觀光茶園 吳昭宏攝茶園的文化節奏 黃健攝徐家溝秋色 張敏攝清漪湖水天一色 老是攝最是宜人雙龍峽 李萬平攝漆樹溝晨曦 名語攝 名山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擁有世界聞名的旅游蒙頂山茶生態品牌,這為名山貫徹落實市委三屆七次全會精神找到了建設“生態文明示範”的相促切入點。 2014年,进生名山提出要把名山建設成為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态产這就要求名山要發揮生態環境獨特、业相茶產業規模宏大、融合茶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的旅游組合優勢,在完善配套設施、相促唱響旅遊品牌、进生開拓旅遊市場、态产塑造旅遊形象、业相強化旅遊市場管理等方麵下功夫,融合促進生態旅遊、文化休閑度假旅遊、茶文化主題旅遊發展,形成完備的、獨具名山特色的生態文化旅遊體係,探索出一條文化與旅遊相促進、生態與產業相融合的新路子。 茶旅結合 產業融合發展 茶,是名山的文化之魂。 作為名山區的優勢特色產業,茶產業發展在2014年將重點抓好綠色防控體係、市場體係、科技體係、品牌體係建設,從茶葉全產業鏈恢複重建的角度建設雅攀茶葉產業園,全麵推進災後產業提升,推動茶產業提質增效。 明(27)日,2014年第十屆蒙頂山國際茶文化旅遊節(以下簡稱:旅遊節)將正式開幕。 近年來,以弘揚蒙頂山茶文化為宗旨的旅遊節已經成為了名山區走出去的橋梁和紐帶。通過旅遊節的舉辦,推進茶文化傳播,弘揚茶祖文化、禪茶文化、貢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和茶技文化,把“蒙頂山茶”推向全國,也讓蒙頂山作為世界茶文化聖山的曆史地位得到鞏固。 與此同時,名山通過參加展銷會、博覽會、交易會等活動,大力推廣“蒙頂山茶”,切實增強“蒙頂山茶”品牌的輻射力,從而拓寬“蒙頂山茶”文化的輻射範圍。此外,名山在開展蒙頂山茶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收集整理和創作具有名山地方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詩、茶聯、小說、散文、書法、攝影、繪畫等方麵也在積極努力,依托蒙頂山濃厚的茶文化底蘊,做好茶文化生態旅遊這篇文章,拓展茶文化發展空間,促進茶產業多元化發展。 另外,名山在未來發展蒙頂山茶產業時,還將最大限度地發揮“蒙頂山茶”、“蒙頂”和“蒙山”三個中國馳名商標以及成龍公益代言蒙頂山茶的影響力帶來的品牌宣傳效應,鼓勵企業創綠色有機品牌,多渠道宣傳推介“蒙頂山茶”,提高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讓茶產業的發展帶動旅遊產業的發展。 旅遊發展 建設“一山兩湖三園” 名山區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境內,與峨眉山、青城山齊名,並稱四川三大名山的蒙頂山,以夏禹治水蹤跡所至而名列青史,因蒙頂仙茶自唐入貢而久負盛名,其秀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茶史茶文化更令遊人讚不絕口,山川秀色與仙茶盛譽相得益彰。與蒙山相鄰的十裏煙波百丈湖,水碧如藍,宛若平鏡。山島坐落其間,湖邊綠樹成蔭,山光水色,淡雅寧靜,冬春有萬千野鴨嬉水,夏秋有成群白鶴翔空,宛若雲團覆落,堪稱川藏線上的水上樂園。不僅如此,還有清漪湖、太平湖、雙龍峽……各具特色,令人流連忘返。 2014年,名山區災後恢複重建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產業恢複重建,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特色產業優勢;加快推進生態產業壯大,推進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最終實現全區經濟社會的全麵跨越提升。 由此,名山區提出“一山兩湖三園”的發展構想,對蒙頂山景區進行深度開發,將其建設成為生態文化旅遊相融合的示範點和國家AAAAA級景區;推動百丈湖、清漪湖建設開發,同時,全力打造中峰萬畝觀光茶園、雙河騎龍場萬畝生態茶園、萬古紅草坪萬畝生態茶園三個萬畝觀光茶園。 建設旅遊小環線 充實“旅遊興區”戰略 旅遊產業的發展,除了旅遊資源本身的優勢外,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至關重要。 名山區在緊抓災後恢複重建和省市打造川西綜合交通樞紐的契機,將改造建設一批縣鄉村公路,建立鄉村旅遊小環線,使區內交通更加順暢,與周邊區縣溝通更加便捷。 旅遊小環線全長19.623千米,以名山城區同心橋為起點,途經名山區城東鄉、建山鄉、萬古鄉,到達新店鎮,與國道318線相接形成環線。同時,名山區還將把建山鄉安吉村到邛崍市天台山的旅遊線路進行改造建設,建立鄉村旅遊小環線。 此外,該條旅遊小環線建成後,還將與名山區皇茶大道貫通,在名山區形成以國道、省道幹線為骨架,縣鄉公路為連接,村級公路為補充的公路網絡,形成蒙頂山至邛崍天台山的旅遊通道,對名山全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同時,名山區還將在旅遊小環線沿線高標準建設茶鄉新村,把新村建設與災後重建相結合,與鄉村茶園觀光旅遊發展相結合,打造蒙頂山鄉村旅遊示範村、茅河“茶鄉水韻”第一鎮等特色鄉村旅遊項目,大力發展“茶家樂”,促進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記者 李春蓉
晨霧漸去蒙茶出 胡伶攝
中峰觀光茶園 吳昭宏攝
茶園的文化節奏 黃健攝
徐家溝秋色 張敏攝
清漪湖水天一色 老是攝
最是宜人雙龍峽 李萬平攝
漆樹溝晨曦 名語攝
名山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擁有世界聞名的旅游蒙頂山茶生態品牌,這為名山貫徹落實市委三屆七次全會精神找到了建設“生態文明示範”的相促切入點。
2014年,进生名山提出要把名山建設成為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态产這就要求名山要發揮生態環境獨特、业相茶產業規模宏大、融合茶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的旅游組合優勢,在完善配套設施、相促唱響旅遊品牌、进生開拓旅遊市場、态产塑造旅遊形象、业相強化旅遊市場管理等方麵下功夫,融合促進生態旅遊、文化休閑度假旅遊、茶文化主題旅遊發展,形成完備的、獨具名山特色的生態文化旅遊體係,探索出一條文化與旅遊相促進、生態與產業相融合的新路子。
茶旅結合
產業融合發展
茶,是名山的文化之魂。
作為名山區的優勢特色產業,茶產業發展在2014年將重點抓好綠色防控體係、市場體係、科技體係、品牌體係建設,從茶葉全產業鏈恢複重建的角度建設雅攀茶葉產業園,全麵推進災後產業提升,推動茶產業提質增效。
明(27)日,2014年第十屆蒙頂山國際茶文化旅遊節(以下簡稱:旅遊節)將正式開幕。
近年來,以弘揚蒙頂山茶文化為宗旨的旅遊節已經成為了名山區走出去的橋梁和紐帶。通過旅遊節的舉辦,推進茶文化傳播,弘揚茶祖文化、禪茶文化、貢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和茶技文化,把“蒙頂山茶”推向全國,也讓蒙頂山作為世界茶文化聖山的曆史地位得到鞏固。
與此同時,名山通過參加展銷會、博覽會、交易會等活動,大力推廣“蒙頂山茶”,切實增強“蒙頂山茶”品牌的輻射力,從而拓寬“蒙頂山茶”文化的輻射範圍。此外,名山在開展蒙頂山茶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收集整理和創作具有名山地方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詩、茶聯、小說、散文、書法、攝影、繪畫等方麵也在積極努力,依托蒙頂山濃厚的茶文化底蘊,做好茶文化生態旅遊這篇文章,拓展茶文化發展空間,促進茶產業多元化發展。
另外,名山在未來發展蒙頂山茶產業時,還將最大限度地發揮“蒙頂山茶”、“蒙頂”和“蒙山”三個中國馳名商標以及成龍公益代言蒙頂山茶的影響力帶來的品牌宣傳效應,鼓勵企業創綠色有機品牌,多渠道宣傳推介“蒙頂山茶”,提高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讓茶產業的發展帶動旅遊產業的發展。
旅遊發展
建設“一山兩湖三園”
名山區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境內,與峨眉山、青城山齊名,並稱四川三大名山的蒙頂山,以夏禹治水蹤跡所至而名列青史,因蒙頂仙茶自唐入貢而久負盛名,其秀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茶史茶文化更令遊人讚不絕口,山川秀色與仙茶盛譽相得益彰。與蒙山相鄰的十裏煙波百丈湖,水碧如藍,宛若平鏡。山島坐落其間,湖邊綠樹成蔭,山光水色,淡雅寧靜,冬春有萬千野鴨嬉水,夏秋有成群白鶴翔空,宛若雲團覆落,堪稱川藏線上的水上樂園。不僅如此,還有清漪湖、太平湖、雙龍峽……各具特色,令人流連忘返。
2014年,名山區災後恢複重建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產業恢複重建,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特色產業優勢;加快推進生態產業壯大,推進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最終實現全區經濟社會的全麵跨越提升。
由此,名山區提出“一山兩湖三園”的發展構想,對蒙頂山景區進行深度開發,將其建設成為生態文化旅遊相融合的示範點和國家AAAAA級景區;推動百丈湖、清漪湖建設開發,同時,全力打造中峰萬畝觀光茶園、雙河騎龍場萬畝生態茶園、萬古紅草坪萬畝生態茶園三個萬畝觀光茶園。
建設旅遊小環線
充實“旅遊興區”戰略
旅遊產業的發展,除了旅遊資源本身的優勢外,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至關重要。
名山區在緊抓災後恢複重建和省市打造川西綜合交通樞紐的契機,將改造建設一批縣鄉村公路,建立鄉村旅遊小環線,使區內交通更加順暢,與周邊區縣溝通更加便捷。
旅遊小環線全長19.623千米,以名山城區同心橋為起點,途經名山區城東鄉、建山鄉、萬古鄉,到達新店鎮,與國道318線相接形成環線。同時,名山區還將把建山鄉安吉村到邛崍市天台山的旅遊線路進行改造建設,建立鄉村旅遊小環線。
此外,該條旅遊小環線建成後,還將與名山區皇茶大道貫通,在名山區形成以國道、省道幹線為骨架,縣鄉公路為連接,村級公路為補充的公路網絡,形成蒙頂山至邛崍天台山的旅遊通道,對名山全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同時,名山區還將在旅遊小環線沿線高標準建設茶鄉新村,把新村建設與災後重建相結合,與鄉村茶園觀光旅遊發展相結合,打造蒙頂山鄉村旅遊示範村、茅河“茶鄉水韻”第一鎮等特色鄉村旅遊項目,大力發展“茶家樂”,促進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記者 李春蓉
《晚霞》雜誌雅安獻愛心
漢源縣新堰社區入圍2019四川特色村
石棉縣組織孩子玩遊戲 快樂過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