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洗礼千年 汉风古韵依然——东汉方形圆环螭龙凤鸟钮“李宜私印”铜印章

时间:2025-04-21 01:13:55来源: 分类:探索

    在市博物館二樓展廳內,李宜私印一枚精美的浪花方形圓環螭龍鳳鳥鈕青銅印章靜靜地安放在了展櫃中,任由市民參觀。洗礼
    環狀曲螭龍紋的千年印鈕,龍身飾滿鱗甲,汉风上部蹲著一隻鳳鳥,古韵單是依然圆环印章印章的外型,便充滿著神秘色彩。东汉
    在正方形印台上,形凤鸟模糊地能看到白文篆書“李宜私印”四字。螭龙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寶華在看了這枚印章之後,钮铜認為它身上龍鳳的李宜私印形象比太陽神鳥更能代表中國文化。
    不少市民在看了這枚印章之後,浪花心中也充滿疑惑:這枚印章是洗礼怎麽發現的,它的千年主人李宜又是何許人也?

尋根:
歲月帶不走的漢風古韻

    “李宜私印”經鑒定屬於東漢時期的印章。這枚青銅印章“駐顏有方”,即使今天看起來依舊圓潤,有金屬光澤。
    它是如何躲過歲月的侵蝕,在一千餘年後的今天依舊“漢韻猶存”?
    時間回溯到30年前的一天,雅安蘆山縣蘆陽河水滾滾東流,當時傳言在蘆陽河中能淘到大塊的金子,一夜暴富,淘金熱方興未艾。
    “這也是一枚‘淘金印’。”曾經在蘆山縣文管所工作的市博物館副館長郭鳳武說,“‘李宜私印’和蘆山很多印章一樣,都是老百姓在淘金時無意發現的。”
    這枚印章是在從民間征集文物時,文管所從蘆山縣清源鄉老百姓的手中搜集回來的。“曆經大浪洗禮,這枚青銅印章除了印麵有磨損,龍身上有一劃痕之外,相對完整。”郭鳳武說。
    深埋河底,沉隱千年。這枚漢代的印章正是因為有了河水的保護,沒有被氧化和腐蝕。河水的衝刷反而增添了它的光澤。
    千餘年後的今天,人們看到它,它仍舊保留著最真實的漢韻。

疑惑:
龍鳳連起的“九連環”

    在蘆山出土和發現了眾多的印章,從無人能解讀的巴蜀印章,到關內侯印等官印,再到“李宜私印”,這些印章如同環環相扣的“九連環”,串起了蘆山、雅安,甚至是整個四川的曆史。
    滎經已故學者何元粲1990年曾指出,從漢字印與巴蜀文字印經常並存的現象可知,巴蜀印章與中原印章應有同源關係。再由印章形狀從開始的圓和方,漸漸出現異形來推測。這一定是由官印逐漸變化成私印的結果。
    《周禮·地官·司市》中所記載的“見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的官方規定來推斷,璽節應是商旅出入國門的憑證,而巴蜀印章則可視為璽節上的印章。
    有些私印,或相當於商人的名片。凡商人持有“王”字巴蜀印章者,大概就獲得了出口貿易的特許。
    何元粲的這一新論,將巴蜀印章視為商業通行證。
    最早的南方絲綢之路靈關道便是從邛崍至蘆山,過靈關,走向滇藏。難道“李宜私印”也是商業通行證的一種?
    據郭鳳武介紹,龍鳳作為皇家專屬的起源便是漢朝。在所用的印章之上,雕有龍鳳,就說明這枚印章絕不是一般的私印。
    在漢代,關內侯官印上是神獸玄武,將領所持虎符印信上是神獸白虎。“在古代,一枚印章上神獸青龍和朱雀(鳳凰)都有,那意味著什麽?”
    和巴蜀印章一樣,“李宜私印”就像是九連環中的一環,或許將這環解開之後,古老符號背後的曆史密碼皆將重見天日。

猜測:
他是南絲路上的巨賈,還是握權一方的諸侯?

    東漢、龍鳳,簡單的兩個元素加在一起,卻讓這枚印信的主人李宜身份留下了叢叢迷霧。
    “關內侯印”既然為東漢中央政權頒發給地方首領象征權力的諸侯之印,那蘆山縣發現的這枚“關內侯印”的主人是誰呢?
    關於李宜的身份,郭鳳武查閱史料,可史書之上沒有任何記載。而印信出現的地點蘆山卻為此人的身份提供了多重可能。
    蘆山是漢代中國西南最後一座漢人邊塞城池,而且蘆山本身就處於開辟於漢代的古南方絲綢之路的線路之上。
    或許,在一千餘年前,身奉皇命,李宜帶著一支巨大商隊開拓對外貿易,翻越鎮西山,來到蘆山縣城。蘆山前往靈關的途中,身上的印信不小心落入了蘆山的玉溪河中。
    再或許,李宜是皇親國戚,被流放到當時的西南邊關蘆山衛戍邊城,由於戰亂不斷,關於他的曆史記載淹沒在了曆史長河中,又或者後來前來鎮守蘆山的薑維名聲太盛,將他的光芒掩蓋了下去,讓他成為蘆山曆史上的一位過客。
    在郭鳳武看來,這些都隻能是這位神秘人物身份的一種猜測。
    李宜究竟是何許人也?隻有曾經陪伴著他的這枚印信知道。
記者  王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