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天寶飛地園區草壩片區 記者 郝立藝 攝 重建故事 產城一體 為民帶來實惠 從地理位置上看,产城作為寶興南大門的相融新图靈關鎮:東鄰蘆山,有蘆靈路相連;南毗天全,勾画有大老路相通;西連康定,灾区有正建設中的产城寶康路;北接小金,有被譽為“生命通道”的相融新图省道210線,以及國道351線。勾画這些都可為石城靈關實現重建中確定的灾区產城一體化發展思路,帶來不可多得的产城機遇。 如今,相融新图曆經兩年多重建,勾画當昔日身處老場鎮中心地帶的灾区一家家中、小、产城微石材企業搬遷至新規劃的相融新图產業園區,原有廠址上,勾画一個個高標準規劃建設的新城安置點、醫療中心、學校拔地而起。寶興靈關,這座以漢白玉石材加工聞名的小鎮,也由此在產城一體中孕育出了更多利為民所謀,實惠為民所得的實效。 這其中的成效,就有緊鄰靈關新城而建,從昔日荒亂河灘變成如今工業園區的漢白玉精品產業園區。位於園區入口處的,是首個在此開工重建,並首個實現投產的寶興縣玉龍石材有限公司。 “雖然新廠房的占地麵積還是20畝,但與震前位於靈關場鎮中心的老廠房相比,卻不可同日而語。”公司負責人龍俊義說,以前的老廠區因與周圍民居交叉相錯,加之工廠生產產生的噪音,給周圍居民生活帶來不小影響。 而如今,新園區內包括該公司在內的20多家企業,不僅廠房全部實現標準化,設備全麵實現提檔升級,更是按照嚴格的環保要求,配套建設了汙水循環處理係統。“脫水後的粉體可賣給其他企業再加工,而分離後的水則可循環利用,既降低了成本,也將環境汙染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在龍俊義的公司,享受到產城一體實惠的,還有不少在靈關新城打造中從農民搖身一變成為產業工人的城鎮新居民。 就在今年初,為滿足公司生產需要,玉龍石材有限公司招聘了20名員工,全部來自靈關鎮。而招聘的工人中,就有即將在新場安置點裝修新家的蒲明芬。 從一名長期務農和外出打零工的農民,轉身成為一名磨板流水線上的工人,每月3千多元的工資,讓她守在家門口就有了穩定收入。“新家所在的新場城房安置點,如今已提檔升級為‘新場石街’,在打造街道景觀時,將用上寶興現有的各類石材品種。“這樣打造不僅有特色,而且也會激活小區內商鋪的潛在價值。”對於今後的生活,蒲明芬的言語中充滿希望和自信。寶興縣漢白玉精品石材園區 群眾感受 新城發展 宜商宜居宜遊 災後重建伊始,寶興確定了靈關新城作為縣域經濟中心與商貿中心、大理石綜合產業城、熊貓故鄉南大門,兼具宜居、宜業、宜遊、生態等業態的綜合型城鎮新定位。 隨著重建再攻堅步伐的快速推進,兩年來,這裏的不少群眾也在靈關新城的打造中,建起了可發展產業的新家;或發揮生態優勢,緊鄰新城發展起了連片的農業產業基地。 駱玉瓊的新家位於靈關新城中,已先期完成重建並入住的中壩城房重建1期項目內。作為首批搬進該小區的重建戶,駱玉瓊怎麽也沒想到,新家不僅可用於居住,還可以發展成家庭式小旅館。 “新家裝修前,村裏自建委給我出了新點子,如今這些想法都已基本實現了。”駱玉瓊樓上樓下地逐一展示了其中的3間客房。1個大床房,2個小床房,每個房間內設施一應俱全,價格從80至120元不等。 “雖然新家外的中壩2期項目還在施工,路有些不好走,但國慶期間,仍有不少前來寶興旅遊的遊客入住。”駱玉瓊介紹說,聽著遊客說新家建得像商品房小區一樣漂亮,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客人的到來,給駱玉瓊增加的不僅是經濟收入,更是帶來了今後依托新家大幅改善生活水平的希望。 “等今年城房重建全麵完成後,靈關新城將還有不少重建戶選擇‘亦家亦業’的生活方式。”駱玉瓊說,她並不擔心今後前來住宿遊客減少這個問題。在她看來,全新打造後的靈關新城,不僅原有的石材產業得到提檔升級,相應配套的高水平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以及位於靈關之側,正按照國家4A級標準打造中的空石林景區,都將讓靈關從過去旅遊上的過境地,變成宜商、宜居、宜遊的好去處。正在精密機器前加工漢白玉的工人 媒體點評 產業興城 農民變身工人 《經濟日報》:2013年“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後,四川省雅安滎經縣全麵啟動了烈太產業新城建設,通過近一年時間的推進,一座新的產業之城已具雛形。滎經縣計劃通過5年時間的努力,把烈太產業新城建成微晶玻璃產能超2000萬平方米,並將微晶材料產業園區打造成產值過百億元的園區,真正建成一個產業雄厚、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生態優美的產業新城。 滎經縣烈太產業新城定位為“兩化互動新典範、生態美麗滎經城”,總規劃麵積6平方公裏左右,由微晶新材料產業園區和配套城市功能區兩部分構成。其中,以烈太鄉先期啟動範圍作為核心區,總麵積3.5平方公裏,其餘部分為擴展區。在推進產業新城建設上,當地堅持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的理念,強調生態文明建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突出項目推動,推進產城一體化。 目前,包括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不少企業已經入駐。以一名微晶為例,這是一家集微晶材料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該公司建設的3條生產線已經全部投產運營,年產量達150萬平方米,實現產值5億元,可同時解決當地600多農民的就業問題,讓當地傳統農民轉身變成新材料生產線上的產業工人。 延伸閱讀 產城融合發展 凸顯經濟民生效應 “產城一體”是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化互動”的重要途徑。但“產城一體”絕非“產城一起”,或“1+1=2”這樣簡單相加即可得的計算方式。如何才能讓產業和城市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災後恢複重建中,產業重建發展和新型城鎮建設成為了雅安災後恢複重建中,一項極具挑戰性的“複合型”民生工程。 科學地劃分功能定位、科學地選擇空間組合方式、科學地根據產業園區建設需要布局城市新區、科學同步規劃建設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一次次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為雅安在重建中實現產城一體、產城相融這一目標,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如今,曆經兩年多、數百個日夜的砥礪前行,一座座產城一體、產城相融的新城,已然在雅安震後這塊土地上,煥發新顏: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成雅工業園區、蘆山縣產業集中區、滎經縣烈太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寶興縣漢白玉特色工業集中區…… 城鎮、產業體係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根據市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的最新統計,截至10月25日,全市納入總規的城鎮體係的116個恢複重建項目,估算總投資87.6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69.92億元,完成投資的79.79%。 那麽,城鎮體係建設的成效又是如何體現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的呢?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對城鎮體係建設在產城一體、產城相融所起到的作用,市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城建科科長鄧勝,給出了形象的比喻。 正如其所言,此次城鎮體係建設總計分為市政基礎設施、曆史文化名城名鎮、風景名勝區建設等3個大類。以其中的市政基礎設施為例,就涉及城市道路、橋梁、供水廠、汙水處理廠、供排水管道等11個小項。 以完善的供水設施為例,不僅可有效滿足城鎮居民生活和商業用水,更可將剩餘部分有效供給城鎮周圍的產業園區,除可極大減少重複建設成本外,還能進一步促使城鎮、產業園區更趨科學合理地布局。 與之同時顯現的,還有如滾雪球般擴大的資金乘數效應。 以我市中心城區(包括雨城區、名山區、經開區)為例,其用於城鎮體係建設的資金約為40億元。隨著城鎮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善,從去年至今年,該區域內的雨城區中心城區,僅房地產業的累計投資就達到38.7億元。“這些還不包括基於完善的城鎮體係建設,慕名來雅安投資的工業企業。”鄧勝說。 災後重建中,推進城鎮化建設必須算清的兩筆賬:一是進城農民的飯碗在哪裏?二是為進城農民提供上學、看病、住房、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的錢從哪兒來?前者說的是進城農民要在城市落腳,先得有就業的機會,後者說的是進城農民的權益保障,兩者都離不開支撐城鎮經濟發展的產業。 作為我市產城一體建設探索實踐的重要一環,產業的配套必然不可或缺。 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四川雅安經濟開發區),現有企業93家,從業人員10834人,其中55家已產生利稅,2014年當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入8.8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28.5億元。 蘆山縣產業集中區,2014年完成基礎設施投入0.22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9.3億元。寶興工業集中區,2014年完成基礎設施投入0.1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7.02億元。 …… “在入駐企業帶來顯著經濟效益時,我們同樣不可忽視目前全市工業園區已吸納的約5.77萬從業人員。”提及產城一體,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 如其所言,如此龐大的從業群體,吃穿住行、醫療衛生、子女就學、休閑娛樂等要素,如何保障?產業新城城鎮化的軟硬件要素的配套完善,必須同步有序跟進。 以寶興工業集中區為例,在與緊鄰的靈關新城中,這裏通過疏解縣城行政功能,對原有醫療衛生服務功能提檔升級,建起可容納更多幼兒和學生的學校,相應的餐飲、金融、娛樂等商業,也隨著新城建設有了更為合理的布局和明確的功能劃分。 同樣,當這些與產業生產配套的服務體係日趨完善,產業的發展也必將產生“反哺”效應,帶動更多當地的城鎮居民就業致富。 記者 孫振宇
蘆天寶飛地園區草壩片區 記者 郝立藝 攝
重建故事
產城一體 為民帶來實惠
從地理位置上看,产城作為寶興南大門的相融新图靈關鎮:東鄰蘆山,有蘆靈路相連;南毗天全,勾画有大老路相通;西連康定,灾区有正建設中的产城寶康路;北接小金,有被譽為“生命通道”的相融新图省道210線,以及國道351線。勾画這些都可為石城靈關實現重建中確定的灾区產城一體化發展思路,帶來不可多得的产城機遇。
如今,相融新图曆經兩年多重建,勾画當昔日身處老場鎮中心地帶的灾区一家家中、小、产城微石材企業搬遷至新規劃的相融新图產業園區,原有廠址上,勾画一個個高標準規劃建設的新城安置點、醫療中心、學校拔地而起。寶興靈關,這座以漢白玉石材加工聞名的小鎮,也由此在產城一體中孕育出了更多利為民所謀,實惠為民所得的實效。
這其中的成效,就有緊鄰靈關新城而建,從昔日荒亂河灘變成如今工業園區的漢白玉精品產業園區。位於園區入口處的,是首個在此開工重建,並首個實現投產的寶興縣玉龍石材有限公司。
“雖然新廠房的占地麵積還是20畝,但與震前位於靈關場鎮中心的老廠房相比,卻不可同日而語。”公司負責人龍俊義說,以前的老廠區因與周圍民居交叉相錯,加之工廠生產產生的噪音,給周圍居民生活帶來不小影響。
而如今,新園區內包括該公司在內的20多家企業,不僅廠房全部實現標準化,設備全麵實現提檔升級,更是按照嚴格的環保要求,配套建設了汙水循環處理係統。“脫水後的粉體可賣給其他企業再加工,而分離後的水則可循環利用,既降低了成本,也將環境汙染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在龍俊義的公司,享受到產城一體實惠的,還有不少在靈關新城打造中從農民搖身一變成為產業工人的城鎮新居民。
就在今年初,為滿足公司生產需要,玉龍石材有限公司招聘了20名員工,全部來自靈關鎮。而招聘的工人中,就有即將在新場安置點裝修新家的蒲明芬。
從一名長期務農和外出打零工的農民,轉身成為一名磨板流水線上的工人,每月3千多元的工資,讓她守在家門口就有了穩定收入。“新家所在的新場城房安置點,如今已提檔升級為‘新場石街’,在打造街道景觀時,將用上寶興現有的各類石材品種。“這樣打造不僅有特色,而且也會激活小區內商鋪的潛在價值。”對於今後的生活,蒲明芬的言語中充滿希望和自信。
寶興縣漢白玉精品石材園區
群眾感受
新城發展 宜商宜居宜遊
災後重建伊始,寶興確定了靈關新城作為縣域經濟中心與商貿中心、大理石綜合產業城、熊貓故鄉南大門,兼具宜居、宜業、宜遊、生態等業態的綜合型城鎮新定位。
隨著重建再攻堅步伐的快速推進,兩年來,這裏的不少群眾也在靈關新城的打造中,建起了可發展產業的新家;或發揮生態優勢,緊鄰新城發展起了連片的農業產業基地。
駱玉瓊的新家位於靈關新城中,已先期完成重建並入住的中壩城房重建1期項目內。作為首批搬進該小區的重建戶,駱玉瓊怎麽也沒想到,新家不僅可用於居住,還可以發展成家庭式小旅館。
“新家裝修前,村裏自建委給我出了新點子,如今這些想法都已基本實現了。”駱玉瓊樓上樓下地逐一展示了其中的3間客房。1個大床房,2個小床房,每個房間內設施一應俱全,價格從80至120元不等。
“雖然新家外的中壩2期項目還在施工,路有些不好走,但國慶期間,仍有不少前來寶興旅遊的遊客入住。”駱玉瓊介紹說,聽著遊客說新家建得像商品房小區一樣漂亮,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客人的到來,給駱玉瓊增加的不僅是經濟收入,更是帶來了今後依托新家大幅改善生活水平的希望。
“等今年城房重建全麵完成後,靈關新城將還有不少重建戶選擇‘亦家亦業’的生活方式。”駱玉瓊說,她並不擔心今後前來住宿遊客減少這個問題。在她看來,全新打造後的靈關新城,不僅原有的石材產業得到提檔升級,相應配套的高水平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以及位於靈關之側,正按照國家4A級標準打造中的空石林景區,都將讓靈關從過去旅遊上的過境地,變成宜商、宜居、宜遊的好去處。
正在精密機器前加工漢白玉的工人
媒體點評
產業興城 農民變身工人
《經濟日報》:2013年“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後,四川省雅安滎經縣全麵啟動了烈太產業新城建設,通過近一年時間的推進,一座新的產業之城已具雛形。滎經縣計劃通過5年時間的努力,把烈太產業新城建成微晶玻璃產能超2000萬平方米,並將微晶材料產業園區打造成產值過百億元的園區,真正建成一個產業雄厚、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生態優美的產業新城。
滎經縣烈太產業新城定位為“兩化互動新典範、生態美麗滎經城”,總規劃麵積6平方公裏左右,由微晶新材料產業園區和配套城市功能區兩部分構成。其中,以烈太鄉先期啟動範圍作為核心區,總麵積3.5平方公裏,其餘部分為擴展區。在推進產業新城建設上,當地堅持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的理念,強調生態文明建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突出項目推動,推進產城一體化。
目前,包括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不少企業已經入駐。以一名微晶為例,這是一家集微晶材料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高新科技企業。該公司建設的3條生產線已經全部投產運營,年產量達150萬平方米,實現產值5億元,可同時解決當地600多農民的就業問題,讓當地傳統農民轉身變成新材料生產線上的產業工人。
延伸閱讀
產城融合發展
凸顯經濟民生效應
“產城一體”是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化互動”的重要途徑。但“產城一體”絕非“產城一起”,或“1+1=2”這樣簡單相加即可得的計算方式。如何才能讓產業和城市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災後恢複重建中,產業重建發展和新型城鎮建設成為了雅安災後恢複重建中,一項極具挑戰性的“複合型”民生工程。
科學地劃分功能定位、科學地選擇空間組合方式、科學地根據產業園區建設需要布局城市新區、科學同步規劃建設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一次次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為雅安在重建中實現產城一體、產城相融這一目標,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如今,曆經兩年多、數百個日夜的砥礪前行,一座座產城一體、產城相融的新城,已然在雅安震後這塊土地上,煥發新顏: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成雅工業園區、蘆山縣產業集中區、滎經縣烈太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寶興縣漢白玉特色工業集中區……
城鎮、產業體係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根據市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的最新統計,截至10月25日,全市納入總規的城鎮體係的116個恢複重建項目,估算總投資87.6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69.92億元,完成投資的79.79%。
那麽,城鎮體係建設的成效又是如何體現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的呢?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對城鎮體係建設在產城一體、產城相融所起到的作用,市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城建科科長鄧勝,給出了形象的比喻。
正如其所言,此次城鎮體係建設總計分為市政基礎設施、曆史文化名城名鎮、風景名勝區建設等3個大類。以其中的市政基礎設施為例,就涉及城市道路、橋梁、供水廠、汙水處理廠、供排水管道等11個小項。
以完善的供水設施為例,不僅可有效滿足城鎮居民生活和商業用水,更可將剩餘部分有效供給城鎮周圍的產業園區,除可極大減少重複建設成本外,還能進一步促使城鎮、產業園區更趨科學合理地布局。
與之同時顯現的,還有如滾雪球般擴大的資金乘數效應。
以我市中心城區(包括雨城區、名山區、經開區)為例,其用於城鎮體係建設的資金約為40億元。隨著城鎮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善,從去年至今年,該區域內的雨城區中心城區,僅房地產業的累計投資就達到38.7億元。“這些還不包括基於完善的城鎮體係建設,慕名來雅安投資的工業企業。”鄧勝說。
災後重建中,推進城鎮化建設必須算清的兩筆賬:一是進城農民的飯碗在哪裏?二是為進城農民提供上學、看病、住房、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的錢從哪兒來?前者說的是進城農民要在城市落腳,先得有就業的機會,後者說的是進城農民的權益保障,兩者都離不開支撐城鎮經濟發展的產業。
作為我市產城一體建設探索實踐的重要一環,產業的配套必然不可或缺。
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四川雅安經濟開發區),現有企業93家,從業人員10834人,其中55家已產生利稅,2014年當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入8.8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28.5億元。
蘆山縣產業集中區,2014年完成基礎設施投入0.22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9.3億元。寶興工業集中區,2014年完成基礎設施投入0.1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7.02億元。
……
“在入駐企業帶來顯著經濟效益時,我們同樣不可忽視目前全市工業園區已吸納的約5.77萬從業人員。”提及產城一體,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
如其所言,如此龐大的從業群體,吃穿住行、醫療衛生、子女就學、休閑娛樂等要素,如何保障?產業新城城鎮化的軟硬件要素的配套完善,必須同步有序跟進。
以寶興工業集中區為例,在與緊鄰的靈關新城中,這裏通過疏解縣城行政功能,對原有醫療衛生服務功能提檔升級,建起可容納更多幼兒和學生的學校,相應的餐飲、金融、娛樂等商業,也隨著新城建設有了更為合理的布局和明確的功能劃分。
同樣,當這些與產業生產配套的服務體係日趨完善,產業的發展也必將產生“反哺”效應,帶動更多當地的城鎮居民就業致富。 記者 孫振宇
智造泉工 閃耀廣交會
父母親手準備 外麵買不到
除夕巧遇立春 百年間僅有三次
漢陰縣統計局春節前夕看望慰問退休老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