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6)日,抓质自力記者從蘆山縣重建辦獲悉,量赶該縣把住房重建作為重建工作的进度建首要任務來抓,迅速鎖定年底前、更生春節前和災後一周年三個時間節點,抓质自力倒排工期,量赶及時製定出台住房重建實施方案和金融支持、进度建征地拆遷等配套政策,更生加強了市場監管,抓质自力對標磚、量赶砂石、进度建鋼材、更生水泥等實行臨時價格幹預,抓质自力限價銷售。量赶在確保質量安全的进度建前提下,蘆山縣強力推進農房重建工作。 新村聚居點: 加班加點抓緊施工 14日淩晨5點過,蘆山縣小雨淅淅瀝瀝。 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音,在龍門鄉王家村聚居點建設現場,泵車仍然在進行混凝土澆築作業。 “等澆築結束後,第二班工人就來砌磚,第一班工人好好回去休息。”施工企業負責人彭波在現場坐鎮指揮。 淩晨6點過,混凝土澆築完畢,第一班施工人員下班,第二班工人繼續冒雨施工。 王家村聚居點第一期啟動施工的12套房屋,計劃在1月初完成主體建設,春節前達到基本入住條件。因此,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必須加班加點趕進度,才能完成施工目標。 “王家村聚居點建設現場的施工人員,共有木工、電工、泥工、鋼筋工等工人60餘名。”彭波說,工人均實行兩班倒,弘揚“5+2”、“白加黑”的奉獻精神。 施工方在加班加點趕進度的同時,市直機關駐龍門鄉工作組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成員李輝,在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幫助施工企業從石棉協調了一輛泵車。 14日早上9點,在飛仙關鎮鳳凰村聚居點建設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冒雨施工。 按照“七彩鳳凰、生態新村”定位,鳳凰村聚居點結合本村自然山水林資源,延續“傍田而居”、“緣溪而居”、“依山而居”的人居環境特征,分為水田農居、花園農居、果園農居、生態觀光農田等部分,力求保護並突出本地鄉村環境和鄉土文化特色。配套的公共基礎設施包括村委會、衛生站、文化活動室、農村書屋以及優質無公害的農產品交易市場,並同步改造電力管網、電信管網以及聚居點的給排水係統。 “小雨不停工,大雨就在室內裝修。”飛仙關鎮副鎮長劉強介紹,鳳凰村聚居點規劃建設115套農房,目前已開工建設67套,其中49套完成了二層以上主體建設,“群眾期盼早日搬進新家,我們力爭在春節前完成54套農房的建設工作。” 散戶農房: 不等不靠積極行動 在雙石鎮圍塔村1組,一棟新修建的二層小洋房立在路邊,很是醒目。這是村民吳天珍的新家,從7月份開始著手動工修建,到11月底正式完工,如今一家四口人已經正式搬入新家居住。 吳天珍認為,隻有家才是最溫暖的地方。但重建一棟樓房,對於一個並不寬裕的家庭來說,麵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資金短缺。 “資金再困難也要想辦法,反正早晚都得建房子,還不如早點動工把房子修好,早點從過渡安置房中搬出來。”除了自籌的資金,吳天珍家還貸款3萬元,在重建過程中嚴格按照重建標準建設,地圈梁、構造柱一應俱全。 在蘆山縣散戶農房重建中,受災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家園,通過自己出一點、銀行貸一點的方式,啟動重建工作。蘆山縣通過召開壩壩會、戶長會,推進村務組務公開,利用電視公告、服務大篷車、發放“明白卡”等方式,深入宣傳住房重建政策,讓住房重建的補助標準、資金發放方式、安全選址和抗震設防的要求深入人心。目前,蘆山縣農村信用聯社已向重建戶發放貸款14702萬元。 與此同時,蘆山嚴格實行農村居民住房強製性抗震設防標準,培訓合格工匠,確保工程質量。 今年7月份,思延鄉周村村村民衛武參加了蘆山縣千名建築工匠大培訓,通過10天的培訓,係統學習了農房建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施工要求、技術要點等,經鑒定合格後取得了“建築工匠合格證”和勞動部門技能頒發的等級證書。這段時間,衛武忙著在鄉上為村民重建農房,同時他還擔任了周村村的農房重建技術指導員。 衛武有著10多年的建築行業從業經驗,但培訓中的很多內容他以前隻是一知半解,並不完全清楚。“比如修建一棟磚混結構的房子,圈梁應該多大、地基應該打多深,如何加構造柱、現澆,這些都是有相應技術標準的,隻有按照要求來修,房子才能達到抗震設防標準。” 記者 張婧
昨(16)日,抓质自力記者從蘆山縣重建辦獲悉,量赶該縣把住房重建作為重建工作的进度建首要任務來抓,迅速鎖定年底前、更生春節前和災後一周年三個時間節點,抓质自力倒排工期,量赶及時製定出台住房重建實施方案和金融支持、进度建征地拆遷等配套政策,更生加強了市場監管,抓质自力對標磚、量赶砂石、进度建鋼材、更生水泥等實行臨時價格幹預,抓质自力限價銷售。量赶在確保質量安全的进度建前提下,蘆山縣強力推進農房重建工作。
新村聚居點:
加班加點抓緊施工
14日淩晨5點過,蘆山縣小雨淅淅瀝瀝。
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音,在龍門鄉王家村聚居點建設現場,泵車仍然在進行混凝土澆築作業。
“等澆築結束後,第二班工人就來砌磚,第一班工人好好回去休息。”施工企業負責人彭波在現場坐鎮指揮。
淩晨6點過,混凝土澆築完畢,第一班施工人員下班,第二班工人繼續冒雨施工。
王家村聚居點第一期啟動施工的12套房屋,計劃在1月初完成主體建設,春節前達到基本入住條件。因此,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必須加班加點趕進度,才能完成施工目標。
“王家村聚居點建設現場的施工人員,共有木工、電工、泥工、鋼筋工等工人60餘名。”彭波說,工人均實行兩班倒,弘揚“5+2”、“白加黑”的奉獻精神。
施工方在加班加點趕進度的同時,市直機關駐龍門鄉工作組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成員李輝,在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幫助施工企業從石棉協調了一輛泵車。
14日早上9點,在飛仙關鎮鳳凰村聚居點建設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冒雨施工。
按照“七彩鳳凰、生態新村”定位,鳳凰村聚居點結合本村自然山水林資源,延續“傍田而居”、“緣溪而居”、“依山而居”的人居環境特征,分為水田農居、花園農居、果園農居、生態觀光農田等部分,力求保護並突出本地鄉村環境和鄉土文化特色。配套的公共基礎設施包括村委會、衛生站、文化活動室、農村書屋以及優質無公害的農產品交易市場,並同步改造電力管網、電信管網以及聚居點的給排水係統。
“小雨不停工,大雨就在室內裝修。”飛仙關鎮副鎮長劉強介紹,鳳凰村聚居點規劃建設115套農房,目前已開工建設67套,其中49套完成了二層以上主體建設,“群眾期盼早日搬進新家,我們力爭在春節前完成54套農房的建設工作。”
散戶農房:
不等不靠積極行動
在雙石鎮圍塔村1組,一棟新修建的二層小洋房立在路邊,很是醒目。這是村民吳天珍的新家,從7月份開始著手動工修建,到11月底正式完工,如今一家四口人已經正式搬入新家居住。
吳天珍認為,隻有家才是最溫暖的地方。但重建一棟樓房,對於一個並不寬裕的家庭來說,麵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資金短缺。
“資金再困難也要想辦法,反正早晚都得建房子,還不如早點動工把房子修好,早點從過渡安置房中搬出來。”除了自籌的資金,吳天珍家還貸款3萬元,在重建過程中嚴格按照重建標準建設,地圈梁、構造柱一應俱全。
在蘆山縣散戶農房重建中,受災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家園,通過自己出一點、銀行貸一點的方式,啟動重建工作。蘆山縣通過召開壩壩會、戶長會,推進村務組務公開,利用電視公告、服務大篷車、發放“明白卡”等方式,深入宣傳住房重建政策,讓住房重建的補助標準、資金發放方式、安全選址和抗震設防的要求深入人心。目前,蘆山縣農村信用聯社已向重建戶發放貸款14702萬元。
與此同時,蘆山嚴格實行農村居民住房強製性抗震設防標準,培訓合格工匠,確保工程質量。
今年7月份,思延鄉周村村村民衛武參加了蘆山縣千名建築工匠大培訓,通過10天的培訓,係統學習了農房建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施工要求、技術要點等,經鑒定合格後取得了“建築工匠合格證”和勞動部門技能頒發的等級證書。這段時間,衛武忙著在鄉上為村民重建農房,同時他還擔任了周村村的農房重建技術指導員。
衛武有著10多年的建築行業從業經驗,但培訓中的很多內容他以前隻是一知半解,並不完全清楚。“比如修建一棟磚混結構的房子,圈梁應該多大、地基應該打多深,如何加構造柱、現澆,這些都是有相應技術標準的,隻有按照要求來修,房子才能達到抗震設防標準。”
記者 張婧
馬來西亞“乒乓姑娘”:成都是我另一個家
沃克被踢出陣容後首次發聲 雖不爽但支持主帥
前皇馬主帥:C羅是最佳轉會 他的精神力量太強大
三星任命新CEO,芯片布局野心愈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