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91歲高齡的地灾周連勝,時刻關注著家門外冷木溝的治理變化 一年前,因震後冷木溝巨大的村民地災隱患威脅,寶興縣穆坪鎮新寶村冷木組的迎新百餘名村民被迫連夜緊急轉移至兩河口帳篷安置點,並在過渡安置階段住進寶興縣林業局賓館內。生活一年後的地灾今天,曾經的治理“帳篷大家庭”所在地,已成為工程機械的村民臨時停放地。相隔不遠的迎新寶興縣林業局賓館,也披上了鋼架和綠網的生活外衣。曾暫居於此的地灾村民們,已返回老屋,治理迎來震後新生活。村民 老屋裏的迎新新生活 臨近中午時分,家住寶興縣穆坪鎮新寶村冷木組,生活今年已91歲的周連勝,盛上滿滿一碗飯菜,坐於屋前。細嚼慢咽中,靜靜地看著小山坡下十多米開外的冷木溝內,在巨大轟鳴聲中不斷穿梭往來的各型工程機械。 “聽說工程還有1個月就要完工了,今年汛期再也不用擔心,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周連勝所說的工程,正是冷木溝地質災害應急綜合治理工程。隨著主汛期的臨近,一項項原本獨立構成的子項目,也逐漸完成組合,有了新的模樣。 十多分鍾,周連勝手中的碗裏已不見一粒剩飯。對此,一直在旁邊默默看著的老伴表示,雖然丈夫是組裏年齡最大的老人,但飯量卻不輸年輕人,身體也一直很硬朗,年過九旬,依然能獨自一人從冷木溝往返1公裏外的縣城,每天還能拄著木棍,圍著溝內斜坡走上幾公裏,將工程進度牢記於心。 “雖然賓館裏的臨時新家住起來很舒適,但我還是喜歡已住了數十年的‘草窩’。”周連勝說,冷木溝曾經非常美麗,雖然曾先後遭受特大泥石流和地震破壞而滿目瘡痍,但他相信,隨著冷木溝這匹曾經的脫韁野馬即將被馴服,隨著生態修複的開展,一個更加美麗的冷木溝將重新展現,吸引更多的遊人來此。 臨別時,老人說,再過兩個月就是他91歲的生日,家人已開始為他籌備重返“新家”後的第一個生日宴。屆時,歡迎大家再到冷木溝來參觀。 “新家”裏的新變化 再次撥通電話號碼,記者看到了在寶興縣城汽車站背後,僅一河之隔40多米高的陡坡上忙碌著的王俊。“國道351線將從這裏打洞穿過,外側斜坡上的巨石危岩必須排除,確保安全。”二十分鍾後,王俊走下陡坡,擦著額頭細密的汗珠和塵土說。 談及現在承擔的高空排危工作,王俊淡然笑道,搬“新家”也要有更多的辛勤付出,才能走上致富路,過上新生活。此刻,隨著9天工作的結束,王俊也如約拿到了2000多元的酬勞。 坐上王俊今年年初花3萬多元買來的二手麵包車,前往他位於冷木溝內的家,當談及家人時,王俊更多講述著在寶興縣實驗小學讀五年級的大女兒,在經曆此次地震後,女兒愈發懂事勤奮,王俊很欣慰。 “地震前,女兒很少主動做家務,一心都放在學習上。”王俊說,地震後,女兒不僅學習更加勤奮,始終保持在年級前10名,而且對家有了新的認識。前一天下午,當王俊帶著一身疲憊回到家中時,女兒主動地說:“爸爸,還有沒有髒衣服,我明天一起洗了。” 上月中旬,當妻子帶著小兒子前往山東照顧即將生產的姐姐後,女兒更是主動擔負起了家務。 “在親朋的幫助下,今年我也將如願當起幾個重建項目單項工程的小老板。”王俊說,這些工程,將是家裏從溫飽走向小康的關鍵一步。下一步,他還想把因地震而荒廢的近百畝中藥材基地重新恢複,依托重建早日走上致富路。 記者 孫振宇實習記者楊俊霞 唐小未
今年已91歲高齡的地灾周連勝,時刻關注著家門外冷木溝的治理變化
一年前,因震後冷木溝巨大的村民地災隱患威脅,寶興縣穆坪鎮新寶村冷木組的迎新百餘名村民被迫連夜緊急轉移至兩河口帳篷安置點,並在過渡安置階段住進寶興縣林業局賓館內。生活一年後的地灾今天,曾經的治理“帳篷大家庭”所在地,已成為工程機械的村民臨時停放地。相隔不遠的迎新寶興縣林業局賓館,也披上了鋼架和綠網的生活外衣。曾暫居於此的地灾村民們,已返回老屋,治理迎來震後新生活。村民
老屋裏的迎新新生活
臨近中午時分,家住寶興縣穆坪鎮新寶村冷木組,生活今年已91歲的周連勝,盛上滿滿一碗飯菜,坐於屋前。細嚼慢咽中,靜靜地看著小山坡下十多米開外的冷木溝內,在巨大轟鳴聲中不斷穿梭往來的各型工程機械。
“聽說工程還有1個月就要完工了,今年汛期再也不用擔心,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周連勝所說的工程,正是冷木溝地質災害應急綜合治理工程。隨著主汛期的臨近,一項項原本獨立構成的子項目,也逐漸完成組合,有了新的模樣。
十多分鍾,周連勝手中的碗裏已不見一粒剩飯。對此,一直在旁邊默默看著的老伴表示,雖然丈夫是組裏年齡最大的老人,但飯量卻不輸年輕人,身體也一直很硬朗,年過九旬,依然能獨自一人從冷木溝往返1公裏外的縣城,每天還能拄著木棍,圍著溝內斜坡走上幾公裏,將工程進度牢記於心。
“雖然賓館裏的臨時新家住起來很舒適,但我還是喜歡已住了數十年的‘草窩’。”周連勝說,冷木溝曾經非常美麗,雖然曾先後遭受特大泥石流和地震破壞而滿目瘡痍,但他相信,隨著冷木溝這匹曾經的脫韁野馬即將被馴服,隨著生態修複的開展,一個更加美麗的冷木溝將重新展現,吸引更多的遊人來此。
臨別時,老人說,再過兩個月就是他91歲的生日,家人已開始為他籌備重返“新家”後的第一個生日宴。屆時,歡迎大家再到冷木溝來參觀。
“新家”裏的新變化
再次撥通電話號碼,記者看到了在寶興縣城汽車站背後,僅一河之隔40多米高的陡坡上忙碌著的王俊。“國道351線將從這裏打洞穿過,外側斜坡上的巨石危岩必須排除,確保安全。”二十分鍾後,王俊走下陡坡,擦著額頭細密的汗珠和塵土說。
談及現在承擔的高空排危工作,王俊淡然笑道,搬“新家”也要有更多的辛勤付出,才能走上致富路,過上新生活。此刻,隨著9天工作的結束,王俊也如約拿到了2000多元的酬勞。
坐上王俊今年年初花3萬多元買來的二手麵包車,前往他位於冷木溝內的家,當談及家人時,王俊更多講述著在寶興縣實驗小學讀五年級的大女兒,在經曆此次地震後,女兒愈發懂事勤奮,王俊很欣慰。
“地震前,女兒很少主動做家務,一心都放在學習上。”王俊說,地震後,女兒不僅學習更加勤奮,始終保持在年級前10名,而且對家有了新的認識。前一天下午,當王俊帶著一身疲憊回到家中時,女兒主動地說:“爸爸,還有沒有髒衣服,我明天一起洗了。”
上月中旬,當妻子帶著小兒子前往山東照顧即將生產的姐姐後,女兒更是主動擔負起了家務。
“在親朋的幫助下,今年我也將如願當起幾個重建項目單項工程的小老板。”王俊說,這些工程,將是家裏從溫飽走向小康的關鍵一步。下一步,他還想把因地震而荒廢的近百畝中藥材基地重新恢複,依托重建早日走上致富路。
記者 孫振宇實習記者楊俊霞 唐小未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特勤大隊製定規範執法文明用語
1至3月 房地產投資階段性下降新開工麵積增加
[名山]“蒙山牌綠茶”喜獲四川名牌
警方:酒駕查處將長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