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社區“愛心助老餐吧”供應午餐 8月21日下午,雨城區東城街道水中社區內,并举不少居民早早來到課堂,优治準備參加瑜伽課。理绘 這是幸福新图水中社區開辦的社區學堂,除了瑜伽,多措茶藝、并举書法、优治古琴等課程也深受社區居民的理绘喜愛,人氣火爆。幸福新图 社區是多措最小的基層治理單元。近年來,并举我市堅持因地製宜,优治引導社區差異化探索優化社區服務供給路徑,理绘積極破解經費緊、幸福新图專業人員缺、活動少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招募“合夥人” “沉睡”資源變服務資本 “社區學堂便民惠民,瑜伽課一學期才150元。”雨城區東城街道水中社區黨總支書記陳玨文介紹,社區“村改居”之初,存在諸多難題,社區工作非常難做。 2021年,水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完成親民化改造並入駐辦公,為了把社區陣地充分利用起來,豐富居民的業餘精神文化生活,社區黨總支積極招募“合夥人”,引入雅安同創社會服務中心開辦社區學堂,通過“公益+低償+市場”的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家門口的文化服務。 “社區學堂為社區治理提供了優解。”讓陳玨文最開心的是,社區陣地的人氣旺了,居民之間、居民與社區之間的距離也近了。截至目前,社區學堂已累計招收學員2000餘人次,引導帶動120名學員主動加入社區誌願服務隊,在宣傳動員居民參與小區自治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和水中社區一樣,石棉縣新棉街道老街社區也通過招募“合夥人”盤活社區閑置陣地,解決了居民“燃眉之急”。2023年,社區整合專項資金,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80平方米閑置空間,打造社區愛心助老餐吧,招募“合夥人”以“低償+市場”的方式運營。截至目前,餐吧已為社區居民辦理就餐卡1700張,為社區55歲以上女性居民、60歲以上男性居民提供7元兩葷兩素一湯的午餐服務41000餘人次,提供免費送餐上門服務240餘人次,居民就近享受幸福“食”光。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底,我市建立了“社區合夥人”招募機製,鼓勵引導社區大力發展“合夥項目”。截至目前,全市通過盤活社區閑置資源,有效實施了合夥人項目40餘個,豐富了社區學堂、社區食堂、獨居老年人日間照料、兒童托管等服務20餘項。 打好“文化牌” 特色資源擦亮服務底色 一邊聽著麵條摔打在案板上發出的“噠噠”聲,一邊大快朵頤地品嚐濃香四溢、色澤鮮豔、筋道美味的撻撻麵,是滎經縣群眾再親切不過的生活場景。 “今年,社區推出了撻撻麵方便食品——‘一碗撻撻麵’,這個麵較好保留了傳統風味,又便於存儲,上市以來銷售了7000餘盒。”對於滎經縣嚴道街道城北社區黨委書記張玲妮來說,自己從小吃到大的撻撻麵“含金量”十足,不僅曆史悠久,還先後榮獲“四川名小吃”“中國名點”等稱號,製作技藝更是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年來,滎經縣文旅市場的“火”越燒越旺,撻撻麵的名氣漸長,成為外地遊客爭相打卡的寶藏美食。但傳統撻撻麵需要現做現煮現吃,無法帶走。為何不做成土特產,讓遊客方便帶走?城北社區黨委依托本地文化資源,推出社區產品,既增加了社區收入,又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增添了靚麗底色。 實際上,在滎經縣文旅產業持續向好態勢的帶動下,嚴道街道各社區都在積極發掘本地特色文化資源,推出相關社區產品,城西社區的嚴道老“雪錦”係列調味料、城中社區的排骨香腸、城東社區的“文咖啡”等,項目從無到有、串點成鏈,深受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的喜歡,成為新的社區經濟“造血點”,為優化社區服務“添磚加瓦”。 城鄉“抱團取暖” 產業發展提振服務底氣 “靈鷲山社區地處四川蘆山經濟開發區,發展紡織業‘延鏈產業’有先天優勢,轄區內有規上紡織企業9家。”蘆山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蘆陽街道靈鷲山社區是村改居社區,也是全市首個社區經濟破百萬元的社區,其收入主要來源於專門生產紡織小部件錐形紙管的社區公司——蘆山縣人和紙業有限責任公司。 紡織業作為蘆山縣的特色產業,錐形紙管需求量巨大,此前縣內沒有相關生產企業,錐形紙管隻能從外地采購。2020年,在蘆陽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社區與蘆陽街道橫溪村整合中省財政扶持資金、村集體自有資金、融資貸款資金共計400萬元,注冊了蘆山縣人和紙業有限責任公司,並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年產量2400萬個錐形紙管的廠房。作為蘆山紡織業的“延鏈產業”,公司本身具有市場大、競爭小的先天優勢,加之聘請職業經理人專業管理,2023年助力社區經濟增收70餘萬元。 社區公司不僅能為轄區脫貧戶、殘疾居民等提供就業崗位,收益還積極用於開展老年人慰問、大學生獎補、為群眾代買農業保險等。近年來僅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就反哺居民16萬餘元,惠及居民3500餘人。“社區有錢了,我們能為居民做的事就更多了!”靈鷲山社區黨支部書記董進彪介紹。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與村“抱團取暖”發展社區經濟,既是社區黨組織優化服務供給,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徑,也是答好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必答題”的正確選擇。下一步,我市將積極引導、鼓勵有條件的村、社區黨組織大膽探索、積極合作,在更好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中,共譜城鄉基層治理新篇章、共謀城鄉發展“一盤棋”。 雅組軒 本報記者 張婧
老街社區“愛心助老餐吧”供應午餐
8月21日下午,雨城區東城街道水中社區內,并举不少居民早早來到課堂,优治準備參加瑜伽課。理绘
這是幸福新图水中社區開辦的社區學堂,除了瑜伽,多措茶藝、并举書法、优治古琴等課程也深受社區居民的理绘喜愛,人氣火爆。幸福新图
社區是多措最小的基層治理單元。近年來,并举我市堅持因地製宜,优治引導社區差異化探索優化社區服務供給路徑,理绘積極破解經費緊、幸福新图專業人員缺、活動少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招募“合夥人”
“沉睡”資源變服務資本
“社區學堂便民惠民,瑜伽課一學期才150元。”雨城區東城街道水中社區黨總支書記陳玨文介紹,社區“村改居”之初,存在諸多難題,社區工作非常難做。
2021年,水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完成親民化改造並入駐辦公,為了把社區陣地充分利用起來,豐富居民的業餘精神文化生活,社區黨總支積極招募“合夥人”,引入雅安同創社會服務中心開辦社區學堂,通過“公益+低償+市場”的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家門口的文化服務。
“社區學堂為社區治理提供了優解。”讓陳玨文最開心的是,社區陣地的人氣旺了,居民之間、居民與社區之間的距離也近了。截至目前,社區學堂已累計招收學員2000餘人次,引導帶動120名學員主動加入社區誌願服務隊,在宣傳動員居民參與小區自治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和水中社區一樣,石棉縣新棉街道老街社區也通過招募“合夥人”盤活社區閑置陣地,解決了居民“燃眉之急”。2023年,社區整合專項資金,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80平方米閑置空間,打造社區愛心助老餐吧,招募“合夥人”以“低償+市場”的方式運營。截至目前,餐吧已為社區居民辦理就餐卡1700張,為社區55歲以上女性居民、60歲以上男性居民提供7元兩葷兩素一湯的午餐服務41000餘人次,提供免費送餐上門服務240餘人次,居民就近享受幸福“食”光。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底,我市建立了“社區合夥人”招募機製,鼓勵引導社區大力發展“合夥項目”。截至目前,全市通過盤活社區閑置資源,有效實施了合夥人項目40餘個,豐富了社區學堂、社區食堂、獨居老年人日間照料、兒童托管等服務20餘項。
打好“文化牌”
特色資源擦亮服務底色
一邊聽著麵條摔打在案板上發出的“噠噠”聲,一邊大快朵頤地品嚐濃香四溢、色澤鮮豔、筋道美味的撻撻麵,是滎經縣群眾再親切不過的生活場景。
“今年,社區推出了撻撻麵方便食品——‘一碗撻撻麵’,這個麵較好保留了傳統風味,又便於存儲,上市以來銷售了7000餘盒。”對於滎經縣嚴道街道城北社區黨委書記張玲妮來說,自己從小吃到大的撻撻麵“含金量”十足,不僅曆史悠久,還先後榮獲“四川名小吃”“中國名點”等稱號,製作技藝更是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年來,滎經縣文旅市場的“火”越燒越旺,撻撻麵的名氣漸長,成為外地遊客爭相打卡的寶藏美食。但傳統撻撻麵需要現做現煮現吃,無法帶走。為何不做成土特產,讓遊客方便帶走?城北社區黨委依托本地文化資源,推出社區產品,既增加了社區收入,又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增添了靚麗底色。
實際上,在滎經縣文旅產業持續向好態勢的帶動下,嚴道街道各社區都在積極發掘本地特色文化資源,推出相關社區產品,城西社區的嚴道老“雪錦”係列調味料、城中社區的排骨香腸、城東社區的“文咖啡”等,項目從無到有、串點成鏈,深受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的喜歡,成為新的社區經濟“造血點”,為優化社區服務“添磚加瓦”。
城鄉“抱團取暖”
產業發展提振服務底氣
“靈鷲山社區地處四川蘆山經濟開發區,發展紡織業‘延鏈產業’有先天優勢,轄區內有規上紡織企業9家。”蘆山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蘆陽街道靈鷲山社區是村改居社區,也是全市首個社區經濟破百萬元的社區,其收入主要來源於專門生產紡織小部件錐形紙管的社區公司——蘆山縣人和紙業有限責任公司。
紡織業作為蘆山縣的特色產業,錐形紙管需求量巨大,此前縣內沒有相關生產企業,錐形紙管隻能從外地采購。2020年,在蘆陽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社區與蘆陽街道橫溪村整合中省財政扶持資金、村集體自有資金、融資貸款資金共計400萬元,注冊了蘆山縣人和紙業有限責任公司,並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年產量2400萬個錐形紙管的廠房。作為蘆山紡織業的“延鏈產業”,公司本身具有市場大、競爭小的先天優勢,加之聘請職業經理人專業管理,2023年助力社區經濟增收70餘萬元。
社區公司不僅能為轄區脫貧戶、殘疾居民等提供就業崗位,收益還積極用於開展老年人慰問、大學生獎補、為群眾代買農業保險等。近年來僅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就反哺居民16萬餘元,惠及居民3500餘人。“社區有錢了,我們能為居民做的事就更多了!”靈鷲山社區黨支部書記董進彪介紹。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與村“抱團取暖”發展社區經濟,既是社區黨組織優化服務供給,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徑,也是答好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必答題”的正確選擇。下一步,我市將積極引導、鼓勵有條件的村、社區黨組織大膽探索、積極合作,在更好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中,共譜城鄉基層治理新篇章、共謀城鄉發展“一盤棋”。
雅組軒 本報記者 張婧
牡丹綻妍 譜寫新篇
救災理賠“有速度”誠信服務“有溫度”
今日關注:銀保監會印發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
我市兒童文學作家陸楊出版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