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雨城區晏場鎮寶田村,雨城條條硬化的区晏村道整潔衛生,村子四周栽植的场镇村朝林竹和茶葉蒼翠欲滴,鄰裏之間團結友善,宝田處處盡顯和諧美景。着省近年來,明村迈进該村以經濟建設為主線,雨城不斷夯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区晏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场镇村朝改善人居環境,宝田豐富群眾文體生活,着省著力構建一個生產發展、明村迈进環境優美、雨城管理民主、区晏村風文明的场镇村朝和諧新村。日前,該村已參加2010年“省級文明村”的推選活動。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水泥路鋪好、文娛器材齊全、灌溉設施完備……近年來,寶田村抓住有利時機,通過積極引導農民自籌資金、爭取上級支持等渠道,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所需的基礎設施。 如今,該村所有村民組道路全部硬化;村裏建起了文化長廊、健身廣場、農家書屋,文娛器材、場地齊全;完善了各種水利設施,為村民生產生活提供了保障。 “我們也像城裏人一樣,用上了自來水和熱水器。”寶田村村支部書記徐玉華笑著說。如今的寶田村,自來水、有線電視、互聯網、太陽能熱水器已進家入戶。此外,為了建立村級衛生保潔長效機製,該村還逐步完善衛生保潔設施建設,做到村村有保潔員和垃圾處理場,村民對垃圾進行歸類、統一收集。 村級經濟穩步提升 “積極引導村民外出務工”“召回村裏能人回村辦企業”“利用生態資源招商引資”……近年來,寶田村兩委不斷創新思路,大力發展村級經濟,村民收入大幅提升。去年,全村人均收入達5300多元。 寶田村依據外出務工人員多的優勢,發展“能人經濟”和“打工經濟”,引導致富能手回家辦企業。該村火燒坡組創業帶頭人龐洪雲,之前經濟來源單一,家庭相對貧困,很早就選擇去外地務工。2000年,憑著在外務工期間積累的一些資金以及務工期間學到的製茶手藝,龐洪雲回到家鄉開辦茶葉加工企業。10年時間,他的企業已經從最初時的夫妻小作坊,發展成現在年產值近百萬元的企業。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該村很多村民也紛紛改變種植結構,發展茶產業。截至目前,該村共種植1000多畝優良茶樹。、 精神文明新風蕩漾 “每年鎮裏都會舉辦桃花詩會,而舉辦地一直都在我們寶田村,至今已成功舉辦了6屆,這與我們村濃厚的文化氣息是分不開的,我們村不乏詩人和書法家哦!”徐玉華說,隨著寶田村經濟的逐步發展,村民素質也在不斷提高,曾經“閑暇無事就好賭”的陋習,逐漸被健康的體育、文藝活動所取代。 此外,針對村民外出務工人員多,孩子課餘時間無法管理的問題,該村還積極發揮大學生村官作用,組織孩子們學習電腦知識、手工製作技術,解決了村民的“後顧之憂”。 記者 黃啟源
全民閱讀 雅安處處飄書香
漢陰縣紀委監委三措並舉凝聚集中整治監督合力
投資有風險 合夥需謹慎
減少塑料袋使用 拒絕白色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