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纳入征信体系 逾期不还将影响银行放贷

时间:2025-04-20 23:01:00来源: 分类:熱點

  人無信不立。网贷在日常生活中,纳入征信記錄這張“經濟身份證”的征信重要性,已經越來越突出。体系但與此同時,逾期一些容易忽略的不还操作,可能會對個人征信造成巨大影響。将影

  近日,响银行放市民王女士向記者反映,网贷自己之前申請過網貸,纳入結果在向銀行申請房貸時,征信被銀行駁回。体系另一位市民李先生則在申請信用卡時意外被拒,逾期工作人員告知因“征信查詢次數過多,不还暫時無法申請”。将影李先生疑惑了,明明自己從未查詢過征信,為什麽會顯示征信查詢次數過多呢?

  記者了解後發現,如今,不少網貸都與個人征信掛鉤,逾期不還將影響銀行放貸。另外,查詢次數過多,也會影響銀行放貸。

銀行工作人員向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宣傳個人征信知識

  案例1:

  市民網貸半年後

  申請銀行房貸被駁回

  今年4月份,市民王女士準備購置一台高配電腦,經多次與商家討價還價後,最終電腦定價為1.5萬元。王女士一時拿不出這筆錢,於是便在某網貸平台上貸款支付,之後分6期還清。

  11月初,王女士打算買房,便去銀行辦理房貸,但被告知,因為貸款人存在“非銀行性質的網絡貸款”,所以申請不予批準。

  王女士表示,自己早已還清網絡貸款,為何仍不能向銀行申請房貸?銀行表示,就算還清也得等半年左右才能再次申請房貸。

  “隻要是合法合規的網貸,包括花唄和京東白條等,都和個人征信掛鉤。”我市某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信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大銀行對於房貸、經營類貸款的審核都會依據征信記錄,對申請人的償還能力以及收入負債比進行評估。

  以申請房貸為例,如果被審核人近期背負多筆網貸,那麽銀行會結合網貸金額和房貸金額對申請人的償還能力進行總體評估,如果申請人背負的總體債務持平或超過了收入水平,銀行也可能對申請人的償還能力產生質疑,從而拒絕貸款申請。

  “不光是尚未結清的網貸,就算是已經結清的網貸,也可能會對銀行貸款產生影響。”該負責人表示,如今銀行貸款、網貸,乃至單純地進行網貸額度查詢操作都會體現在個人征信記錄上。

  案例2:

  征信查詢次數過多

  銀行拒絕放貸

  今年,在雅安做水產生意的楊先生想擴大規模,新開一家店鋪,於是找到銀行申請一筆商業貸款,可銀行審核後卻表示,因為他的個人征信記錄有異常,所以申請無法通過。

  在再三追問下楊先生才知道,他的個人征信上有多條查詢記錄。

  原來,不久前楊先生想過申請網貸,雖然最終沒有付諸行動,但在多家平台上進行過貸款額度查詢的操作。

  無獨有偶,市民李先生在申請信用卡時意外被拒,並被工作人員告知因“征信查詢次數過多,暫時無法申請”。

  記者在李先生的個人征信報告中看到,“查詢記錄”一欄顯示最近2年機構查詢記錄明細有10多條,其中,最近半年裏的查詢記錄就有8條。除了常規的貸後管理,查詢原因為“信用卡審批”的有2條,查詢原因為“貸款審批”的有4條。而發起查詢的操作機構一欄除了銀行之外,還出現了多家小額金融公司、網貸機構的名字。

  李先生這才反應過來,在今年年初,他曾向4家利率較低的機構提交申請,而這就給他帶來了“豐富”的查詢記錄。

  “個人征信查詢次數過多是李先生沒能成功申領卡片的根源所在,而且這樣的記錄,想要在銀行獲得貸款,短期內恐怕有點難。”我市某地方商業銀行信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銀行眼裏,這些頻繁的征信查詢是借款人同時去幾家金融機構借款,是借款人負債過重的表現,或是存在還款風險的表現。為了保險起見,貸款銀行會對這部分用戶拒貸或是降額,這是銀行規避風險最常用的措施。

  提醒:

  個人一年內

  最好查1次信用報告

  如今網貸在日常生活,尤其是在網購消費中已經較為普遍,不少商家也會和網貸平台合作推出貸款支付的優惠活動,這就需要市民謹慎對待,多留心。

  對此,銀行業專家提醒,消費者通過此種渠道網貸,一定要簽訂書麵合同,明確還款方式和雙方的責任。一般此種網貸,商家會和網貸平台簽訂保證書作為擔保,消費者最好也保留相關材料或影像,一旦出現商家違約導致還款逾期,也方便走法律途徑解決。

  如果市民打算申請房貸及經營類貸款,在半年內最好不要申請網貸,同時也要提前將背負的網貸結清,並保留好截屏等證明。

  另外,市民不要過於頻繁申請網貸或分期支付產品,如申請也一定要按時償還,不要出現逾期的情況。不過,一般各大銀行對信用卡的償還都有一定天數的寬限期,即便逾期,隻要在寬限期內償還就不會影響個人征信。

  對於個人征信報告的維護,人行雅安中支征信中心建議,個人查詢征信記錄不會對貸款產生影響,因此個人一年內最好查1次信用報告,在了解自身信用狀況的同時,檢查是否存在別人冒用或盜用身份獲取貸款、信用卡的情況,是否有錯誤信息,是否有未經授權違規查詢的情況等。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蔣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