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金融机构在能源转换过程中负有助力资产转型责任

时间:2025-04-21 07:15:12来源: 分类:百科

“COP26會議並沒有形成特別統一的工行构完整的成果。但是首席部分的成果是有的,在這次會議上大多數的经济國家對於應對氣候變化來共同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在決心方麵大家還是周月助力资产转型责任比較一致的,雖然說和《巴黎協定》所確定的秋金目標確實還有一定的距離,並非短時間可以實現。融机”12月5日,源转在廣州南沙舉辦的换过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上,中國工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周月秋這樣評論道。程中

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期間,工行构COP26會議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首席公開資料顯示,经济COP代表“締約方會議”,周月助力资产转型责任是秋金聯合國公約締約方會議“氣候變化”(ClimateChange),在過去的融机26年中每年都會舉辦(因此得名COP26)。

周月秋指出,本次COP26會議主要有四個方麵的變化。第一是樹立了新的目標。“會議本身發布了一個叫格拉斯哥氣候公約,從這個公約上來看,控製1.5℃(升溫)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國家的方向。”

第二個變化,在能源的轉換上也是應該值得肯定的,逐步減少煤炭補貼。

第三個變化,《巴黎協定》裏麵第六條是一個原則性的共識,全球金融市場裏的碳市場,這次會議對第六條這個原則性的共識進一步,“所以它會使得全球的碳配額的交易以及碳市場的建設有更多更新的動力。”

第四個變化,即是圍繞建設合作新的夥伴關係有一些新的進展。

周月秋強調,把融資作為氣候行動的一個關鍵來對待,來強調發揮金融合作在氣候的適應性以及支持碳排放的作用方麵,這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成果。“我也覺得應對氣候變化對金融機構來講毫無疑問是一種責任,但同時我也願意把它看成是一種機遇。”

在周月秋看來,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作為一個核心它在推動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當然是責無旁貸。這種責無旁貸在中國其實有很直接的體現,“比如說在中國的‘雙碳’目標政策體係裏,綠色金融就已經把它明確成為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機製,在氣候變化應對過程中支持產業結構優化,支持傳統產業降碳,支持環境保護、氣候韌性方麵,金融是要發揮很重要關鍵作用。”

周月秋強調,不僅僅是氣候環境的責任,能源轉換的過程中,金融機構還有一種責任,叫助力資產轉型責任。

一方麵,中國監管部門持續出台各種相關政策,推出像碳減排支持工具、再貸款這樣的激勵政策,來引導金融機構綠色的配置,這是針對綠色能源;另一方麵,針對傳統能源,也是有相當多的安排。比如說中國已經承諾不再新建海外的煤電項目,境內外現有的傳統能源項目也要實現有序轉型,不是“一刀切”轉型,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機構肯定要更加有效地幫助這些傳統的能源企業,要降碳,要增效,實現更好的轉型。

周月秋直言,碳排放市場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是一種新的機遇,因為碳市場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把碳排放的外部性問題得到比較有效的解決來實現降碳,然後實現零碳、負碳的綜合目標,“這個過程中不管是降低外部性,還是降低碳中和的成本,還是發揮價格的激勵機製的作用,都會有很重要的機遇產生。”

“未來金融的基礎設施會更加完善,比如說碳的現貨衍生品會越來越多,比如說這個過程中的金融產品會越來越豐富,比如說這個過程中金融機構的作用會更加顯現。”他坦言。

在周月秋看來,金融機構其實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還可以有更大的作為。“金融可以更好地在經濟內部去完善頂層設計,這個頂層設計不論從治理上麵,還是在戰略上麵,還是在規劃上麵,以及它在業務流程上麵和參與度上,都是可以有更重要的作用。”

在資產結構方麵,周月秋認為,產業結構轉型一定會帶來金融資產配置轉型,在這個過程中間,大類上可以分成兩個方麵來看,“一類當然是新能源,對新能源戰略新興產業加大投入;另一方麵,傳統的能源,產業要轉型,必須是一個有序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綠色升級以及節能改造也是金融支持很重要的方麵。”

周月秋坦言,“低碳項目、低碳轉型是需要和它的成本相適應的資金,金融可以通過更大範圍的創新、更多的合作,把不同來源的資金配置到相應的這些項目上去和它的成本相適應。”

值得注意的是,風險的控製也不可忽視,因為轉型有一定的轉型壓力,“也可能會有一定的轉型的風險,因此在這過程中間,風險管理的機製我覺得要跟上去,要防範環境的風險,也要防範轉型過快的風險等等。”周月秋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