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3月22至24日,搭建由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协同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创新紫金山實驗室聯合主辦的桥梁全球2023全球6G技術大會在南京召開。來自美國、增进日本、国际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的交流G技上百位專家學者參會。
此次大會以“6G融通世界攜手共創未來”為主題,合作会召以技術報告、搭建歐洲、协同美洲、创新亞洲國際論壇、桥梁全球圓桌論壇等形式,增进圍繞6G應用場景與標準化進展、国际網絡架構與內生安全、交流G技無線傳輸與頻譜共享、天地融合技術與按需服務等議題,深入探討6G網絡變革與技術創新,增進國際6G合作,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6G標準與生態。
在23日舉行的開幕式上,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廣軍表示,中國高度重視6G發展,目前已在6G超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IMO)、太赫茲通信、通感一體、內生AI通信、確定性網絡、星地一體化網絡等關鍵技術方麵均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當前全球6G技術的發展均呈現出更加清晰的研究方向,在這個關鍵時期,各國需要發揮各自優勢,建立溝通機製,擴大合作空間。”
開幕式當天發布了《全球協力推進6G國際合作發展倡議書》,旨在集聚全球6G技術研究力量,在6G技術研發、應用場景、標準等方麵形成共識,創建共研共建共享平台,探索全球開放合作新範式。
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副秘書長富軍表示,鑒於當前6G研發依然處在起步階段,亟需全球在技術研發、應用場景等方麵形成共識,促進全球移動通信網絡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此次發布的《全球協力推進6G國際合作發展倡議書》,在籌備過程中吸收了多位來自不同國家學界、企業界頂尖專家學者的共同觀點,我們期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聚焦共同關注的話題,共享合作成果。”
會上,多位來自科研機構、企業、行業協會的專家學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暢想。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移動通信發展已經到了不單純靠技術驅動,而更多靠需求牽引的階段。“6G有很多‘KPI(關鍵績效指標)’,但不太會有應用場景需要同時滿足所有的指標。對於大多數的應用,6G的頻效、能效、時效等比峰值速率更為重要。”
大會同期發布了12本白皮書,涉及6G通感一體化網絡架構、6G時代量子信息技術、可持續發展的低碳6G等,它們從不同角度對當前全球6G潛在技術與方案進行了分類與集成分析,並提出技術體係建議。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