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組關注漢源旅遊規劃 6月14日,品樱“中央駐川、桃观省級新聞媒體重走長征路”大型采訪活動報道組一行20餘人,新湖沿著紅軍的看革足跡,來到漢源縣,命老采訪紅軍長征時在漢源的区新曆史,感受革命老區的发展發展變化。 曆史記憶 鏖戰清溪城 1935年11月,品樱紅四方麵軍三十二軍在凰儀堡(今屬滎經)編組人民遊擊隊作向導,桃观翻越大相嶺。新湖駐草鞋坪的看革敵二十四軍的一個排哨,聞風逃遁。命老紅軍直下盤腳,区新在羊圈門、发展水坪子與守軍數次夜戰,品樱進逼五裏坡(今清溪北門外街上)。 12月13日,紅軍以一部牽製縣城,以一部繞道富莊。不久,紅軍又以一部從麻雀坪分兩路經漢源場及豐厚堰坪而下,至唐家壩會合。 此次,紅軍在漢源共駐21天,勝利完成了牽製敵軍的任務,於12月14日撤清溪城,向滎經小河子方向而去。紅軍撤走後,二十四軍守城部隊還緊閉城門達一月之久,連清溪三六九趕集,都不準進城擺攤,隻在東門河壩頭設市。 現場鏡頭 “清風雅雨建昌月,建昌道上‘小潼關’。”6月14日早上,重走長征路采訪報道組一行從滎經出發,翻越大相嶺,往漢源方向前進。 “那是什麽樹?”“花椒樹。”在前往漢源縣清溪鎮的路程中,記者們不停地向前來接待的工作人員巨莎莎詢問漢源的縣情。巨莎莎一一作答,並將漢源悠久的曆史娓娓道來,讓記者們聽得如癡如醉。 隨後,記者一行來到清溪鎮順利村。順利村位於國道108線旁,是漢源縣災後農房重建聚集點之一。 順利村統一規劃,讓受災村民集中居住,其特色產業大櫻桃災後恢複發展,是雅安市災後重建和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示範點。災後重建的3年來,地震帶來的傷痛正在消失,滿麵笑容的順利村人,生機勃勃地出現在記者的鏡頭前。 在順利村文化廣場,漢源縣旅遊局局長郭朝林向記者介紹了紅軍在此的戰鬥經過,以及新村災後重建的發展變化。 記者們順著郭朝林所指的方向,眺望群山,記錄下紅軍在清溪鎮的曆史;站在新村的道路上,感受革命老區漢源的新村新貌。 “革命老區變化很大,人們生活越來越好。我們不虛此行。”華西都市報記者李逢春拍攝著村民頂著烈日在路邊出售櫻桃的情形,他說,“站在紅色的土地上,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紅軍的戰鬥情形。而紅軍艱苦奮鬥的精神,在這裏的村民身上得到體現。” 曆史記憶 佯攻大樹堡 1935年5月22日,紅一方麵軍一軍團二師五團和偵察連由參謀長左權帶領,於拂曉從瀘沽出發,向大樹堡挺進,佯攻富林,牽製和迷惑敵軍。 大樹堡與富林隔河相望,是當時大渡河岸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更是成都通往建昌(西昌)的咽喉要塞。 23日淩晨,紅軍占領大樹堡後,左權立即命令部隊構築工事,集木造船,砍竹紮筏。當地群眾也參與到紮筏、造船和構築工事中。紅軍宣傳員也廣泛在群眾中宣傳,紅軍要從這裏過河,攻打富林,直取雅安和成都。攻打富林的架勢做得相當逼真,甚至於連紅軍戰士也認為要從此處攻打富林。 數千軍民在大渡河邊,北岸敵軍見此情景,不敢輕易進攻,不斷向上司告急。敵總部認為紅軍主力在此,急調四川暫編陸軍第二十軍楊森部第二旅率隊趕赴富林增援。 23日,紅軍主力由冕寧大橋兼程至安順場渡口,分兵兩路,一路沿大渡河南沿而上,飛奪瀘定橋;一路強渡大渡河。 25日夜,紅軍五團三營在大樹堡勝利完成佯攻富林任務後神速撤離。 現場鏡頭 漢源湖畔,湖光山色。報道組一行乘車參觀了漢源新縣城蘿卜崗,感受革命老區災後重建三年來的變化,隨後乘車到漢源湖畔,眺望當年紅軍佯攻大樹堡的地方。 “對麵就是大樹鎮,當年紅軍佯攻的地方。”6月14日下午,市榮鄉葫蘆岩(小地名)處,郭朝林站在烈日下,向報道組一行介紹著。 烈日炎炎,扛著重重的攝像機的記者們,臉上浸出了汗珠,但他們的鏡頭一直對著郭朝林和他所指的方向。 在現場,對漢源紅軍文化頗有研究的漢源人李錫東被記者們“抓”住,了解紅軍在漢源的曆史。李錫東利用幾年時間采訪了80餘名革命軍人,並準備在黨的生日時出書。記者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並要求“一定要告訴我們,我們來采訪”。 當年的富林和大樹堡如今因瀑布溝水電站蓄水被淹於水下,新縣城和大樹新集鎮倒影在平靜的湖水中,少了昔日烽火連連,呈現出一派祥和景象。 “當年,紅軍在這裏打土豪、分田地,為的就是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如今,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雖然已被水淹,但我們看到了革命老區發展的新麵貌。”川報全媒體中心記者陳實秋說,“這是革命先烈的初衷,也是我們所有人的心願。” “作為一座從空白開始建設的新城,漢源新縣城有著獨特的優勢,漢源櫻桃和花椒作為其特色農產品,也為今後旅遊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四川新聞網記者楊可心在文章中寫道,“漢源的明天將會更美好。” 記者 黃偉 記者手記 革命老區的美好明天 紅紅的櫻桃,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76年前,紅軍長征經過清溪時,當地的老百姓將鮮美的水果送給了他們。今日,重走長征路的記者們,品嚐到新鮮的水果,感受著漢源人的熱情。 碧波蕩漾的漢源湖畔,一幢幢高樓挺立,漢源災後重災成果,盡收記者們眼底。漢源的明天更美好,這源於漢源人民的勤勞樸實,也得益於紅軍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高峽出平湖,碧水照蒼山”,漢源湖成為新興旅遊、養魚、水上運動和交通新亮點。漢源作為瀑布溝水電站庫區,有美麗生態的自然景觀,還有廣闊的湖麵,走上了旅遊興縣的道路。如今,新縣城和大樹鎮以及環繞漢源湖的新集鎮都成了風景區。 革命老區——漢源,不久後,將是一個更加繁榮的景象。
報道組關注漢源旅遊規劃
6月14日,品樱“中央駐川、桃观省級新聞媒體重走長征路”大型采訪活動報道組一行20餘人,新湖沿著紅軍的看革足跡,來到漢源縣,命老采訪紅軍長征時在漢源的区新曆史,感受革命老區的发展發展變化。
曆史記憶
鏖戰清溪城
1935年11月,品樱紅四方麵軍三十二軍在凰儀堡(今屬滎經)編組人民遊擊隊作向導,桃观翻越大相嶺。新湖駐草鞋坪的看革敵二十四軍的一個排哨,聞風逃遁。命老紅軍直下盤腳,区新在羊圈門、发展水坪子與守軍數次夜戰,品樱進逼五裏坡(今清溪北門外街上)。
12月13日,紅軍以一部牽製縣城,以一部繞道富莊。不久,紅軍又以一部從麻雀坪分兩路經漢源場及豐厚堰坪而下,至唐家壩會合。
此次,紅軍在漢源共駐21天,勝利完成了牽製敵軍的任務,於12月14日撤清溪城,向滎經小河子方向而去。紅軍撤走後,二十四軍守城部隊還緊閉城門達一月之久,連清溪三六九趕集,都不準進城擺攤,隻在東門河壩頭設市。
現場鏡頭
“清風雅雨建昌月,建昌道上‘小潼關’。”6月14日早上,重走長征路采訪報道組一行從滎經出發,翻越大相嶺,往漢源方向前進。
“那是什麽樹?”“花椒樹。”在前往漢源縣清溪鎮的路程中,記者們不停地向前來接待的工作人員巨莎莎詢問漢源的縣情。巨莎莎一一作答,並將漢源悠久的曆史娓娓道來,讓記者們聽得如癡如醉。
隨後,記者一行來到清溪鎮順利村。順利村位於國道108線旁,是漢源縣災後農房重建聚集點之一。
順利村統一規劃,讓受災村民集中居住,其特色產業大櫻桃災後恢複發展,是雅安市災後重建和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示範點。災後重建的3年來,地震帶來的傷痛正在消失,滿麵笑容的順利村人,生機勃勃地出現在記者的鏡頭前。
在順利村文化廣場,漢源縣旅遊局局長郭朝林向記者介紹了紅軍在此的戰鬥經過,以及新村災後重建的發展變化。
記者們順著郭朝林所指的方向,眺望群山,記錄下紅軍在清溪鎮的曆史;站在新村的道路上,感受革命老區漢源的新村新貌。
“革命老區變化很大,人們生活越來越好。我們不虛此行。”華西都市報記者李逢春拍攝著村民頂著烈日在路邊出售櫻桃的情形,他說,“站在紅色的土地上,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紅軍的戰鬥情形。而紅軍艱苦奮鬥的精神,在這裏的村民身上得到體現。”
佯攻大樹堡
1935年5月22日,紅一方麵軍一軍團二師五團和偵察連由參謀長左權帶領,於拂曉從瀘沽出發,向大樹堡挺進,佯攻富林,牽製和迷惑敵軍。
大樹堡與富林隔河相望,是當時大渡河岸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更是成都通往建昌(西昌)的咽喉要塞。
23日淩晨,紅軍占領大樹堡後,左權立即命令部隊構築工事,集木造船,砍竹紮筏。當地群眾也參與到紮筏、造船和構築工事中。紅軍宣傳員也廣泛在群眾中宣傳,紅軍要從這裏過河,攻打富林,直取雅安和成都。攻打富林的架勢做得相當逼真,甚至於連紅軍戰士也認為要從此處攻打富林。
數千軍民在大渡河邊,北岸敵軍見此情景,不敢輕易進攻,不斷向上司告急。敵總部認為紅軍主力在此,急調四川暫編陸軍第二十軍楊森部第二旅率隊趕赴富林增援。
23日,紅軍主力由冕寧大橋兼程至安順場渡口,分兵兩路,一路沿大渡河南沿而上,飛奪瀘定橋;一路強渡大渡河。
25日夜,紅軍五團三營在大樹堡勝利完成佯攻富林任務後神速撤離。
漢源湖畔,湖光山色。報道組一行乘車參觀了漢源新縣城蘿卜崗,感受革命老區災後重建三年來的變化,隨後乘車到漢源湖畔,眺望當年紅軍佯攻大樹堡的地方。
“對麵就是大樹鎮,當年紅軍佯攻的地方。”6月14日下午,市榮鄉葫蘆岩(小地名)處,郭朝林站在烈日下,向報道組一行介紹著。
烈日炎炎,扛著重重的攝像機的記者們,臉上浸出了汗珠,但他們的鏡頭一直對著郭朝林和他所指的方向。
在現場,對漢源紅軍文化頗有研究的漢源人李錫東被記者們“抓”住,了解紅軍在漢源的曆史。李錫東利用幾年時間采訪了80餘名革命軍人,並準備在黨的生日時出書。記者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並要求“一定要告訴我們,我們來采訪”。
當年的富林和大樹堡如今因瀑布溝水電站蓄水被淹於水下,新縣城和大樹新集鎮倒影在平靜的湖水中,少了昔日烽火連連,呈現出一派祥和景象。
“當年,紅軍在這裏打土豪、分田地,為的就是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如今,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雖然已被水淹,但我們看到了革命老區發展的新麵貌。”川報全媒體中心記者陳實秋說,“這是革命先烈的初衷,也是我們所有人的心願。”
“作為一座從空白開始建設的新城,漢源新縣城有著獨特的優勢,漢源櫻桃和花椒作為其特色農產品,也為今後旅遊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四川新聞網記者楊可心在文章中寫道,“漢源的明天將會更美好。”
記者 黃偉
記者手記
革命老區的美好明天
紅紅的櫻桃,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76年前,紅軍長征經過清溪時,當地的老百姓將鮮美的水果送給了他們。今日,重走長征路的記者們,品嚐到新鮮的水果,感受著漢源人的熱情。
碧波蕩漾的漢源湖畔,一幢幢高樓挺立,漢源災後重災成果,盡收記者們眼底。漢源的明天更美好,這源於漢源人民的勤勞樸實,也得益於紅軍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高峽出平湖,碧水照蒼山”,漢源湖成為新興旅遊、養魚、水上運動和交通新亮點。漢源作為瀑布溝水電站庫區,有美麗生態的自然景觀,還有廣闊的湖麵,走上了旅遊興縣的道路。如今,新縣城和大樹鎮以及環繞漢源湖的新集鎮都成了風景區。
革命老區——漢源,不久後,將是一個更加繁榮的景象。
2025年 Bauma 展上,Wirtgen Group 推出的眾多創新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
Bauma 2025丨相約慕尼黑,這有一張來自中鐵裝備的邀請函
迎戰施工旺季,駿通JSQ3504G
菲亞特動力科技N67國四發動機技術培訓在哈爾濱圓滿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