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散發著年代感氣息的公共共享自行車到公交車,人們的交通出行節奏快了起來,出行成本節約了不少;從大頭煤做燃料、开进柴油和汽油發動到壓縮天然氣為燃料的乡村清潔能源,再演變為油電混合新能源、田园純電動新能源公交車,车轮動力方式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福体展現的公共共享是立足綠色發展、強化生態保護的交通不斷踐行……隨著時代發展,公共交通工具的开进變遷,超乎人們的乡村想象。 去年以來,田园哈羅、车轮摩拜等企業陸續在我市投放了1萬餘輛共享單車、福体助力車後,公共共享在打通群眾“出行的最後一米”的同時,綠色出行理念、低碳出行方式更加深入人心。多元化的出行方式給了人們多種選擇,而便捷的交通服務也讓說走就走變成現實。這些公共交通的便利,隻是為了讓群眾離幸福更加近一點。 出行方式的不同 承載別樣的需求 7日,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家住漢源縣富林鎮的張軍,趁著親朋好友還沒離去,帶著他們觀看自家的“老古董”:老式縫紉機。在張軍的印象裏,吱吱呀呀響著的縫紉機承載了他兒時的記憶,而跟這件“老古董”同樣久遠的還有那輛“永久牌”自行車。 上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被外界稱為“自行車王國”,家中能有一輛“永久牌”、“鳳凰牌”或是“飛鴿牌”的自行車,絕對讓人刮目相看。由於道路通暢度遠不及現在,在公交車和麵包車還未在我市投入使用的年代裏,人們中短途通常使用自行車或搭乘拖拉機等交通工具。但如果前往市區的話,通常會選擇客運車輛。 “那時候我們去雅安市區,老早便要跟著大人出發坐班車,每天基本上隻有一趟,班次很少。提前買好票後,便要搶到最前麵的位置,不然沒有座位。”張軍回憶,硬硬的座位坐起來甚至還有點痛,沒有空調的車內,大冬天冷來打顫、夏天熱來焦躁。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左右,隨著市場經濟逐漸繁榮,民間資本逐步參與客運行業,我市客運行業呈現空前的繁榮,客運車輛逐漸多了起來。 經曆了從個體所有經營到公司化經營,客運車輛的管理越來越規範化,班次的增多、車內環境大幅改變,給人們帶去了便利和舒適。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出行變得更加綠色環保。 公交車的投入使用 四輪驅動下的幸福 “2003年,我由鄉鎮小學轉入了縣城裏的小學讀書,當時就坐的黃色麵包車,1塊錢的車票錢。”家住滎經縣六合鄉的張旭搭乘由滎經縣花灘鎮發往縣城裏的麵包車上學,這樣的出行方式,持續了10年時間。 後來,麵包車不斷升級換代,由外觀為黃色,空間較小的麵包車變為更加寬敞、舒適的綠皮麵包車後,票價也由原來的1元變成現在的3元。“更加便捷的是,現在到縣城裏可以搭乘公交車了。”張旭說。 隨著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對城市交通也有了更高的需求。“2001年5月,我們公司向雅安城區投入20輛大型公交車和37輛小型麵包車後,現在已經發展到104輛。為了給市民帶去更多的舒適和便利,我們始終不忘初心,盡可能讓公交車滿足大家需求。”四川蜀通運業有限公司副經理陳陽介紹。從此,我市便結束了中短途“無車可坐”的時代。 改變可不僅如此。隨著城市交通網不斷完善,除去由班車線路改造的6路公交車和由農村客運改造的8路公交車,目前我市中心城區運行的公交車便有104輛,一共包含10條線路。從早上7點起,到晚上9點30分,公交車每天都在為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提供低價、安全、環保、便捷的服務。 在國家大力提倡新能源公交車的大背景下,我市也積極跟上步伐,逐步將原來由天然氣作為動力的清潔能源公交,改為由電力作為動力的新能源公交。 2016年10月18日,一個讓人難忘的日子。那一天,中國西部第一條純電動在線快充公交示範線——我市新能源公交示範線(公交7號線)正式投用。不僅零排放、無噪音,還采用在線快充技術,更加便於操作。 “以前汽車少,聞著汽油味還覺得有點香,現在汽車多了,便覺得汽油味非常刺鼻。現在雅安也有了這種新能源公交車,以後上班、買菜再也不怕了。”說起7路公交車,市民王友良開心地說。 變化的背後折射出的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綠色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共享單車進入生活 方便公眾綠色出行 市委四屆四次全會中提出要提高公眾綠色出行率,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設自行車和步行交通網,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中心城區全麵推廣應用新能源公交車和共享電動汽車,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係、綠道慢行係統,開展城市旅遊輕軌研究論證。 改革開放以來,出行工具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即將通車的成雅鐵路,也將結束雅安沒有火車的日子。“我2016年就到了雅安工作,我母親從內江來看我,通常要坐3個半小時的大巴,如果成雅鐵路通車後,隻需一個半小時便能到達。”正在市群團中心工作的李麗莎說,站在雅安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她對火車的開通抱有很大的憧憬。 不僅如此,隨著共享單車、助力車、共享汽車逐步進入人們視野,主動選擇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漸漸變成了一種潮流。 改革開放春風依舊,雅安公共交通的變化依然行駛在發展的“快車道”上。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吳丹
從散發著年代感氣息的公共共享自行車到公交車,人們的交通出行節奏快了起來,出行成本節約了不少;從大頭煤做燃料、开进柴油和汽油發動到壓縮天然氣為燃料的乡村清潔能源,再演變為油電混合新能源、田园純電動新能源公交車,车轮動力方式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福体展現的公共共享是立足綠色發展、強化生態保護的交通不斷踐行……隨著時代發展,公共交通工具的开进變遷,超乎人們的乡村想象。
去年以來,田园哈羅、车轮摩拜等企業陸續在我市投放了1萬餘輛共享單車、福体助力車後,公共共享在打通群眾“出行的最後一米”的同時,綠色出行理念、低碳出行方式更加深入人心。多元化的出行方式給了人們多種選擇,而便捷的交通服務也讓說走就走變成現實。這些公共交通的便利,隻是為了讓群眾離幸福更加近一點。
出行方式的不同
承載別樣的需求
7日,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家住漢源縣富林鎮的張軍,趁著親朋好友還沒離去,帶著他們觀看自家的“老古董”:老式縫紉機。在張軍的印象裏,吱吱呀呀響著的縫紉機承載了他兒時的記憶,而跟這件“老古董”同樣久遠的還有那輛“永久牌”自行車。
上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被外界稱為“自行車王國”,家中能有一輛“永久牌”、“鳳凰牌”或是“飛鴿牌”的自行車,絕對讓人刮目相看。由於道路通暢度遠不及現在,在公交車和麵包車還未在我市投入使用的年代裏,人們中短途通常使用自行車或搭乘拖拉機等交通工具。但如果前往市區的話,通常會選擇客運車輛。
“那時候我們去雅安市區,老早便要跟著大人出發坐班車,每天基本上隻有一趟,班次很少。提前買好票後,便要搶到最前麵的位置,不然沒有座位。”張軍回憶,硬硬的座位坐起來甚至還有點痛,沒有空調的車內,大冬天冷來打顫、夏天熱來焦躁。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左右,隨著市場經濟逐漸繁榮,民間資本逐步參與客運行業,我市客運行業呈現空前的繁榮,客運車輛逐漸多了起來。
經曆了從個體所有經營到公司化經營,客運車輛的管理越來越規範化,班次的增多、車內環境大幅改變,給人們帶去了便利和舒適。
共享單車的出現,讓出行變得更加綠色環保。
公交車的投入使用
四輪驅動下的幸福
“2003年,我由鄉鎮小學轉入了縣城裏的小學讀書,當時就坐的黃色麵包車,1塊錢的車票錢。”家住滎經縣六合鄉的張旭搭乘由滎經縣花灘鎮發往縣城裏的麵包車上學,這樣的出行方式,持續了10年時間。
後來,麵包車不斷升級換代,由外觀為黃色,空間較小的麵包車變為更加寬敞、舒適的綠皮麵包車後,票價也由原來的1元變成現在的3元。“更加便捷的是,現在到縣城裏可以搭乘公交車了。”張旭說。
隨著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對城市交通也有了更高的需求。“2001年5月,我們公司向雅安城區投入20輛大型公交車和37輛小型麵包車後,現在已經發展到104輛。為了給市民帶去更多的舒適和便利,我們始終不忘初心,盡可能讓公交車滿足大家需求。”四川蜀通運業有限公司副經理陳陽介紹。從此,我市便結束了中短途“無車可坐”的時代。
改變可不僅如此。隨著城市交通網不斷完善,除去由班車線路改造的6路公交車和由農村客運改造的8路公交車,目前我市中心城區運行的公交車便有104輛,一共包含10條線路。從早上7點起,到晚上9點30分,公交車每天都在為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提供低價、安全、環保、便捷的服務。
在國家大力提倡新能源公交車的大背景下,我市也積極跟上步伐,逐步將原來由天然氣作為動力的清潔能源公交,改為由電力作為動力的新能源公交。
2016年10月18日,一個讓人難忘的日子。那一天,中國西部第一條純電動在線快充公交示範線——我市新能源公交示範線(公交7號線)正式投用。不僅零排放、無噪音,還采用在線快充技術,更加便於操作。
“以前汽車少,聞著汽油味還覺得有點香,現在汽車多了,便覺得汽油味非常刺鼻。現在雅安也有了這種新能源公交車,以後上班、買菜再也不怕了。”說起7路公交車,市民王友良開心地說。
變化的背後折射出的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綠色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共享單車進入生活
方便公眾綠色出行
市委四屆四次全會中提出要提高公眾綠色出行率,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設自行車和步行交通網,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中心城區全麵推廣應用新能源公交車和共享電動汽車,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係、綠道慢行係統,開展城市旅遊輕軌研究論證。
改革開放以來,出行工具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即將通車的成雅鐵路,也將結束雅安沒有火車的日子。“我2016年就到了雅安工作,我母親從內江來看我,通常要坐3個半小時的大巴,如果成雅鐵路通車後,隻需一個半小時便能到達。”正在市群團中心工作的李麗莎說,站在雅安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她對火車的開通抱有很大的憧憬。
不僅如此,隨著共享單車、助力車、共享汽車逐步進入人們視野,主動選擇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漸漸變成了一種潮流。
改革開放春風依舊,雅安公共交通的變化依然行駛在發展的“快車道”上。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吳丹
【光明論壇】推動農業發展全麵綠色轉型
存保為民 儲戶放心——漢陰農商銀行開展存款保險係列宣傳活動
青年幹警下基層 服務群眾暖心窩
第三期優質護理之星之護理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