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至9月是孙守藤椒的黃金采摘期,連片生長的妻人藤椒樹上掛滿了一串串青綠色的藤椒,成為村裏一道獨特的共创風景線。村裏處處飄散著藤椒的业带香味,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摘藤椒,领村忙得不亦樂乎。民同”回憶起今年藤椒豐收時的致富景象,寶興縣五龍鄉東風村的孙守孫守霞喜悅之情再次湧上心頭。 “今年藤椒豐收,妻人我們銷售了160多噸,共创實現銷售額200多萬元。业带”孫守霞樂嗬嗬地說。领村 “藤椒大王”“天麻夫妻”,民同如今,致富孫守霞和丈夫周齊軍已經是孙守東風村有名的創業者。夫妻二人共同創業,發展藤椒和種植天麻,在他們的帶領下,當地不少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天麻和藤椒種植在寶興縣也得到了推廣。孫守霞正在查看藤椒生長情況 從300畝到5000畝 種植藤椒逐漸形成規模 孫守霞在東風村種植藤椒是從2012年開始的。這一年,為充分利用村裏相對貧瘠的土地,五龍鄉組織了部分村民前往眉山市洪雅縣,實地考察了當地一家上規模的藤椒油加工企業。 考察後,一心想著產業致富的孫守霞夫婦,敢於率先吃螃蟹,帶頭種植藤椒,和部分村民共同試種了300畝藤椒,並牽頭成立了勝豐藤椒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產業帶頭人,孫守霞種下了11畝藤椒苗,是全村試種麵積最大的一戶。 在種植藤椒的過程中,孫守霞不斷摸索,常常外出考察學習藤椒種植技術,“剛開始,我們種植的是直升苗,種植時間長、收益較慢,後來改良種植嫁接苗,種植時間大大縮短,且產量更高,如今村裏都種植的嫁接苗。”孫守霞說。 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來到孫守霞的藤椒地中,地裏的藤椒長勢喜人,原本隻有20厘米高的藤椒苗,如今已長到了2米高。孫守霞用手指了指前方,“這一片都是我們合作社的藤椒樹,這還隻是一小部分。”孫守霞說。 東風村2組村民餘強過去種植獼猴桃,因為銷路困難,加之獼猴桃樹生病,讓他很發愁。後來看藤椒種植發展得越來越好,他索性放棄種獼猴桃,全部改成種藤椒。 2017年,餘強種植了7畝藤椒,今年豐收時期賺了2萬多元,藤椒賣了好價錢,這讓餘強更有動力,今年他又栽種了10餘畝藤椒。 “種植、銷售全部不用愁,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好好管護這些寶貝疙瘩,藤椒產業讓我對致富增收充滿了信心。”餘強說道。 經過不懈努力,藤椒種植在東風村逐漸形成規模,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勝豐藤椒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並提供技術培訓,現場進行一對一教學,與農戶簽訂回收合同,並和生產企業簽訂了供銷協議,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銷模式。 如今,合作社的藤椒種植已發展到5000畝,產量從1萬公斤發展到5萬公斤,藤椒種植由五龍鄉東風村發展到勝利村,明禮鄉莊子村、聯合村,隴東鎮自興村、星火村,永富鄉若碧村,蜂桶寨鄉鄧池溝等地,在寶興縣境內,藤椒種植逐漸形成了規模。 大山裏種出“金娃娃” 種植天麻三次實驗最終成功 在發展藤椒之餘,孫守霞又和丈夫思考,除了種藤椒之外,種什麽經濟價值更高? 前些年,夫妻倆做了幾年中藥材生意,正在兩人試圖尋找新的出路與機會時,孫守霞在山上意外挖到了幾窩野生天麻,“天麻是珍貴的中藥材,常有商販上門收購,五龍鄉平均海拔1500米,晝夜溫差大,雨量充足,是天麻生長的絕佳區域。”孫守霞說,這讓夫妻二人萌發了種植野生天麻的想法。 孫守霞開始開墾荒地試種天麻。但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13年,當孫守霞挖開種下的天麻時,天麻窩裏除了泥土和菌材,不見一個天麻,春天種下的天麻種全部爛成了泥土,孫守霞的心頓時涼了半截。 2014年,相同的情形再次上演。孫守霞通過賒購和自籌的方式買來6500袋(瓶)蜜環菌和萌發菌。同樣因為質量不佳和經驗不足,產出沒有達到預期,收支不能相抵而以失敗告終。 前兩次,因為沒有種植經驗,孫守霞和朋友先後投入的近20萬元,幾乎打了“水漂”。但夫妻倆沒有放棄,選擇了堅持。經過3年的努力,夫妻倆的天麻種植終於獲得成功。 在自己致富的同時,孫守霞還積極發展附近農戶參與種植,帶領鄉親一起致富。2015年,孫守霞著手成立了寶興縣竣成天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117戶成員,形成了人人種天麻、戶戶為產業的良好局麵。 提及在家鄉創業的經曆,孫守霞說:“我很感謝寶興縣人社局等部門給予的支持,為我們提供了溫暖的創業環境,還引進專家傳授種植技術。全靠政策好,我們返鄉農民工創業才有底氣,隻要自己踏實肯幹、積極學習技術,在各種就業創業政策支持下,返鄉下鄉創業很有前途,我也會帶領村民繼續發展,一起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柳青
“7月至9月是孙守藤椒的黃金采摘期,連片生長的妻人藤椒樹上掛滿了一串串青綠色的藤椒,成為村裏一道獨特的共创風景線。村裏處處飄散著藤椒的业带香味,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摘藤椒,领村忙得不亦樂乎。民同”回憶起今年藤椒豐收時的致富景象,寶興縣五龍鄉東風村的孙守孫守霞喜悅之情再次湧上心頭。
“今年藤椒豐收,妻人我們銷售了160多噸,共创實現銷售額200多萬元。业带”孫守霞樂嗬嗬地說。领村
“藤椒大王”“天麻夫妻”,民同如今,致富孫守霞和丈夫周齊軍已經是孙守東風村有名的創業者。夫妻二人共同創業,發展藤椒和種植天麻,在他們的帶領下,當地不少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天麻和藤椒種植在寶興縣也得到了推廣。
孫守霞正在查看藤椒生長情況
從300畝到5000畝
種植藤椒逐漸形成規模
孫守霞在東風村種植藤椒是從2012年開始的。這一年,為充分利用村裏相對貧瘠的土地,五龍鄉組織了部分村民前往眉山市洪雅縣,實地考察了當地一家上規模的藤椒油加工企業。
考察後,一心想著產業致富的孫守霞夫婦,敢於率先吃螃蟹,帶頭種植藤椒,和部分村民共同試種了300畝藤椒,並牽頭成立了勝豐藤椒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產業帶頭人,孫守霞種下了11畝藤椒苗,是全村試種麵積最大的一戶。
在種植藤椒的過程中,孫守霞不斷摸索,常常外出考察學習藤椒種植技術,“剛開始,我們種植的是直升苗,種植時間長、收益較慢,後來改良種植嫁接苗,種植時間大大縮短,且產量更高,如今村裏都種植的嫁接苗。”孫守霞說。
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來到孫守霞的藤椒地中,地裏的藤椒長勢喜人,原本隻有20厘米高的藤椒苗,如今已長到了2米高。孫守霞用手指了指前方,“這一片都是我們合作社的藤椒樹,這還隻是一小部分。”孫守霞說。
東風村2組村民餘強過去種植獼猴桃,因為銷路困難,加之獼猴桃樹生病,讓他很發愁。後來看藤椒種植發展得越來越好,他索性放棄種獼猴桃,全部改成種藤椒。
2017年,餘強種植了7畝藤椒,今年豐收時期賺了2萬多元,藤椒賣了好價錢,這讓餘強更有動力,今年他又栽種了10餘畝藤椒。
“種植、銷售全部不用愁,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好好管護這些寶貝疙瘩,藤椒產業讓我對致富增收充滿了信心。”餘強說道。
經過不懈努力,藤椒種植在東風村逐漸形成規模,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勝豐藤椒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並提供技術培訓,現場進行一對一教學,與農戶簽訂回收合同,並和生產企業簽訂了供銷協議,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銷模式。
如今,合作社的藤椒種植已發展到5000畝,產量從1萬公斤發展到5萬公斤,藤椒種植由五龍鄉東風村發展到勝利村,明禮鄉莊子村、聯合村,隴東鎮自興村、星火村,永富鄉若碧村,蜂桶寨鄉鄧池溝等地,在寶興縣境內,藤椒種植逐漸形成了規模。
大山裏種出“金娃娃”
種植天麻三次實驗最終成功
在發展藤椒之餘,孫守霞又和丈夫思考,除了種藤椒之外,種什麽經濟價值更高?
前些年,夫妻倆做了幾年中藥材生意,正在兩人試圖尋找新的出路與機會時,孫守霞在山上意外挖到了幾窩野生天麻,“天麻是珍貴的中藥材,常有商販上門收購,五龍鄉平均海拔1500米,晝夜溫差大,雨量充足,是天麻生長的絕佳區域。”孫守霞說,這讓夫妻二人萌發了種植野生天麻的想法。
孫守霞開始開墾荒地試種天麻。但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13年,當孫守霞挖開種下的天麻時,天麻窩裏除了泥土和菌材,不見一個天麻,春天種下的天麻種全部爛成了泥土,孫守霞的心頓時涼了半截。
2014年,相同的情形再次上演。孫守霞通過賒購和自籌的方式買來6500袋(瓶)蜜環菌和萌發菌。同樣因為質量不佳和經驗不足,產出沒有達到預期,收支不能相抵而以失敗告終。
前兩次,因為沒有種植經驗,孫守霞和朋友先後投入的近20萬元,幾乎打了“水漂”。但夫妻倆沒有放棄,選擇了堅持。經過3年的努力,夫妻倆的天麻種植終於獲得成功。
在自己致富的同時,孫守霞還積極發展附近農戶參與種植,帶領鄉親一起致富。2015年,孫守霞著手成立了寶興縣竣成天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117戶成員,形成了人人種天麻、戶戶為產業的良好局麵。
提及在家鄉創業的經曆,孫守霞說:“我很感謝寶興縣人社局等部門給予的支持,為我們提供了溫暖的創業環境,還引進專家傳授種植技術。全靠政策好,我們返鄉農民工創業才有底氣,隻要自己踏實肯幹、積極學習技術,在各種就業創業政策支持下,返鄉下鄉創業很有前途,我也會帶領村民繼續發展,一起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柳青
天順長城:東方紅動力閃耀第137屆廣交會!
快看丨銀保監會通報第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人保財險、平安人壽投訴量居前
7座金球!梅西當世第一!C羅他還追得上嗎?
第十個全國交通安全日:農村道路如何走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