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醫療救援隊參與地震傷員救治醫療救援隊供圖 州委書記熱心帶路 5支醫療分隊中,市医由石棉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疗救小分隊駐紮在新都橋鎮。11月26日,援队隊員們按照工作安排,心怀入戶排查傷情,感恩工作目標是开展不漏下一名傷員。 在呷巴鄉俄達麥巴二村,市医隊員們遇到藏族老人洛讓生根。疗救經檢查,援队老人左側腰背部損傷,心怀需要轉移到醫院進行下一步救治。感恩工作 將老人送到州人民醫院,开展看著老人去做CT檢查,市医隊員們才離開。疗救 在返回駐地的援队時候,已是夜色籠罩。由於人生地不熟,小分隊迷了路。 “好心的牧民為我們指路,但開了一段後還是找不著方向。”隊員張敏說,他們隻好在路上攔車問路。 “沒想到我們攔到了州委書記的車。”張敏說,他們揮手致意一輛駛來的車後,車輛當即停下,看他們開著120急救車,穿著白大褂,車上的人馬上問他們有什麽需要幫助的。 “沒想到他就是甘孜州委書記胡昌升。”張敏說,在胡書記的車帶路途中,胡昌升一直關切地詢問醫療隊的情況。當他得知這是石棉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時,胡昌升說“你們是最先趕到震中的隊伍”。 “他叫我們注意保暖,開車注意安全,小心路上的暗冰。他還說因為他也在雅安工作過,對雅安有感情,看到雅安的醫療隊伍很親切。”張敏說,胡昌升一直把他們帶到分路口,並給他們指明前往駐地的路,才揮手和他們道別。 助237名初三學生釋放情緒 木雅祖慶學校位於震中塔公鄉,是受損最重的學校。為不影響237名初三學生學習、複習,11月26日,當地將這部分學生臨時轉移到甲根壩片區寄宿製學校複課。 我市醫療救援隊得知這一情況後,派出5人醫療小分隊趕到甲根壩片區寄宿製學校,撫慰孩子們受傷的心靈。 “要堅強!”當天,學校的課間操時間,操場上傳來一陣陣響亮的呼喊聲。 在醫療救援隊員和學校老師的帶領下,237名學生齊聲高喊,釋放情緒,露出笑臉。 醫療救援隊員黃康說,參與“4·20”蘆山強烈地震醫療救治後,知道醫療救援不僅僅是救死扶傷,心理輔導同樣重要,特別是對正在上學的孩子來說,不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說不定會給他們的人生帶去不小的影響。 利用學校課間操時間,隊員們采取高喊釋放壓力等方式,讓孩子們喊出心裏的壓抑情緒,釋放自我,平複心緒。 雖高原反應依然堅守崗位 高原反應、早晚溫差大和中午強烈的紫外線是醫療救援隊員遭遇的最大挑戰。 震後當晚,氣溫驟降到零下幾度。趕赴災區的隊員帶上了最好的藥品,卻忘記給自己帶上一件厚棉衣。33名隊員,心中隻有一個想法:去災區就是要為災區服好務! 骨科醫生高馳當天出現臉浮腫的症狀,但他仍舊堅守崗位,救治了醫療隊到達後的第一名傷員。 1991年出生的骨科護士李麟玉,高原反應嚴重,但她說,隻要緩緩就沒事,堅持不離開崗位。 神經外科醫生杜春富,剛從成都363醫院調到市人民醫院工作。當杜春富接到前往災區救援的任務後,隱瞞自己身體不適的情況,義無反顧跟隨隊伍前往災區。 同事看到他服藥後才得知,杜春富是帶病到災區;而且,出發之時,他的孩子尚未滿月。 杜春富說,他的老家在石棉縣,在“5·12”和“4·20”地震後,全國各地的愛心都湧向雅安,雖然他當時並不在雅安工作,但他仍感恩同胞對家鄉的無私幫助。 “我們都是來自災區的人,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杜春富說。 記者王丹
我市醫療救援隊參與地震傷員救治醫療救援隊供圖
州委書記熱心帶路
5支醫療分隊中,市医由石棉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疗救小分隊駐紮在新都橋鎮。11月26日,援队隊員們按照工作安排,心怀入戶排查傷情,感恩工作目標是开展不漏下一名傷員。
在呷巴鄉俄達麥巴二村,市医隊員們遇到藏族老人洛讓生根。疗救經檢查,援队老人左側腰背部損傷,心怀需要轉移到醫院進行下一步救治。感恩工作
將老人送到州人民醫院,开展看著老人去做CT檢查,市医隊員們才離開。疗救
在返回駐地的援队時候,已是夜色籠罩。由於人生地不熟,小分隊迷了路。
“好心的牧民為我們指路,但開了一段後還是找不著方向。”隊員張敏說,他們隻好在路上攔車問路。
“沒想到我們攔到了州委書記的車。”張敏說,他們揮手致意一輛駛來的車後,車輛當即停下,看他們開著120急救車,穿著白大褂,車上的人馬上問他們有什麽需要幫助的。
“沒想到他就是甘孜州委書記胡昌升。”張敏說,在胡書記的車帶路途中,胡昌升一直關切地詢問醫療隊的情況。當他得知這是石棉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時,胡昌升說“你們是最先趕到震中的隊伍”。
“他叫我們注意保暖,開車注意安全,小心路上的暗冰。他還說因為他也在雅安工作過,對雅安有感情,看到雅安的醫療隊伍很親切。”張敏說,胡昌升一直把他們帶到分路口,並給他們指明前往駐地的路,才揮手和他們道別。
助237名初三學生釋放情緒
木雅祖慶學校位於震中塔公鄉,是受損最重的學校。為不影響237名初三學生學習、複習,11月26日,當地將這部分學生臨時轉移到甲根壩片區寄宿製學校複課。
我市醫療救援隊得知這一情況後,派出5人醫療小分隊趕到甲根壩片區寄宿製學校,撫慰孩子們受傷的心靈。
“要堅強!”當天,學校的課間操時間,操場上傳來一陣陣響亮的呼喊聲。
在醫療救援隊員和學校老師的帶領下,237名學生齊聲高喊,釋放情緒,露出笑臉。
醫療救援隊員黃康說,參與“4·20”蘆山強烈地震醫療救治後,知道醫療救援不僅僅是救死扶傷,心理輔導同樣重要,特別是對正在上學的孩子來說,不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說不定會給他們的人生帶去不小的影響。
利用學校課間操時間,隊員們采取高喊釋放壓力等方式,讓孩子們喊出心裏的壓抑情緒,釋放自我,平複心緒。
雖高原反應依然堅守崗位
高原反應、早晚溫差大和中午強烈的紫外線是醫療救援隊員遭遇的最大挑戰。
震後當晚,氣溫驟降到零下幾度。趕赴災區的隊員帶上了最好的藥品,卻忘記給自己帶上一件厚棉衣。33名隊員,心中隻有一個想法:去災區就是要為災區服好務!
骨科醫生高馳當天出現臉浮腫的症狀,但他仍舊堅守崗位,救治了醫療隊到達後的第一名傷員。
1991年出生的骨科護士李麟玉,高原反應嚴重,但她說,隻要緩緩就沒事,堅持不離開崗位。
神經外科醫生杜春富,剛從成都363醫院調到市人民醫院工作。當杜春富接到前往災區救援的任務後,隱瞞自己身體不適的情況,義無反顧跟隨隊伍前往災區。
同事看到他服藥後才得知,杜春富是帶病到災區;而且,出發之時,他的孩子尚未滿月。
杜春富說,他的老家在石棉縣,在“5·12”和“4·20”地震後,全國各地的愛心都湧向雅安,雖然他當時並不在雅安工作,但他仍感恩同胞對家鄉的無私幫助。
“我們都是來自災區的人,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杜春富說。
記者王丹
民警下鄉宣傳服務推進摩托車專項整治工作
樹立智能製造新標杆:BMW iFACTORY生產戰略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環球快資訊:全球首架C919今天開啟100小時驗證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