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是适合做学问的地方”

时间:2025-04-20 22:33:42来源: 分类:綜合

  昨(14)日,雅安四川農業大學雅安校本部十一教一樓報告廳裏,适合一堂學術報告,做学一聲“welcome to join us”(歡迎加入我們的地方行列),宣告著已是雅安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進化遺傳研究室主任的楊明耀代表其團隊正式開始向全國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這標誌著,适合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2年之後,做学楊耀明正式回到他夢想開始的地方地方——雅安。

  作為四川農業大學輸出的雅安人才,楊明耀稱,适合在英國的做学22年時間裏,他始終情係母校,地方所以,雅安當川農大副校長朱慶邀請他回校做了一次報告後,适合他便下定決心,做学執意回國。

  協議中,川農大給楊明耀的待遇是年薪2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200萬元;而楊明耀態度是:不看重工資,但科研經費和人員配備要到位。

  從20歲到55歲,楊明耀人生最重要的35年,與中國西南的雅安和英國東南的劍橋結下了不解之緣。

  深情開場 對不起我來晚了

  昨(14)日下午3時,楊明耀身著一件休閑的灰色T恤出現在四川農業大學雅安校本部十一教一樓報告廳裏。

  盡管學校並無過多的宣傳,但劍橋、科學家、海歸等詞匯在一起,還是讓容納上百人的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一些晚來的學生甚至擠滿了過道。

  在主持人簡短地介紹完後,楊明耀走上了講台,向台下的學生微笑著揮了揮手,輕輕地說道:“我曾經在這裏學習、工作、生活過,後來去了英國,對不起大家,我來晚了。”

  話音剛落,報告廳裏就響起一片如雷的掌聲,坐在前排的年紀稍長的幾人眼眶頓時紅了起來。

  “我今天報告的名稱為《基因scute時空表達與調控》,我想讓大家知道我在英國的研究,多多了解我們。”頓了頓,楊明耀打開電腦開始講解,“我舉個例子,就好比雖然基因是一樣的,但放在人的身上就會長出手腳,蜻蜓則會長出翅膀等,這就是基因的排列和出場順序不同所致。”

  “哦。”台下的學生若有所悟的點頭。在報告廳內,有學動植物遺傳方麵的學生,也有與楊明耀專業毫不相幹的學生。

  在等待打開課件的時間,楊明耀一邊連說兩聲對不起,一邊查看電腦,連額頭上的汗水都沒有擦拭。

  課件打開後,楊明耀的報告正式開始,在生動的講解中,楊明耀不時因為電腦緩慢而向在座的嘉賓和學生說對不起。記者粗略算了一下,從報告開始到結束約1個小時的時間,楊明耀至少說了十聲對不起。

  招納賢才 我和學生吃火鍋談課題

  在楊明耀報告結束時,課件上出現了一排醒目的英文單詞:Welcome to join us(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

  “我們已經組建了一個團隊,團隊的另一名成員是即將做學術報告的李英博士,此外還有兩名碩士研究生,在這裏,我代表我的團隊向你們乃至全國的學生發出邀請,我們將按正常程序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希望有人能加入我們的團隊。”楊明耀透露,“昨天我和團隊成員、學生不但見麵了,還一起吃著火鍋討論了開題方向。”

  按照楊明耀與四川農業大學簽訂的協議,楊明耀受聘教授二級崗,掛靠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成立進化遺傳研究室,楊明耀擔任主任,同時將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專業基礎課。此外,他還將借助川農大動物遺傳育種平台,開展動物分子遺傳學研究,比如對畜禽重要經濟性狀的基因調控及遺傳機製方麵的研究。

  協議中,四川農業大學與楊明耀簽訂了一份為期四年的協議,四川農業大學給楊明耀開出的待遇是年薪20萬元,一次性安家費3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200萬元等。

  “四川農業大學引進人才的標準分五個:傑出人才、高端人才、拔尖人才、優秀人才和學術骨幹,楊明耀屬於第二層,即高端人才。”四川農業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

  心係母校 我一直想找機會回來

  對於這些,楊明耀態度是:不看重工資,但科研經費和人員配備要到位。自己四川農業大學培養出來的,有責任和義務回來為川農大盡一份綿薄之力。

  “當初學校送我出去,而我一去就這麽久。”楊明耀說,在英國的22年時間裏,他始終對母校心存內疚,也一直想找機會回來。

  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朱慶是楊明耀的同學,之前他就多次向楊明耀發出邀請,但當時女兒年幼,妻子也在英國,楊明耀以暫不方便拒絕了。

  2010年,楊明耀回校做了一次報告後,下定決心,執意回國。

  對此,楊明耀解釋,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都是“海歸”,還有一些同學也從海外回來,他們重視人才,重視科研,這種氛圍感染著自己。最重要的是,這有利於讓更多的“海歸”回來,讓母校的辦學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回國後,做科研和國外相比,可能有不利的因素,但我想挑戰自己,而且,我已經做好了這種準備。”楊明耀說,“我堅信,雅安與四川農業大學是天作之合,雅安是適合做學問的地方。”

  蔣麟記者王侃 熊蕊

  楊明耀科研現狀

  楊明耀目前研究的課題是以昆蟲作為模式動物,探討基因的改變和不同的調控序列如何經過發育過程以塑造出特殊構造,從而進一步揭示進化生物學的奧秘。在線粒體DNA複製機製方麵,他與同事一道發現了新的模型,即線粒體DNA雙向複製模型。之後又證實了完整的線粒體DNA的複製中間體其實是雙鏈結構,提出了線粒體DNA的複製中間體,其輕鏈具有RNA和DNA雜合體的性質,其開創性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在世界頂級生命科學雜誌《Cell》,在線粒體DNA複製領域中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