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向最需要的地方延伸

时间:2025-04-21 00:55:44来源: 分类:娛樂

 

  8月15日,毛细血管名山縣馬嶺鎮石門村6組村民彭星舉站在經曆了“7·27”暴雨考驗的向最需排洪渠橋上,連聲向記者誇讚農田排洪渠修得好,地方讓他在7月27日晚上睡了一個安穩覺。延伸

  今年以來,毛细血管由雅安工業園區投資的向最需名山縣馬嶺、永興等5個鄉鎮土地整理9個項目實施,地方名山縣國土資源局在落實項目中,延伸有針對性地在交通落後、毛细血管水利設施差、向最需生產條件滯後的地方筆山、康樂、延伸石門等33個貧窮偏遠村實施,毛细血管使惠農、向最需強農的地方民生工程真正落實到農村最薄弱之處、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雨季村民安穩入睡

  馬嶺鎮石門村,曆年來由於排洪渠設施差,每逢暴雨天氣的夜晚村民都無法安穩入睡。

  2010年7月3日淩晨,在全市遭遇暴雨多處發生洪災之時,馬嶺鎮石門村6組也未能幸免,洪水淹沒了良田衝到了村民家中。那一夜,彭星舉從暴雨開始就一直坐到天亮,洪水逼近他的床沿。“在這裏,我已經住了10多年,每年不同程度都會遇到洪災,由於排洪渠排量不夠,洪水總會淹到家裏來。”彭星舉說。

  縣國土資源局經過對馬嶺鎮石門村實地調研之後,在今年土地整理項目實施中,專門在該村6組規劃了一條排洪渠,避免暴雨之後洪水淹沒農田和農戶。2012年7月27日,名山縣遭遇大降雨,全縣多處遭遇洪災和泥石流,而這一夜彭星舉卻睡得非常安穩。

  8月15日,彭星舉一見到縣國土資源局組織的土地整理項目驗收專家組,就不停地向帶隊領導和專家組致謝。

  金土地改變百姓生活

  “睛天一把刀、雨天一包糟!”在采訪中,提起之前行路難的問題,村民經常用這句話來形容。

  永興鎮,在鄉鎮中村通公路的修建一直走在全縣的前列,而該鎮筆山村基耕道已經修建了40多年,卻因為該村經濟落後,道路修建集資款無法籌集,道路無法硬化成水泥路。“近年來,其他村發展茶葉產業村民經濟收入大幅提高,很多地方都自己集資硬化了水泥路麵,筆山村土質屬大土泥不適宜茶葉的生長,全村經濟非常落後,修路款籌集了多次也無法得到落實。”永興鎮黨委書記盧小鬆說。

  8月14日,筆山村6組50多歲村民代顯義站在自家門口,望著筆直的水泥路心中有說不完的喜悅,40多年的期盼終於變成了現實。“小時候,一遇到下雨泥漿都要踩到腳彎子,睛天路麵又硬得像刀一樣,那時候就在盼望硬化成水泥路。”代顯義說。

  名山縣政協副主席、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黃鮮告訴記者,“金土地”項目實施以後,除土地調整之外,老百姓不需要出一分錢,道路就能夠修到村民家門口,筆山村就是此次項目落實的最主要一個村。

  如今,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三三兩兩行走在水泥路上的筆山村村民無不感歎“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包糟”的曆史已經一去不複返。

  毛細血管向極點延伸

  由於受高山自然條件的製約,“公路修到家門口”對於老峨山下馬嶺鎮天目村村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望。“交通靠走,通訊靠吼”是天目村人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8月15日,在石門村到天目村的盤山公路上,車輛一直在爬坡的狀態下行駛,大約20分鍾到達天目村土地整理項目最高點。“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能夠高質量完成這樣的工程,真的不容易。”到了最高點,驗收組組長胡建波為天目村公路的修建而感歎。

  天目村村通公路的修建在項目實施中還不算最難,地處丹棱、蒲江、名山三縣交匯點,被當地村民稱為“一腳踏三地”的嶽南山,由於地處偏遠、山高路險,水泥路能夠修到山上,當地村民做夢也沒有想到。

  據了解,名山縣在實施土地整理項目以來,不但達到了新增耕地的目的,原有耕地質量也得到了明顯提高,“望天田”的灌溉有了保障,高標準農田的比例顯著提高。特別是道路建設有了更大突破,真正讓項目落實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筆山村、天目村和嶽南山等地村民強烈渴望通車的願望得以實現。“民生工程就是要落實到農村最薄弱、最需要的地方,村通公路猶如人的毛細血管,將營養輸送到人體每一個部位,從而使農村整體建設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實現質的跨越。”黃鮮說。

  近年來,名山縣大力實施“金土地”工程,加快推進山水田林綜合整治,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探索出一條“項目帶動、幹群主動、社會聯動、百姓受益”的新農村建設路子。

  王永輝記者 周代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