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鏈降價潮就在眼前。形势伴隨著龍頭企業隆基股份(601012.SH)率先降價,误判又一矽片龍頭中環股份(002129.SZ)也跟進降價,库存光伏產業近一年來持續漲價釀成的高企股份股份硅片後果正在反噬其身。
近日,隆基兩大光伏龍頭隆基股份、中环中環股份先後調降矽片價格,接连降价价潮拉開了國內光伏企業降價潮的启全序幕。
11月30日,面降光伏龍頭隆基股份調整了單晶矽片的形势官方報價,各尺寸矽片同比降幅為7.2%至9.8%。误判這也是库存隆基股份自2020年5月以來,首次對矽片的高企股份股份硅片官方報價進行下調。
其中,隆基單晶矽片P型158.75mm由5.53元/片調整至5.12元/片,中环降幅7.4%;單晶矽片P型M6166mm由5.73元/片調整至5.32元/片,降幅7.2%;單晶矽片P型M10182mm由6.87元/片調整至6.2元/片,降幅達9.8%。
與隆基股份相比,大尺寸矽片龍頭中環股份的調價幅度更大,各尺寸矽片同比降幅為6.04%至12.48%。
相比11月的矽片價格,中環股份G1矽片下降0.52元/片,報價5.15元/片,降幅9.1%;M6矽片下降0.72元/片,報價5.05元/片,降幅12.48%;G12矽片(170μm)下降0.55元/片,報價8.55元/片,降幅6.04%。新增M10矽片報價,6.21元/片;新增超大矽片218.2mm,報價9.22元/片。
對於此次兩大矽片龍頭率先調降矽片價格,多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上述動作實則是光伏產業鏈降價潮的開始,這波光伏產業鏈降價潮的到來早於業內預期。
“隆基和中環調降矽片價格其實是必然的,行業內的那麽多庫存組件都賣不出去,下遊電站需求暫時還沒有完全爆發。誰先降價,就可以更多的占領一些市場份額。”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祁海珅告訴界麵新聞,“業內本來預計是從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開始降價潮,也就是整個光伏產業鏈進行大範圍降價,但沒想到降價潮這麽快到來,因為行業內都不願意讓矽料、矽片降價。”
祁海珅表示,因為一旦開始降價潮,廠商手中的庫存組件都要賤賣,所以光伏行業內都不願意讓矽料、矽片降價,此前一段時間產業鏈價格也一直在堅挺,沒想到隆基這麽快就降價。
“到明年,矽片價格肯定還會大幅度下降,早降應該能占住有利形勢。”泓達光伏創始人劉繼茂告訴界麵新聞,“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在今年第三季度末庫存增加很多,應該是誤判了形勢,以為今年第四季度還會像去年第四季度那樣大爆發,因此備了非常多庫存。但是今年由於組件價格實在是太高了,到11月份末,安裝高峰並沒有到來,所以就不得不降價。”
從2020年5月份開始,由於處於雙碳背景的大賽道下,光伏市場需求持續旺盛,疊加上遊矽料產能不足等因素影響,光伏產業鏈步入漲價通道。原材料矽料帶頭上漲,由6萬元/噸一路上行突破27萬元/噸,矽片價格也水漲船高,電池片環節由於企業競爭及技術降本漲價較少,組件價格則由去年年初的1.4元/瓦最低跌至1.4元/瓦,如今又上漲到2.2元/瓦。
“去年至今產業鏈價格不斷上漲,其實已經過度透支了下遊組件商和大型電站的承受能力,特別是央企國企經營的集中式電站難以覆蓋成本,部分項目直接停工。這次降價潮也將促使產業鏈回歸理性。”祁海珅表示。
在當前矽片環節價格鬆動的背後,光伏行業暗流湧動一刻也未停歇。
去年6月,光伏行業矽片電池及組件環節的尺寸之爭被正式推至台前。
陣營一邊,隆基股份聯合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JKS.US)、阿特斯太陽能(CSIQ.US)等共計七家光伏公司成立“M10聯盟”。
而在另一陣營,就是押寶更大的210尺寸矽片的中環股份,隨後與天合光能(688599.SH)、東方日升(300118.SZ)等聯合發布210mm矽片及組件尺寸標準化的聯合倡議,成立600W+聯盟。
然而近期,作為大尺寸矽片龍頭,中環股份也推出了182尺寸矽片報價,讓尺寸之爭重回視野。本月的最新報價中,公司新增182尺寸的報價,其中厚度150μm為5.97元(單片,下同),160μm報價6.09元,165μm報價6.15元,170μm報價6.21元。此外,公司還新增了218.2mm矽片價格,170μm單片報價9.22元。
事實上,在業內看來,矽片尺寸“越做越大”的趨勢不可抵擋。邏輯在於,在電池轉換效率相同的背景下,同一麵積電站矽片尺寸增加使得組件接觸太陽麵積更大,遮光麵積減小,以此實現對發電量的提升。
尺寸之爭實質上也是市場份額之爭,而今龍頭企業之間的市場份額之爭愈加激烈,行業會否迎來新一輪洗牌?
光伏產業鏈可大致分為矽料、矽片、電池片及組件四個製造環節。作為行業龍頭,隆基股份已在矽片、組件兩大環節登頂全球。然而,隆基股份近期麻煩纏身,海外業務屢遭限製。
對此,祁海珅認為,目前看來,光伏產業其他環節中,隆基股份與其他公司之間的技術優勢壁壘正在逐步消減,“下一步隆基要想繼續控製成本減薄矽片,拚的是電池片技術。如果電池片技術能領先行業,隆基就有可能保持龍頭地位。”
事實上,伴隨著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光伏產業鏈漲價潮,光伏行業整體增速放緩,中下遊廠家承壓深重,產業鏈博弈仍在繼續。
中電聯數據顯示,2021年1-9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25.56GW,同比增長44%。而在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新增裝機量達到了48.2GW。國內市場方麵,就今年國內前三季度25.56GW的裝機量來看,已無法達到此前機構預測的目標。
祁海珅告訴界麵新聞,此次步入降價通道,光伏行業很可能出現產品接連降價的動作,這有利於各大光伏企業把同比增加那麽多的庫存產品消化掉,提高庫存周轉率,但利潤率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降價潮中,利潤空間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矽片廠家,無法維持此前較高的利潤水平。但對於組件、電池片、逆變器、支架廠家來說,可以緩解成本壓力。而伴隨著下遊電站裝機量的提升,逆變器、支架,包括線纜其他的環節用量都會增加,這對這類廠家來說更是利好。”祁海珅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