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如一日坚守手工制茶工艺

时间:2025-04-20 22:36:19来源: 分类:休閑

  

正在製茶的年日黃學雲

  名山區蒙頂山山腰上,有一個茶農,坚守30年如一日堅持做手工茶,手工傳承著蒙頂山茶手工製茶的制茶古老技藝。

  今年年初,工艺這位茶農代表雅安的年日萬千茶農到北京為成龍親自送上自己做的手工茶,並有幸和成龍麵對麵交流蒙頂山手工茶。坚守

  他就是手工蒙頂山鎮蒙山村6組65歲的茶農黃學雲。

  采茶、制茶製茶、工艺購茶、年日品茶……

  5月1日,坚守蒙頂山山腰,手工名山區蒙頂山鎮蒙山村6組的制茶一茶農家中熱鬧非凡,眾多慕名而來的工艺遊客體驗了“一片茶葉的旅行”。

  黃學雲家的60餘畝茶地內,體驗者們感受了茶農一天的艱辛,隨後他們又將茶葉交給黃學雲,學著做手工茶……

  “我做了30年的茶,今年人氣最旺。”黃學雲激動地說。

  遊客們都知道,這樣的名氣得益於黃學雲幾十年堅守和對手工茶技藝的執著。

  執著堅持

  受到央視關注

  “蒙頂山手工茶的傳統技藝,果真名不虛傳!”5月2日,在黃學雲的茶坊內,來自成都和邛崍的兩位茶商,與黃學雲一起品茶論道,談古論今。

  在黃學雲的記憶裏,上世紀80年代,蒙頂山上有很多手工製茶作坊。每到春茶上市的時候,蒙頂山便會出現“一家炒茶十家香,十家炒茶香滿村”的盛景。但在機械製茶一片繁榮的今天,這樣的手工製茶作坊越來越少,堅持手工製茶的人也越來越少。

  盡管黃學雲不是蒙頂山茶傳統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卻是如今為數不多的蒙頂山茶手工製茶師之一。看著周圍的很多人都放棄了手工製茶,他卻30年如一日地堅持著。

  2013年,引來央視第七套《生活567》欄目組的關注報道。

  “我做了大半輩子的茶,從來就沒有想過會有媒體來關注。”黃學雲在談起去年央視采訪他的情景時,仍然感歎不已。

  “盡管從小就和茶葉打交道,但真正做茶還是30年前才開始的。”黃學雲回憶,當時為了養家糊口,他憑借記憶中父輩做邊茶的方法嚐試著做了一批邊茶,以4角5分錢一斤賣出去,而當時大米的價格大概是2角3分錢左右一斤。嚐到甜頭的他下定決心開始做茶。

  作為一名普通的蒙頂山茶手工製茶師,今年64歲的黃學雲隻有一個心願: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蒙頂山手工製茶技藝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為此,他利用自家的房屋和自有的茶園,開辦了蒙頂山“春秋香”茶坊,並且要求他的兒子和媳婦都要學習手工製茶。“手工製茶是個苦差事,雖然辛苦,但意義非凡。”黃學雲說,傳統製茶技藝是祖輩留下的財富,也是成就蒙頂貢茶的根本。所以,作為茶祖故裏的兒女,自然有義務和責任把這個傳統保持下去,並且不斷發展壯大。

  任重道遠

  傳承手工技藝

  在茶坊內,掛著一張黃學雲與成龍合影的醒目照片。

  那是今年上半年黃學雲到北京與成龍的合影,他一直引以為傲。

  “我做了30年的茶,從來就沒有想過有一天會代表雅安的茶農為成龍先生送茶,這確實讓我很激動。所以,我把自己做得最好的蒙頂山手工茶帶到北京,送到成龍手中。”黃學雲回想起那幾天發生的一切,仍覺得像是在做夢。

  “成老師,你好!感謝你對我們災區茶農所做的貢獻,我代表他們給您送茶來了。”這是黃學雲見到成龍時說的第一句話。

  黃學雲說,在短暫的接觸中,他用四川話簡單向成龍介紹了自己親手做的蒙頂山手工茶。由於緊張,加上擔心成龍聽不懂他的四川話,他總覺得他介紹得不夠好。

  “沒想到,成老師全部聽懂了,還親切地和我握手合影留念。”回想起當天的情景,黃學雲仍然顯得有些激動。

  從北京回來,黃學雲深知,蒙頂山手工製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自己身上的擔子更加重了,自己要用品質更好的茶葉來回報成龍為蒙頂山茶做的貢獻。

  隨著時代的進步,製茶的工藝不斷地得到完善和創新。但在這個過程中,黃學雲依然堅持用最傳統的方法製作最傳統的蒙頂山茶,唯一不同的是他盡力把每一道工序的工藝做到最好,保證製作出來的蒙頂山茶都是地道的。

  “手工製茶,炒鍋溫度的高低、炒製時間的長短都是憑經驗積累去完成的,而這關係到最終茶葉的口感、香氣、品質。”黃學雲說,很多人就是因為怕吃苦才拒絕學習手工製茶,而會手工製茶的人又嫌賺錢少而放棄手工製茶。

  如今,30年過去了,黃學雲依然堅守在手工製茶的行當中,並且繼續前行……

  葉正博 記者 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