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氏後人84歲的明代名山名士葉正芳拿著葉氏家譜訴說家族史 他聰穎好學,知書達禮,侍讲年輕時以鄉試第一名高中進士,博学成為葉氏族人的驕傲。 他滿腹經綸,笃行博學多才,叶桂曾遊曆家鄉的传奇蒙頂山、雲峰寺等地,人生留下世人憑吊的明代名山名士墨寶。 他忠君愛國,侍讲為官稟直方正,博学威武不屈,笃行以忠言直諫甘願引頸受戮的叶桂義舉為後世稱道。 他就是传奇生於名山區中峰鄉明代侍講——葉桂章。 斯人已逝,人生他的明代名山名士傳奇人生在500餘年後,重又被人提起,成為名山中峰葉氏後人的驕傲。 尋找 葉坪村裏無人識君 “百丈有曹光實,中峰有葉桂章,一武一文,名山人才輩出哦!”11月10日,名山區地方誌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高殿懋在整理《名山縣誌》時感歎,“葉桂章,是明代翰林院侍講,也算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文人。” 據《名山縣誌》(清代版)記載,葉桂章,名山中峰葉坪人。 消息傳到名山區委宣傳部《今日名山》編輯部記者葉正博的耳中,作為葉氏後人,葉正博著手收集有關葉桂章的相關資料。 “我們葉坪有葉桂章,還是明代的大官,你們知道不?”消息也傳到了中峰葉坪,葉氏後人沸騰了,紛紛找出家譜,查詢葉桂章的有關記載。 “老大爺,你知道葉桂章不?”11月20日,記者一行人來到名山區中峰鄉甘溪村3組(小地名葉坪),找到村裏年紀最大的葉氏後人葉正芳。 “葉桂章,不知道呢?我可以把家譜給你們看看?”今年84歲的葉正芳,身體硬朗,正背著背篼在樹林裏撿柴。老大爺放下背篼,快步回家,拿出了一本古色古香的《葉氏家譜》。 《葉氏家譜》從明初記載,梳理了葉氏族人從江西到邛崍以及到名山的發展脈絡,但在嘉靖年間卻隻字未提,也沒有出現葉桂章的名字。 “我們葉氏族人由江西到邛崍,搬到中峰葉坪本姓沈,後又改為姓葉!我聽說是為了避禍!”葉正芳說,“葉家在葉坪原有葉氏祠堂,祖墳上也記載著很多葉氏後人的事跡,但現在都不在了!” 在葉坪有60餘戶人,就有50餘戶姓葉。作為葉氏後人,84歲的葉正芳和他的兒子61歲的葉青文,算得上是當地的“活字典”。但他們也沒聽說過葉桂章。 為何縣誌上記載的葉坪人,卻在葉氏後人中沒有記載?葉正芳口中稱葉氏曾改姓,又是出於何種原因?葉桂章到底有怎樣的過往,讓葉氏後人將其“遺忘”? 探秘1 高中進士 楊廷和的義子 在葉坪,沒有人知道葉桂章,是什麽原因呢,是否真有其人? “葉桂章其人,是肯定有的,經曆500餘年後,家譜的缺失,葉氏後人不知道此人也很正常。”高殿懋解釋道。 “葉桂章,字少峨,出生年卒不詳,估算應生於公元1480年前後,卒於1529年以後。四川省名山中峰葉坪人,明朝翰林院編修、侍講。”根據《明史》、《四川通誌》及《雅州府誌》記載,葉桂章是官至翰林院侍講大學士的文人。其生平及事跡寫入《明史》、《四川通誌》以及清乾隆四年(1739)版《雅州府誌》等。清光緒十八年(1892)版和民國十九年(1930)版《名山縣誌》均為其立傳。 “幼穎敏,善辭章,博學篤行。”這是《名山縣誌》(清代版)中,對葉桂章的評價。 年輕時的葉桂章很有才華,明正德十一年(1516),他以鄉試第一名高中舉人。 “貝錦,指像貝的文采一樣美麗的織錦。”高殿懋說,這個傳說也讚揚了他的才華,更隱喻了他今後的人生道路,“因為貝錦還有一個解釋為,喻誣陷他人、羅織成罪的讒言,而葉桂章的自殺與讒言有關。” 葉桂章的仕途,並沒有止於舉人。在他的努力下,正德十二年(1517),他參加殿試,高中進士。 那時,正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間,當朝宰輔正是楊廷和。 身為當朝宰輔楊廷和自然對同樣來自四川的葉桂章有些照顧,葉桂章隨即被封為翰林院庶吉士,專為皇帝起草詔書,並為皇帝講解經籍。同時,任命為翰林院“編修”,負責編纂國事、實錄、會要等文獻。後升為翰林院侍講大學士,侍奉皇帝講讀。 “關於楊廷和同葉桂章的關係,我們可以確認的是兩人都是四川人,同鄉自然有些照顧。”高殿懋語出驚人,“不止於此,一些野史上,將葉桂章稱為楊廷和的義子。” 不管是不是義子,不可否認的是,葉桂章是有了才華和能力,才被安排進入翰林院,成為侍講大學士。 然而,正是有了與楊廷和一家的榮辱與共,才有了後來的傳奇。 探秘2 忠言直諫 杖責未死卻自殺 葉桂章在明朝的翰林院度過了4年平穩的仕途生活,在所有人心中都認為他的官運將更加亨通時,他卻經曆了人生的一大轉折。 明世宗朱厚熜欲追贈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為“皇考”,而將自己的伯父即武宗之父孝宗追贈“皇伯考”。這一舉動,受到以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的激烈反對。 世宗詔諭禮部,欲於十四日舉行“大禮”,為親生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群臣嘩然。當時,正逢早朝剛結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給事中張翀以及楊慎、王元正、金獻民、徐文華等在金水橋南攔阻挽留群臣,竭力號召群臣力諫。隨後,238名朝廷大臣在左順門跪請世宗改變旨意。世宗大怒,遂令錦衣衛逮捕為首者豐熙等8人,並施以廷杖之刑。此舉令其他人更為激動,葉桂章、楊慎、王元正等22人衝至左順門前擂門大哭,哭聲響徹殿庭。 這個事件被後來的史學家稱為“左順門事件”。 左順門事件五天後,被逮捕的大臣受到了處罰。葉桂章屢杖不死,幸免於難,不久出獄。 得罪了皇帝的楊廷和、楊慎、楊惇和葉桂章等人的厄運才剛剛開始。 嘉靖六年(1527年),有一個名叫王邦奇的錦衣衛帶俸署百戶向楊廷和發難。王邦奇上疏,指責楊廷和、義子葉桂章為“奸黨”。葉桂章在解押進京的途中,因不堪受辱而自殺。 據《名山縣誌》記載,嘉靖八年(1529年),葉桂章“自殺於道,屍骨無收。鄉人將其衣冠葬於城南紫霞山文昌宮左側。” 城南紫霞山文昌宮就在名山縣城同心橋後麵,如今文昌宮已隨著曆史煙消雲散,他的墳墓現雖已無從尋找,但從其他實物可以證實,葉桂章嫡傳後裔生活在名山,繁衍子孫。 “也許是為了躲避朝廷及錦衣衛的追殺,葉氏後人才隱姓埋名,曾有一段時間改姓為沈。”84歲的葉正芳和兒子葉春文討論,“也許正是葉桂章受害後,我們才搬到葉坪!” 探秘3 雅安留墨 激勵葉氏族人 “作為一個文化人,葉桂章在雅安留下很多墨寶,蒙頂山、雲峰寺都有其詩句!”高殿懋說。 “數朵芙蓉插半天,一雙龍象擁青蓮。屍骸已解餘丹灶,老衲當年臥石泉。”這是葉桂章一首題為《蒙頂》的詩,摘自清版《雅州府誌》。此首七言絕句,描寫蒙山頂狀如蓮台、芙蓉,古木參天、雙龍盤繞的自然景象。記述前人在蒙山頂植茶、製茶、護茶的豐功偉績。 如今,葉桂章的作品,還在滎經的太湖寺內能找到。 《太湖石雲峰禪林寺碑記》正是雲峰寺在明代重修時,葉桂章所題。 大明侍講葉桂章曾被寺廟住持多次盛邀,走進古刹為滎經雲峰寺撰寫的碑記,目前碑記保存完好,這一段文字不僅描述了雲峰寺的地理形勢、寺廟奇特自然風景,還清楚記載寺廟修建曆史,以及由明走來的雲峰寺所經曆的風光與滄桑。 葉桂章當時被寺廟的儒佛道合一深厚宗教文化及寺廟美景深深打動,有感而發。 不過那時,葉桂章已然落魄,也正遭受著錦衣衛的追殺。也許,雲峰寺給了他“息心”之所,他才能在途中堅決自殺。 葉桂章作為明代的名山文化名人,留下了諸多作品。除了雲峰寺外,名山蒙頂山,雨城金鳳寺、周公山,成都武侯祠等,均有其石刻作品。流傳於世的作品很多。其中,收錄進清版《雅州府誌》詩歌5首(絕句2首,律詩3首);收錄進清版《名山縣誌》詩歌5首(均為律詩);碑銘1篇,收錄進清版及民國版《名山縣誌》,《詠武侯詩詞大全》收錄律詩1首。 如今,葉正博已將葉桂章的作品收集整理完畢,並將其交給了中峰鄉葉坪葉氏族人,希望他們能通過葉桂章的作品,了解葉桂章的傳奇人生。 記者 羅光德 黃偉
葉氏後人84歲的明代名山名士葉正芳拿著葉氏家譜訴說家族史
他聰穎好學,知書達禮,侍讲年輕時以鄉試第一名高中進士,博学成為葉氏族人的驕傲。
他滿腹經綸,笃行博學多才,叶桂曾遊曆家鄉的传奇蒙頂山、雲峰寺等地,人生留下世人憑吊的明代名山名士墨寶。
他忠君愛國,侍讲為官稟直方正,博学威武不屈,笃行以忠言直諫甘願引頸受戮的叶桂義舉為後世稱道。
他就是传奇生於名山區中峰鄉明代侍講——葉桂章。
斯人已逝,人生他的明代名山名士傳奇人生在500餘年後,重又被人提起,成為名山中峰葉氏後人的驕傲。
尋找
葉坪村裏無人識君
“百丈有曹光實,中峰有葉桂章,一武一文,名山人才輩出哦!”11月10日,名山區地方誌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高殿懋在整理《名山縣誌》時感歎,“葉桂章,是明代翰林院侍講,也算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文人。”
據《名山縣誌》(清代版)記載,葉桂章,名山中峰葉坪人。
消息傳到名山區委宣傳部《今日名山》編輯部記者葉正博的耳中,作為葉氏後人,葉正博著手收集有關葉桂章的相關資料。
“我們葉坪有葉桂章,還是明代的大官,你們知道不?”消息也傳到了中峰葉坪,葉氏後人沸騰了,紛紛找出家譜,查詢葉桂章的有關記載。
“老大爺,你知道葉桂章不?”11月20日,記者一行人來到名山區中峰鄉甘溪村3組(小地名葉坪),找到村裏年紀最大的葉氏後人葉正芳。
“葉桂章,不知道呢?我可以把家譜給你們看看?”今年84歲的葉正芳,身體硬朗,正背著背篼在樹林裏撿柴。老大爺放下背篼,快步回家,拿出了一本古色古香的《葉氏家譜》。
《葉氏家譜》從明初記載,梳理了葉氏族人從江西到邛崍以及到名山的發展脈絡,但在嘉靖年間卻隻字未提,也沒有出現葉桂章的名字。
“我們葉氏族人由江西到邛崍,搬到中峰葉坪本姓沈,後又改為姓葉!我聽說是為了避禍!”葉正芳說,“葉家在葉坪原有葉氏祠堂,祖墳上也記載著很多葉氏後人的事跡,但現在都不在了!”
在葉坪有60餘戶人,就有50餘戶姓葉。作為葉氏後人,84歲的葉正芳和他的兒子61歲的葉青文,算得上是當地的“活字典”。但他們也沒聽說過葉桂章。
為何縣誌上記載的葉坪人,卻在葉氏後人中沒有記載?葉正芳口中稱葉氏曾改姓,又是出於何種原因?葉桂章到底有怎樣的過往,讓葉氏後人將其“遺忘”?
探秘1
高中進士
楊廷和的義子
在葉坪,沒有人知道葉桂章,是什麽原因呢,是否真有其人?
“葉桂章其人,是肯定有的,經曆500餘年後,家譜的缺失,葉氏後人不知道此人也很正常。”高殿懋解釋道。
“葉桂章,字少峨,出生年卒不詳,估算應生於公元1480年前後,卒於1529年以後。四川省名山中峰葉坪人,明朝翰林院編修、侍講。”根據《明史》、《四川通誌》及《雅州府誌》記載,葉桂章是官至翰林院侍講大學士的文人。其生平及事跡寫入《明史》、《四川通誌》以及清乾隆四年(1739)版《雅州府誌》等。清光緒十八年(1892)版和民國十九年(1930)版《名山縣誌》均為其立傳。
“幼穎敏,善辭章,博學篤行。”這是《名山縣誌》(清代版)中,對葉桂章的評價。
年輕時的葉桂章很有才華,明正德十一年(1516),他以鄉試第一名高中舉人。
“貝錦,指像貝的文采一樣美麗的織錦。”高殿懋說,這個傳說也讚揚了他的才華,更隱喻了他今後的人生道路,“因為貝錦還有一個解釋為,喻誣陷他人、羅織成罪的讒言,而葉桂章的自殺與讒言有關。”
葉桂章的仕途,並沒有止於舉人。在他的努力下,正德十二年(1517),他參加殿試,高中進士。
那時,正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間,當朝宰輔正是楊廷和。
身為當朝宰輔楊廷和自然對同樣來自四川的葉桂章有些照顧,葉桂章隨即被封為翰林院庶吉士,專為皇帝起草詔書,並為皇帝講解經籍。同時,任命為翰林院“編修”,負責編纂國事、實錄、會要等文獻。後升為翰林院侍講大學士,侍奉皇帝講讀。
“關於楊廷和同葉桂章的關係,我們可以確認的是兩人都是四川人,同鄉自然有些照顧。”高殿懋語出驚人,“不止於此,一些野史上,將葉桂章稱為楊廷和的義子。”
不管是不是義子,不可否認的是,葉桂章是有了才華和能力,才被安排進入翰林院,成為侍講大學士。
然而,正是有了與楊廷和一家的榮辱與共,才有了後來的傳奇。
探秘2
忠言直諫
杖責未死卻自殺
葉桂章在明朝的翰林院度過了4年平穩的仕途生活,在所有人心中都認為他的官運將更加亨通時,他卻經曆了人生的一大轉折。
明世宗朱厚熜欲追贈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為“皇考”,而將自己的伯父即武宗之父孝宗追贈“皇伯考”。這一舉動,受到以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的激烈反對。
世宗詔諭禮部,欲於十四日舉行“大禮”,為親生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群臣嘩然。當時,正逢早朝剛結束,吏部左侍郎何孟春、給事中張翀以及楊慎、王元正、金獻民、徐文華等在金水橋南攔阻挽留群臣,竭力號召群臣力諫。隨後,238名朝廷大臣在左順門跪請世宗改變旨意。世宗大怒,遂令錦衣衛逮捕為首者豐熙等8人,並施以廷杖之刑。此舉令其他人更為激動,葉桂章、楊慎、王元正等22人衝至左順門前擂門大哭,哭聲響徹殿庭。
這個事件被後來的史學家稱為“左順門事件”。
左順門事件五天後,被逮捕的大臣受到了處罰。葉桂章屢杖不死,幸免於難,不久出獄。
得罪了皇帝的楊廷和、楊慎、楊惇和葉桂章等人的厄運才剛剛開始。
嘉靖六年(1527年),有一個名叫王邦奇的錦衣衛帶俸署百戶向楊廷和發難。王邦奇上疏,指責楊廷和、義子葉桂章為“奸黨”。葉桂章在解押進京的途中,因不堪受辱而自殺。
據《名山縣誌》記載,嘉靖八年(1529年),葉桂章“自殺於道,屍骨無收。鄉人將其衣冠葬於城南紫霞山文昌宮左側。”
城南紫霞山文昌宮就在名山縣城同心橋後麵,如今文昌宮已隨著曆史煙消雲散,他的墳墓現雖已無從尋找,但從其他實物可以證實,葉桂章嫡傳後裔生活在名山,繁衍子孫。
“也許是為了躲避朝廷及錦衣衛的追殺,葉氏後人才隱姓埋名,曾有一段時間改姓為沈。”84歲的葉正芳和兒子葉春文討論,“也許正是葉桂章受害後,我們才搬到葉坪!”
探秘3
雅安留墨
激勵葉氏族人
“作為一個文化人,葉桂章在雅安留下很多墨寶,蒙頂山、雲峰寺都有其詩句!”高殿懋說。
“數朵芙蓉插半天,一雙龍象擁青蓮。屍骸已解餘丹灶,老衲當年臥石泉。”這是葉桂章一首題為《蒙頂》的詩,摘自清版《雅州府誌》。此首七言絕句,描寫蒙山頂狀如蓮台、芙蓉,古木參天、雙龍盤繞的自然景象。記述前人在蒙山頂植茶、製茶、護茶的豐功偉績。
如今,葉桂章的作品,還在滎經的太湖寺內能找到。
《太湖石雲峰禪林寺碑記》正是雲峰寺在明代重修時,葉桂章所題。
大明侍講葉桂章曾被寺廟住持多次盛邀,走進古刹為滎經雲峰寺撰寫的碑記,目前碑記保存完好,這一段文字不僅描述了雲峰寺的地理形勢、寺廟奇特自然風景,還清楚記載寺廟修建曆史,以及由明走來的雲峰寺所經曆的風光與滄桑。
葉桂章當時被寺廟的儒佛道合一深厚宗教文化及寺廟美景深深打動,有感而發。
不過那時,葉桂章已然落魄,也正遭受著錦衣衛的追殺。也許,雲峰寺給了他“息心”之所,他才能在途中堅決自殺。
葉桂章作為明代的名山文化名人,留下了諸多作品。除了雲峰寺外,名山蒙頂山,雨城金鳳寺、周公山,成都武侯祠等,均有其石刻作品。流傳於世的作品很多。其中,收錄進清版《雅州府誌》詩歌5首(絕句2首,律詩3首);收錄進清版《名山縣誌》詩歌5首(均為律詩);碑銘1篇,收錄進清版及民國版《名山縣誌》,《詠武侯詩詞大全》收錄律詩1首。
如今,葉正博已將葉桂章的作品收集整理完畢,並將其交給了中峰鄉葉坪葉氏族人,希望他們能通過葉桂章的作品,了解葉桂章的傳奇人生。
記者 羅光德 黃偉
閱報欄麵世一天 昨晨慘遭“毀容”
控製“一小”、套路“一老”——看這家連鎖企業如何把“洗頭變洗腦”
投射名將普萊斯盛讚庫裏:他可在任何位置命中
輸入法起家,上市後“跳樓機式”大跌,這家老牌出海公司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