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 强支撑 释潜力 全力确保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时间:2025-04-20 19:57:36来源: 分类:綜合

  工業是多举國民經濟的主體。2022年,措强是支撑推動全市經濟總量三年邁上千億元台階的關鍵之年。

  近日,释潜我市印發《推動2022年工業經濟穩增長實現良好開局的力全力确若幹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了一係列工業穩增長、保工釋潛力、业经強動能的济开局良舉措,全力確保一季度工業經濟良好開局,多举為全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措强

  現在,支撑記者將《措施》中的释潜七大重點舉措列舉如下。

  我市某製造業企業繁忙的生產車間

  重點一

  鼓勵企業春節加班生產

  市場需求旺盛,春節期間加班生產,保工既能保障下遊企業,业经又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

  《措施》明確,我市將指導企業合理製定春節前後的生產計劃,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紮實做好水、氣、油、運等要素保障服務,確保有訂單、有市場、有效益的工業企業春節期間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並在市留存電量價格政策資金中安排100萬元,對在春節期間(1月31日至2月6日)加班生產的規上製造業企業,給予一次性資金激勵。激勵資金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根據各縣(區)、經開區上報的規上製造業企業和市屬規上企業提交的春節期間工業總產值貢獻及符合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和節能減排政策等要求的佐證資料,按縣屬企業補助30%、區屬企業(含經開區)補助70%、市屬企業全額補助的比例兌現企業。

  重點二

  推動骨幹企業滿產增產

  骨幹企業市場行情好、附加值高,滿產增產將有效推動全市一季度工業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措施》要求,要重點關注全市產值前100強規上製造業企業,堅持一企一策製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指導企業安排好一季度的生產經營,推動企業滿產增產。在市留存電量價格政策資金中安排200萬元,對一季度工業總產值不低於2500萬元、增長幅度高於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且符合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和節能減排政策的規上製造業企業,給予一次性資金激勵,激勵資金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根據企業貢獻率分配。

  重點三

  促進企業節後盡早複工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節過後,企業的複工複產效率直接關係著工業經濟開局良好的實現。

  《措施》明確,鼓勵企業把握元旦、春節、元宵節等消費旺季,推動企業穩定和擴大生產。元宵節(2月15日)前,各縣(區)、經開區要組織開展走訪慰問企業活動,督促指導放假企業和錯峰生產企業合理安排設備檢修和維護計劃,幫助企業抓好訂單落實和原材料、資金、用工等生產要素保障服務,確保盡快恢複生產。力爭全市規上工業企業2月7日前複工複產率達到80%以上,2月16日前複工複產率達到95%以上。

  重點四

  抓好新建企業升規培育

  規上企業越多,工業經濟發展勢頭愈猛,後勁越足。

  《措施》要求,要開展一季度新建企業入規攻堅,加強政企聯動,經信、統計等職能部門定期深入擬入規企業了解情況,強化服務保障,積極幫助企業拓展市場,製定升規時間表,落實專班,推動一批新建企業趕超一季度時間節點升規入統。對2022年一季度新建入規工業企業給予5萬元資金激勵,對一季度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新建入規企業再追加獎勵5萬元。資金按市級工業發展資金確定的分擔原則執行。

  重點五

  加大項目建設推進力度

  項目是工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

  《措施》明確,要抓好已簽約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項目盡早落地。精心安排春節期間重點製造業項目和技改項目的施工組織,確保建設進度。在市級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200萬元,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根據一季度工業和技改投資目標完成情況,按貢獻率分配各縣(區)、經開區。由縣(區)、經開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對固定資產投資額2000萬元以上,並在2022年一季度完成投資占總投資15%以上的工業項目,給予一次性資金激勵。

  重點六

  強化先進單位正向激勵

  《措施》明確,對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完成較好、項目招商成效突出的縣(區)、經開區通報表揚,並在市級工業發展資金中安排90萬元,給予工作經費激勵,用於支持開展企業服務以及項目谘詢、評估、論證、規劃等前期工作。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目標、工業投資目標、技改投資目標的分別給予5萬元、2.5萬元、2.5萬元,未完成目標的則該項不予激勵。

  重點七

  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工業發展的底色也應是綠色,所以環保和安全生產不容忽視。

  《措施》明確,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三管三必須”,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抓生產絕不放鬆安全監管,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不安全不生產,堅決防範遏製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守牢綠色發展底線,堅決遏製“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突出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群眾信訪問題的整改,推進工業領域汙染治理,補齊薄弱環節,著力推動工業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全麵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環境同防”等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督促企業嚴格遵守各項規定,製定落實防控方案,築牢防控防線。 本報記者 楊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