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 寶興縣災後重建建設者、雅安天全人 寇小濤 【人物背景】 寶興縣重建任務多,口述同時,实录寶興作為旅遊資源豐富地區,雅安城市的口述園林綠化工作刻不容緩。去年6月,实录天全人寇小濤與幾位同鄉到寶興打工,雅安從事城市綠化工作。口述挖土石、实录砌瓷磚、雅安種花草,口述這是实录寇小濤半年多來的工作內容。 【口述實錄】 “雖說工作繁重、雅安機械,口述沒有什麽趣味可言,实录但看到自己挖掘過的土地逐漸變得整齊,一棵棵綠化樹苗依次種下,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到寶興的主要目的是打工養家,但半年時間下來,寶興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地震時,我的老家天全也受了災,不過我家裏的情況稍好,所以可以外出打工。聽說寶興需要進行城市綠化工作,於是我就到了這裏。天全與寶興同樣是災區,也同樣是雅安人,所以彼此血脈相連、氣息相通。每想到此,我幹起活就更有勁了,累一點、苦一點也覺得是應該的。畢竟,能為寶興出一點微薄之力,也是自己的幸運。 在寶興,我主要從事綠化工作。目前,我與幾十名工友圍繞寶興熊貓古城城牆進行綠化。雖說工作繁重、機械,沒有什麽趣味可言,但看到自己挖掘過的土地逐漸變得整齊,一棵棵綠化樹苗依次種下,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到寶興後,我的收入也不錯,每個月雖然辛苦一點,但工資有四五千元。有了這筆工資,就可以保障家裏的老人小孩的基本生活了。 寶興是個好地方,在去年以前,我從沒來過這裏。別看此處的海拔比較高,地形崎嶇,但風景卻很好。寶興縣城坐落在山河之間,麵積不大,但建設得很漂亮。把城市綠化工程做完,寶興這座小城肯定更美。 我偶爾也回天全老家,也看到天全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可以說,兩個地方的老百姓,生活已經變得越來越好。 記者 楊青 采訪整理 【講述人】 綿陽市援建雨城區中裏鎮項目承建方代表、瀘州南方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木工組組長 廖勇 【人物背景】 去年8月1日,廖勇來到雨城區中裏鎮,在中裏村安置點嘉陽小區進行建設工作。如今,一棟棟房屋建起來,一個個項目即將完工,當初的圖紙已經慢慢變成現實。 【口述實錄】 “去年11月的一天,我們在工地上幹活,突然傳來一陣熱鬧的吹打聲,原來是村民敲鑼打鼓給我們送年豬來了。” 嘉陽小區以川西民居風格為主,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料來進行風貌打造。我負責木工技術指導,整個木工組有40多名工人。我們要根據房屋的設計和結構,計算木料的用量,並將木料製作完成。由於製作木料是一個很講究的活,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為了不浪費這些珍貴的木料,就需要工人心細手巧、下料精確。嘉陽小區開工建設5個多月來,已經用了上千方木料。 回想這5個多月的建設曆程,最難忘的要數雨城的雨了,以前就聽過雅安的“三雅”文化,這回總算是親身體驗到雅雨的魅力。“雅無三日晴”果真是名不虛傳,但過多的雨水也給工程建設帶來很大的困難。 為了讓受災群眾早日住進新房、過上新生活,我們盡一切努力克服困難,下小雨不停工,下大雨也要穿上雨衣接著幹,停電了就用發電機發電……5個多月下來,我已經穿爛了5雙筒靴。 總之一句話,就是不能讓工程停下來。 問我為什麽? 因為,我也是地震的受災群眾。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我的家雖然沒有被震垮,但也受了災,因為別人的無私援建,我們如今已經過上了新生活。 還記得當我第一次來到中裏鎮時,這裏的受災群眾還住在簡易棚裏。那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抓緊時間,高質量地把嘉陽小區建好。 這5個多月時間裏,我們每天7點起床,10分鍾洗臉漱口,10分鍾吃飯,10分鍾到工地;中午就在工地簡單吃點盒飯,又接著幹活,一直到天黑才收工。由於工期緊,很多時候我們還需要加班加點,這一幹就到淩晨兩三點。 我們的辛苦建設得到中裏鎮老百姓的認可。去年11月的一天,我們在工地上幹活,突然傳來一陣熱鬧的吹打聲,原來是村民敲鑼打鼓給我們送年豬來了。 那一天,工人們非常高興,心裏的感動讓這個寒冬頓時顯得暖意洋洋。 來到中裏鎮後,我隻回了一次家,第二天又趕回了中裏。這一點讓我覺得對不起家人,特別是我正在上初三的孩子,他正處在學業的關鍵時期,但作為父親,我卻長期不在家。 其實,對我的工作,家人還是十分支持和理解的,因為大家都受過地震災害,盼望早日住進新房的心情是一樣的。 如今,看著一棟棟房屋建起來,一個個項目即將完工,我還是很有成就感的,當初的圖紙已經慢慢變成現實。在我們的建設下,老百姓很快就能搬進新家、過上新生活,這讓我覺得特別自豪。 記者 康君 采訪整理 【講述人】 攀枝花市對口援建名山災後恢複重建技術支持組成員 龍華巍 【人物背景】 在對口援建工作中,龍華巍主要負責農村居民房屋恢複重建技術指導和質量、安全監督。因為工作的需要,龍華巍去年結婚後,婚假沒有休完就回到名山工作。 【口述實錄】 “幾個月前,我和妻子領證結婚,原本應該享受婚假,但我卻因為工作的需要,不得不提前到名山,開展援建工作。” 之前,我根本沒有想到,我的新婚生活會在攀枝花以外的地方度過。 幾個月前,我和妻子領證結婚,原本應該享受婚假,但我卻因為工作的需要,不得不提前到名山,開展援建工作。 妻子是通情達理的人,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妻子對我說,男人要以事業為重,認真工作不僅是對單位負責,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庭負責。正是有了她的全力支持,才讓我能夠安安心心地在名山工作。 去年9月,我和其他4名同事作為對口援建災後恢複重建技術支持組成員,來到名山這個我並不熟悉的地方,開始一段新的工作生活。到名山後,根據專業知識特長和名山區實際情況,我被劃分到名山區農村災後恢複重建委員會,主要負責農村住房恢複重建技術指導和質量、安全監督工作,同時協助其他重建項目工程進行質量安全監督。 和其他同事一樣,我剛到名山的時候不是很適應,一方麵是因為氣候、地理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麵則是心理的變化,除了要與家人分離外,重建任務的繁重也讓壓力加大。 考慮到我們需要時間對名山進行了解和認識,所以我和同事張成第一個負責監督的工程被安排為城區道路改造項目。每天來來回回在老城區的新東街、平橋街、民益路、南大街穿梭,不到半個月,我對名山老城區的了解就加深了。 隨後,在對農村住房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安全監督的過程中,我和同事把名山的各個鄉鎮跑了無數遍。期間發現的問題不算少,例如構造柱箍筋彎鉤角度不足135度、加密區內未加密、牆體內加筋不規範等,好在發現得及時,施工方耐心地聽取了我們的意見,並及時改正,確保重建戶住上安全牢固的新房子。 看著名山受災群眾陸續搬進新家,看著名山城市形象不斷提升,我相信,我和我的妻子都不會後悔我們做出的選擇。這段特殊的經曆,也將成為我人生中的一個裏程碑,同時也讓我和妻子的新婚生活更加有意義。 記者 李春蓉 黃偉采訪整理
【講述人】
寶興縣災後重建建設者、雅安天全人 寇小濤
【人物背景】
寶興縣重建任務多,口述同時,实录寶興作為旅遊資源豐富地區,雅安城市的口述園林綠化工作刻不容緩。去年6月,实录天全人寇小濤與幾位同鄉到寶興打工,雅安從事城市綠化工作。口述挖土石、实录砌瓷磚、雅安種花草,口述這是实录寇小濤半年多來的工作內容。
【口述實錄】
“雖說工作繁重、雅安機械,口述沒有什麽趣味可言,实录但看到自己挖掘過的土地逐漸變得整齊,一棵棵綠化樹苗依次種下,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到寶興的主要目的是打工養家,但半年時間下來,寶興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地震時,我的老家天全也受了災,不過我家裏的情況稍好,所以可以外出打工。聽說寶興需要進行城市綠化工作,於是我就到了這裏。天全與寶興同樣是災區,也同樣是雅安人,所以彼此血脈相連、氣息相通。每想到此,我幹起活就更有勁了,累一點、苦一點也覺得是應該的。畢竟,能為寶興出一點微薄之力,也是自己的幸運。
在寶興,我主要從事綠化工作。目前,我與幾十名工友圍繞寶興熊貓古城城牆進行綠化。雖說工作繁重、機械,沒有什麽趣味可言,但看到自己挖掘過的土地逐漸變得整齊,一棵棵綠化樹苗依次種下,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到寶興後,我的收入也不錯,每個月雖然辛苦一點,但工資有四五千元。有了這筆工資,就可以保障家裏的老人小孩的基本生活了。
寶興是個好地方,在去年以前,我從沒來過這裏。別看此處的海拔比較高,地形崎嶇,但風景卻很好。寶興縣城坐落在山河之間,麵積不大,但建設得很漂亮。把城市綠化工程做完,寶興這座小城肯定更美。
我偶爾也回天全老家,也看到天全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可以說,兩個地方的老百姓,生活已經變得越來越好。
記者 楊青 采訪整理
綿陽市援建雨城區中裏鎮項目承建方代表、瀘州南方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木工組組長 廖勇
去年8月1日,廖勇來到雨城區中裏鎮,在中裏村安置點嘉陽小區進行建設工作。如今,一棟棟房屋建起來,一個個項目即將完工,當初的圖紙已經慢慢變成現實。
“去年11月的一天,我們在工地上幹活,突然傳來一陣熱鬧的吹打聲,原來是村民敲鑼打鼓給我們送年豬來了。”
嘉陽小區以川西民居風格為主,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料來進行風貌打造。我負責木工技術指導,整個木工組有40多名工人。我們要根據房屋的設計和結構,計算木料的用量,並將木料製作完成。由於製作木料是一個很講究的活,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為了不浪費這些珍貴的木料,就需要工人心細手巧、下料精確。嘉陽小區開工建設5個多月來,已經用了上千方木料。
回想這5個多月的建設曆程,最難忘的要數雨城的雨了,以前就聽過雅安的“三雅”文化,這回總算是親身體驗到雅雨的魅力。“雅無三日晴”果真是名不虛傳,但過多的雨水也給工程建設帶來很大的困難。
為了讓受災群眾早日住進新房、過上新生活,我們盡一切努力克服困難,下小雨不停工,下大雨也要穿上雨衣接著幹,停電了就用發電機發電……5個多月下來,我已經穿爛了5雙筒靴。
總之一句話,就是不能讓工程停下來。
問我為什麽?
因為,我也是地震的受災群眾。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我的家雖然沒有被震垮,但也受了災,因為別人的無私援建,我們如今已經過上了新生活。
還記得當我第一次來到中裏鎮時,這裏的受災群眾還住在簡易棚裏。那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抓緊時間,高質量地把嘉陽小區建好。
這5個多月時間裏,我們每天7點起床,10分鍾洗臉漱口,10分鍾吃飯,10分鍾到工地;中午就在工地簡單吃點盒飯,又接著幹活,一直到天黑才收工。由於工期緊,很多時候我們還需要加班加點,這一幹就到淩晨兩三點。
我們的辛苦建設得到中裏鎮老百姓的認可。去年11月的一天,我們在工地上幹活,突然傳來一陣熱鬧的吹打聲,原來是村民敲鑼打鼓給我們送年豬來了。
那一天,工人們非常高興,心裏的感動讓這個寒冬頓時顯得暖意洋洋。
來到中裏鎮後,我隻回了一次家,第二天又趕回了中裏。這一點讓我覺得對不起家人,特別是我正在上初三的孩子,他正處在學業的關鍵時期,但作為父親,我卻長期不在家。
其實,對我的工作,家人還是十分支持和理解的,因為大家都受過地震災害,盼望早日住進新房的心情是一樣的。
如今,看著一棟棟房屋建起來,一個個項目即將完工,我還是很有成就感的,當初的圖紙已經慢慢變成現實。在我們的建設下,老百姓很快就能搬進新家、過上新生活,這讓我覺得特別自豪。
記者 康君 采訪整理
攀枝花市對口援建名山災後恢複重建技術支持組成員 龍華巍
在對口援建工作中,龍華巍主要負責農村居民房屋恢複重建技術指導和質量、安全監督。因為工作的需要,龍華巍去年結婚後,婚假沒有休完就回到名山工作。
“幾個月前,我和妻子領證結婚,原本應該享受婚假,但我卻因為工作的需要,不得不提前到名山,開展援建工作。”
之前,我根本沒有想到,我的新婚生活會在攀枝花以外的地方度過。
幾個月前,我和妻子領證結婚,原本應該享受婚假,但我卻因為工作的需要,不得不提前到名山,開展援建工作。
妻子是通情達理的人,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妻子對我說,男人要以事業為重,認真工作不僅是對單位負責,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庭負責。正是有了她的全力支持,才讓我能夠安安心心地在名山工作。
去年9月,我和其他4名同事作為對口援建災後恢複重建技術支持組成員,來到名山這個我並不熟悉的地方,開始一段新的工作生活。到名山後,根據專業知識特長和名山區實際情況,我被劃分到名山區農村災後恢複重建委員會,主要負責農村住房恢複重建技術指導和質量、安全監督工作,同時協助其他重建項目工程進行質量安全監督。
和其他同事一樣,我剛到名山的時候不是很適應,一方麵是因為氣候、地理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麵則是心理的變化,除了要與家人分離外,重建任務的繁重也讓壓力加大。
考慮到我們需要時間對名山進行了解和認識,所以我和同事張成第一個負責監督的工程被安排為城區道路改造項目。每天來來回回在老城區的新東街、平橋街、民益路、南大街穿梭,不到半個月,我對名山老城區的了解就加深了。
隨後,在對農村住房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安全監督的過程中,我和同事把名山的各個鄉鎮跑了無數遍。期間發現的問題不算少,例如構造柱箍筋彎鉤角度不足135度、加密區內未加密、牆體內加筋不規範等,好在發現得及時,施工方耐心地聽取了我們的意見,並及時改正,確保重建戶住上安全牢固的新房子。
看著名山受災群眾陸續搬進新家,看著名山城市形象不斷提升,我相信,我和我的妻子都不會後悔我們做出的選擇。這段特殊的經曆,也將成為我人生中的一個裏程碑,同時也讓我和妻子的新婚生活更加有意義。
記者 李春蓉 黃偉采訪整理
【新聞隨筆】鄉村旅遊緣何強勢“出圈”
國網漢陰縣供電公司:特巡除鳥窩 構築安全網
天天熱議:年內29隻現金理財上新 平安、招銀勢頭最猛,國有行收益回升28BP丨機警理財日報
中交西築路麵工程分公司開展全員業務能力提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