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串晶莹与酸甜的记忆

时间:2025-04-20 22:58:14来源: 分类:綜合

 “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那串酸裏麵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兒甜,晶莹可甜裏麵它裹著酸……”上世紀九十年代,酸甜這首歌對許多人來說,那串可謂耳熟能詳,晶莹它蘊涵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酸甜祝福和向往,如今,那串再次聽到這熟悉的晶莹旋律,又勾起了對童年的酸甜美好回憶。

  手裏拿著一串紅彤彤的那串果子,舌頭不停地舔著裹在果子外層的晶莹糖衣,一邊蹦蹦跳跳與小夥伴嬉戲。酸甜曾幾何時,那串紅彤彤的晶莹冰糖葫蘆伴我們走過爛漫的童年,至今想起來,酸甜仍懷念那唇齒間的香甜和記憶裏的溫馨。

  童年的味道

  冰糖葫蘆,在宋朝年間便有了,據史料記載,在清朝年間,冰糖葫蘆開始在各地盛行,茶樓、戲院、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美味的冰糖葫蘆逐漸成為了我國傳統小吃。

  每到隆冬時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總能見到賣冰糖葫蘆的小販,他們或推車或肩扛,紅彤彤的山楂在糖膜的包裹下格外誘人。小販被三三兩兩的小孩子圍住,各自買上一支,咬上一口,酸中帶甜,唇齒留香。

  “在人們的印象中,冰糖葫蘆是小孩吃的零食,口味單一,不過那時候,冰糖葫蘆可是深受大人小孩的青睞。”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張永紅說,冰糖葫蘆在雅安很早就有了,小販走街串巷賣冰糖葫蘆,有挑擔的,有扛稻草樁子的,上麵插滿冰糖葫蘆,一路吆喝著:“糖葫蘆,又酸又甜的糖葫蘆……”招引著饞嘴的孩子們。

  張永紅說,冰糖葫蘆以山楂為正宗,每串冰糖葫蘆的大小各不相同。他印象中最長的冰糖葫蘆長達五尺,上插一麵彩色小旗。“這種大號冰糖葫蘆,基本上是趕廟會,或者壩壩會時才買得到。”

  “記得那時候的冰糖葫蘆一元錢一串,一放學,同學們都圍在賣糖葫蘆的小攤前,用身上僅有的零用錢來換取一串糖葫蘆。”80後楊雪說,自己讀小學時,放學後總會看見賣冰糖葫蘆的攤販在學校門口叫賣。但那時零花錢少,而冰糖葫蘆卻要一元錢一串,能從兜裏拿出一元錢的同學都算是“土豪”,而那些想吃零花錢又不夠的同學,便想出了湊錢買的方法。

  “那時候一串冰糖葫蘆有五顆‘糖球’,錢不夠的同學就一人湊2毛錢到5毛錢不等,湊起來買一串,然後大家平分。”楊雪說,有時候是五個同學一人湊2毛錢,然後買一串冰糖葫蘆,一人分一顆。有時候則是兩個同學一人湊5毛錢, 買一串,然後平分。總之,不管怎麽分,也不管分多分少,大家吃在嘴裏的甜味都一樣,心裏也都充滿了幸福。

  “如今的冰糖葫蘆口味越來越多,不單單用山楂作原料,還有用草莓、葡萄、獼猴桃、橘子等做成的,而且包裝越來越精美,還進入了超市,開辦了連鎖店。但我始終認為冰糖葫蘆還是山楂做的最正宗,那才是我記憶中的味道。”楊雪說,紅彤彤的山楂穿在竹簽上,外麵裹著晶瑩透明的糖稀,拿在手中一顫一顫的,很是誘人。歪著頭咬上一口,酸酸甜甜的味道立刻溢滿嘴裏,這些都是現在的冰糖葫蘆比不上的。

  記憶裏的感動

  “每當我和鄰居的小朋友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論不休時,隻要一聽到賣糖葫蘆的吆喝聲,便會被吸引過去,此時,所有的矛盾都成了‘浮雲’。”80後王洋說。

  對王洋來說,童年最快樂的事肯定包括吃糖葫蘆。“每當我表現好的時候或者媽媽高興時,媽媽總會獎賞我一串糖葫蘆。那一刻,我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欣喜若狂。”如今,已為人父的王洋,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看到道路兩旁賣糖葫蘆的櫥窗裏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糖葫蘆時,偶爾也會買上一串嚐嚐,但卻難以吃出童年的那份香甜和溫馨。

  “冰糖葫蘆,在我們家鄉稱為“糖球”,一到冬季就有很多賣冰糖葫蘆的。”37歲的周易然是東北人,10年前到雅安工作,將家也安在了這座美麗的小城。在他的記憶中,冰糖葫蘆有著家鄉的味道。

  “那時賣冰糖葫蘆不用自行車,賣糖葫蘆的人扛著一個用秸稈或麥草捆綁成的靶子走街串巷,靶子上插滿了晶瑩剔透的冰糖葫蘆,那朵火紅成了跳躍在冰天雪地裏的風景。”周易然說,賣糖葫蘆的小販一邊扛著“靶子”一邊吆喝:“糖球,酸酸甜甜沒有核……”帶著唱腔的叫賣聲久久回蕩在清冷的小巷,喊得人心癢癢的,也暖暖的。

  周易然說,雖然北方的冬夜冷得讓人不願出門,但一聽到誘人的叫賣聲,他就開始坐立不安。看著他那急不可耐的樣子,母親便一邊用手摸索口袋,一邊小跑到街上,幾分鍾後用凍得通紅的手把買回來的糖葫蘆遞給他,然後笑眯眯地看著。

  “先用舌頭舔舔山楂外麵包裹的糖稀,然後小心地咬一口,那晶瑩透亮凍得堅硬的冰糖殼子便在清脆地裂開。再咬一口,山楂肉掉到口裏,酸酸甜甜的滋味在唇齒間流轉,真是一種享受。”周易然說,記憶中的冰糖葫蘆給了他單純的快樂和滿足,那時,隻覺得冰糖葫蘆是世上最好的美味。每次看到冰糖葫蘆,母親雙鬢的銀絲和那慈愛的眼神,仿佛又出現在眼前。

  “冰糖葫蘆不僅讓我留戀記憶中那悠長的叫賣聲和縈繞在唇齒間的酸甜和溫馨,還有一份深沉的母愛。”周易然感慨。 記者 蔣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