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品质楼盘? 起码户型要好 物管要有 配套要全

时间:2025-04-21 00:49:39来源: 分类:時尚

  近期,啥品雅安日報傳媒集團“城市·樓市”周刊,质楼計劃開展的盘起2013年度最受老百姓歡迎的品質樓盤大型評選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籌備。码户

  市民最看重的型好房子問題是哪些?市民在購房時比較注重小區的哪些方麵?小區內存在的哪些問題會影響小區被評為品質樓盤?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物管

  房屋戶型

  年輕一族很注重

  提及品質樓盤,有配談到房子,套全首先被市民想到的啥品便是戶型。一套房子能不能帶來居家的质楼溫馨感,很大程度也取決於戶型設計。盘起

  在我市城區內的码户一些小區,很多是型好過去修建的單位福利房或集資房。由於年代久遠,物管不僅房屋麵積較小,有配戶型也很簡單。

  “過去修建集資房的時候,並不在意戶型的設計,而是把房子修建起來,麵積大小合適就行。”家住市區西大街的李萬國告訴記者,他們現在居住的房子就是以前的單位福利房,現在看來,他們房間的戶型設計很不合理。雖然進門便是客廳,但是客廳裏沒有陽台,陽台設計在一間臥室裏,而且陽台的朝向是北邊。廚房被設置在正對入戶門緊靠客廳的位置,而衛生間門就在廚房門旁邊。

  李萬國說,他們當時在選房時,也沒有過多考慮房屋朝向、南北通透等戶型設計的問題。而且,職工們拿到單位所分房屋的鑰匙就已經很知足了,也沒有更多的心思再去考慮其他情況。

  很多老一輩居民,在這種不講究戶型設計的老房子裏居住了幾十年,生活上也習慣了,慢慢地都能接受房屋的設計。然而,對於現在的年輕一代來說,沒有陽台、衛生間與廚房緊緊挨在一起的房屋,是難以接受的。讓他們在這種房子裏住上幾十年,肯定是不情願的。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就遇到一對準備購買新房的年輕夫婦,對於戶型設計,他們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解釋。

  “房子好不好主要在於戶型設計合不合理。”這對夫婦中的男士吳先生說,他們現在居住在市區勝利路,與父母住在一起,房子也是父母所在單位修建的福利房。吳先生認為房屋的入戶門正對著主臥,私密性不強,這種戶型設計不是很合理。他們打算按照自己對戶型的要求,重新購置一套新房。

  吳先生說,現在的年輕人對房屋的設計和質量都有嚴格要求,所以,不能跟上時代潮流,設計不合理的戶型自然不會受歡迎,要被市場淘汰。

  小區管理

  市民看好物業管理

  在我市很多新建小區內居住的市民,如果遇到公用設施損壞、水電不通等生活難題,可以及時與物業公司聯係,尋求解決辦法。但是在市區部分小區裏,這種看似簡單的待遇卻很難享受。

  這是因為這些小區,由於曆史原因沒有物業管理,而處於一種敞開式的“托管”狀態。而處於這樣一種狀態的小區卻存在諸多問題,同時也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多困擾。

  在市區西門南路的一個小區裏,記者發現門口的簡易門衛室緊鎖著門,門衛一直不在。記者在小區裏進出自如,沒有受到任何阻攔,小區內也不見物管工作人員的身影。

  記者發現能在該小區內進出自如的還不隻記者一人,收廢品的、撿垃圾的和賣菜的小商販也能隨意進出小區,並在每一棟樓之間穿行。

  “我們小區是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單位房,這幾十年以來一直都是一個門衛守著小區。”該小區居民吳超告訴記者,小區內很多人都調侃自己居住的是開放式小區,進出也不用刷卡,很“方便”。

  小區可以隨意進出,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就是這樣的“開放”給了小廣告張貼者和小偷很大的可乘之機。

  “這些搬家、疏通下水道的小廣告是直接噴塗在牆麵上的,很難清洗。”住在市區康藏路的劉清帶著記者來到她住的那棟樓,她指著樓道牆麵告訴記者,以前小區裏也有人出麵召集大家共同出資清理,但是大家的意見不統一,所以一直沒有清理。

  劉清說,這種“敞開式”小區存在很多隱患,自然不在品質樓盤的評選之列。

  小區配套

  市民看重居住環境

  小區因為沒有物業管理而環境髒亂,在相互協調或者社區協助下,都可以聘請物業進行解決。然而,一個小區的周邊配套環境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這種周邊配套不完善的小區,不僅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也讓市民難以接受。

  “我們小區附近沒有大型農貿市場,外出買菜都要走很遠的距離。”市區西門南路一小區居民吳翔宇說,雖然在他們小區周圍有一些賣菜的,但是比較少,而且衛生條件很難得到保證,不像大菜市,整整齊齊的攤位上擺放的蔬菜也都是幹淨整潔的。

  吳翔宇說,從小區到超市要坐6站路的公交車,有時候遇到下雨天,外出更是不方便,除了上班以外的時間都隻好待在家裏。

  相對於吳翔宇的情況,家住市區龍觀東路的楊先生顯得更無奈。因為楊先生居住的小區裏一遇到下雨天就會變得泥濘起來,因為有人在小區綠化帶裏種菜,導致綠化帶裏的泥土在雨水衝刷下四處流淌。

  我市較大的居民區附近都會配備大大小小的超市和農貿市場,很多小區周邊的配套設施也都基本完善。而且,我市配備的公交車數量,以及公交車行車路線、站點等公共交通配套完全能夠滿足城區居民的需要。

  然而,由於上世紀的城市規劃對城市長遠發展考慮不足,如今,部分小區附近難以配備菜市,或者隻能配備小型菜市。這些曆史遺留問題的確給現在的市民生活帶來了不便。

  市民對小區配套設施的要求提高,是因為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大家開始注重自身的居住環境所致。以前簡單的配套設施已經很難滿足現有的生活需求,所以,如今的市民在購房過程中,也會更多地關注小區周邊的配套和內部基礎配套等情況。

  記者 王星皓